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桂春爽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疫霉
  • 6篇致病疫霉
  • 6篇马铃薯
  • 4篇晚疫病
  • 4篇马铃薯晚疫病
  • 2篇抑菌
  • 2篇抑菌效果
  • 2篇梨黑斑病
  • 2篇梨黑斑病菌
  • 2篇黑斑
  • 2篇黑斑病
  • 2篇黑斑病菌
  • 2篇白菜
  • 2篇白菜黑斑病
  • 2篇白菜黑斑病菌
  • 2篇斑病
  • 2篇病菌
  • 1篇毒素
  • 1篇药水
  • 1篇优势小种

机构

  • 8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桂春爽
  • 7篇蒋继志
  • 3篇梁宁
  • 2篇李向彬
  • 1篇王岩
  • 1篇宫卫波
  • 1篇杨志辉
  • 1篇李颖
  • 1篇郭会婧
  • 1篇朱杰华
  • 1篇吴艳清
  • 1篇赵磊
  • 1篇王蓓蓓
  • 1篇郑旭
  • 1篇黄英菊
  • 1篇张紫肖

传媒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几种微生物提取物诱导马铃薯抗晚疫病及机理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1
2010年
筛选能显著诱导马铃薯块茎抗晚疫病的微生物源激发子,并探讨其诱导抗病性机理。分别将31种微生物的发酵液(F-0)以及其中真菌和放线菌的胞内提取物(F-1)、胞壁提取物(F-2)单独或复配后诱导处理马铃薯块茎切片,对其中诱导抗病效果显著的激发子进一步分析其中的有效诱抗物质及诱导处理后的生理变化。获得了9种较好的激发子,诱抗效果均达50%以上,其中放线菌A5295发酵液型激发子诱抗效果最高,达63.97%,且单一激发子复配后诱抗活性更高,其中MK与A5295的复配型激发子诱抗效果最好,达66.67%。MK和A32910b发酵液中有效诱抗物质均为饱和硫酸铵沉淀(A组分)、以及硫酸铵沉淀后再用乙醇沉淀(B组分)所得的物质。诱导处理后块茎中POD、PAL、PPO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且在抗性表现出之前迅速增加达到峰值。此外,块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对照增加41.53%,并有一些新蛋白产生。结果表明复配激发子比单一激发子诱抗活性更高,激发子中有效诱抗物质均为A和B组分,诱导的抗病性可能与块茎中POD、PAL、PPO活性增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以及新蛋白质的产生有关。
蒋继志孙琳琳郭会婧王海亮桂春爽宫卫波李向彬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诱导抗性激发子酶活性
梨黑斑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对致病疫霉抑菌效果的比较
为了得到对致病疫霉抑制效果更好的拮抗真菌,利用涂布法对梨黑斑病菌(LH)和白菜黑斑病菌(BH)的培养方式和抑菌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LH和BH均适合静置培养;LH发酵液比BH发酵液的抑制作用强,两者的抑菌率分别为80...
桂春爽梁宁焦国平蒋继志
关键词:致病疫霉梨黑斑病菌白菜黑斑病菌发酵液
文献传递
两种配方快速分离纯化马铃薯致病疫霉菌株效果的比较
2016年
为了能在田间快速分离马铃薯致病疫霉菌株,同时能将实验室内被污染的致病疫霉菌株有效地纯化出来,对在黑麦培养基中添加制霉菌素配方和红药水配方分离致病疫霉菌株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从田间马铃薯病叶上直接分离致病疫霉菌株时,制霉菌素配方的纯化率高于红药水配方,分别为74%和52%;在分离实验室受杂菌污染的致病疫霉菌株时,红药水配方的纯化率高于制霉菌素配方,分别为78%和36%;两种配方对致病疫霉菌株后期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制霉菌素配方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红药水配方,两者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5.79%和18.63%;然而,两种配方对致病疫霉菌株后期产生孢子囊的数量、孢子囊直接萌发和游动孢子释放、致病疫霉菌丝体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没有显著影响,同时在3个感病马铃薯品种上的致病性也均没有明显影响。田间病叶上采集的致病疫霉菌株在制霉菌素配方的黑麦培养基冻存管中20℃最长可保存16个月,表明制霉菌素配方更适合于田间快速分离纯化致病疫霉菌株,而红药水配方更适合于分离纯化实验室内被污染的致病疫霉菌株。
王蓓蓓蒋继志李颖万安琪桂春爽黄英菊杨志辉朱杰华
关键词:致病疫霉马铃薯制霉菌素红药水分离纯化
