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慧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角膜
  • 2篇真菌性
  • 2篇真菌性角膜
  • 2篇真菌性角膜炎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小鼠
  • 2篇粒细胞
  • 2篇膜炎
  • 2篇角膜炎
  • 1篇眼部
  • 1篇双氯芬酸
  • 1篇双氯芬酸钠
  • 1篇酸钠
  • 1篇酮康唑
  • 1篇品系
  • 1篇趋化
  • 1篇细胞调节
  • 1篇小鼠角膜
  • 1篇结膜

机构

  • 3篇郑州大学
  • 1篇河南省眼科研...

作者

  • 4篇王丽娅
  • 4篇柳慧
  • 4篇张红敏
  • 3篇刘素素
  • 2篇陈国铭
  • 2篇李金
  • 1篇谢艳亭
  • 1篇王素娟
  • 1篇贺司宇

传媒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眼部γδT细胞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γδT细胞是近年来人们新认识的一种表型和功能独特的T淋巴细胞亚群。主要分布于皮肤、小肠、肺、生殖道、泌尿道等各种器官、组织的上皮层,在机体抗感染、抗肿瘤、抗过敏及上皮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能在抵御广谱微生物人侵的一线防御中起关键作用。目前,γδT细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呼吸道、肠道以及皮肤等领域。经研究发现,在角膜和结膜上皮组织内也有叫8T分布,眼部γδT细胞可以直接或间接促进某些细胞因子表达并通过这些细胞因子间、细胞因子与相关受体等相互作用发挥抗感染、抗肿瘤、抗角膜移植排斥、角膜上皮及神经损伤修复等作用。但γδT在这些部位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文中就γδT细胞在眼部中的研究做一简述。
柳慧张红敏王丽娅
关键词:ΓΔT细胞角膜结膜
双氯芬酸钠对小鼠真菌性角膜炎抗真菌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抗真菌药物联合双氯芬酸钠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C57BL/6J小鼠为实验动物,以腐皮镰孢菌性角膜炎为模型。实验分为4组:手术对照组(不进行菌丝接种)、模型组、酮康唑组(单纯酮康唑治疗)和双氯芬酸钠组(酮康唑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每组于造模后1 d、2 d、3 d、4 d和5 d分别进行裂隙灯观察和活体共焦显微镜检查。裂隙灯下进行角膜病变严重程度临床评分;对活体共焦显微镜图片进行菌丝定量和炎症细胞计数。手术对照组和双氯芬酸钠组于手术后5 d进行角膜HE染色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组、酮康唑组和双氯芬酸钠组与手术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角膜临床评分均有显著性增加(均为P<0.01);双氯芬酸钠组5 d与模型组相比,临床评分显著增加(P<0.01);双氯芬酸钠与酮康唑组相比,3 d、4 d和5 d的角膜临床评分显著增加(均为P<0.01)。模型组、酮康唑组和双氯芬酸钠组3 d后角膜内菌丝消失;双氯芬酸钠组与模型组和酮康唑组相比,角膜内菌丝面积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模型组、酮康唑组和双氯芬酸钠组与手术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角膜炎症细胞数均有显著增多(均为P<0.01);酮康唑组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炎症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双氯芬酸钠组与模型组和酮康唑组相比,炎症细胞数目4-5 d均有显著性增多(均为P<0.01)。双氯芬酸钠组角膜内炎症细胞浸润与角膜临床评分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明显正相关(r=0.860,P=0.000)。造模后5 d,手术对照组和双氯芬酸钠组HE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手术对照组角膜基质内细胞很少;双氯芬酸钠组基质增厚,基质内细胞增多,基质内细胞分类计数显示,可以确认的中性粒细胞占基质所有细胞总数的72.67%。结论小鼠真菌性角膜炎进行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局部应用双氯芬酸钠,不但不能减轻角膜病变的严重程�
张红敏刘素素李金柳慧谢艳亭王丽娅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双氯芬酸钠酮康唑中性粒细胞
受γδT细胞调节的MIP-2和ICAM-1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趋化调节作用
目的 研究γδT 细胞在真菌性角膜炎免疫反应中的定位和作用,明确其通过MIP-2 和ICAM-1 募集和调节中性粒细胞。方法 7-8 周雄性C57BL/6 小鼠购自南京模式动物中心,经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
贺司宇张红敏刘素素陈国铭柳慧王丽娅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炎MIP-2ICAM-1
中性粒细胞在不同品系正常小