拮抗真菌和放线菌复配发酵产物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病作用被引量:12
2009年
为了使致病疫霉拮抗微生物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更加稳定,利用滤纸片法分别对梨黑斑病菌和3株放线菌(NB8,NB11和NB12)的复合发酵产物、单独发酵后复配产物的抑菌及防病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供试真菌和放线菌之间有明显拮抗作用,且真菌适宜静置培养,放线菌适宜振荡培养,不适合复合发酵;梨黑斑病菌和NB8发酵产物的最优复配体积比为2∶1;复配后的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抑制率可以达到96.81%,优于单独发酵的抑菌率;单独或复配发酵液对致病疫霉的拮抗方式均为抑制生长,并不能将其杀死,其中,以复配发酵液的抑制作用最强;预先处理马铃薯块茎后,复配发酵液的防效(病情指数44.44%)也明显优于单独发酵液.复配发酵液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中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桂春爽梁宁蒋继志
关键词:致病疫霉防病
梨黑斑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对致病疫霉抑菌效果的比较
为了得到对致病疫霉抑制效果更好的拮抗真菌,利用涂布法对梨黑斑病菌(LH)和白菜黑斑病菌(BH)的培养方式和抑菌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LH和BH均适合静置培养;LH发酵液比BH发酵液的抑制作用强,两者的抑菌率分别为80...
GUI Chun-shuang桂春爽LIANG Ning梁宁JIAO Guo-ping焦国平JIANG Ji-zhi蒋继志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致病疫霉生物防治梨黑斑病菌白菜黑斑病菌抑菌效果
石楠拟盘多毛孢毒素产生条件初探被引量:4
2009年
石楠拟盘多毛孢是引起草莓根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之一,本实验在明确该病菌毒素是主要致病物质的基础上,利用叶圆片法对该菌的产毒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除光照影响不明显外,pH值、温度、振荡及培养时间等对此菌产生毒素均有显著影响,其最适产毒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为自然pH值(约为6.2)、温度为25°C、黑暗、静置培养5d^7d。此外,实验还发现该菌产生的粗毒素对玉米、黑麦和绿豆种子萌发、根或芽的延伸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蒋继志李向彬桂春爽王岩
关键词:毒素
中国东北部与河北省致病疫霉SSR基因型的组成与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解中国东北部致病疫霉基因型分布及变化规律。利用2对SSR引物Pi4B和Pi4G对2008—2010年期间采自于河北、黑龙江、辽宁和吉林的373株致病疫霉的SSR基因型进行分析,4个省份共鉴定出16种SSR基因型,分别为A-03、A-09、B-01、D-03、F-01、F-04、F-05、F-06、F-07、F-08、G-02、G-03、I-01、J-01、K-01和L-01,其中主导基因型为F-01,占所测菌株的67.83%,其次为F-06基因型(14.75%);河北、黑龙江、辽宁和吉林4个省份SSR基因型的种类分别为11种、8种、4种和3种;16种基因型中,A-09、F-07、F-08、I-01、J-01、K-01和L-01等7种基因型在东北及河北地区属首次报道;2008—2010年期间,河北省和黑龙江省致病疫霉SSR基因型数量均有所增加,辽宁和吉林基因型种类变化不明显,但总体上东北地区和河北省致病疫霉优势基因型较单一,这为上述地区制定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策略、尤其是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吴艳清蒋继志郑旭桂春爽张紫肖赵磊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致病疫霉
中国重要马铃薯产区致病疫霉生理小种研究进展
为了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马铃薯晚疫病,对中国重要马铃薯产区致病疫霉生理小种组成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结果表明致病疫霉生理小种和优势小种的组成类型逐渐由单一基因型转化为复合基因型,同时几乎在所有产区致病疫霉都可以侵染携带 R...
桂春爽蒋继志
关键词:致病疫霉生理小种优势小种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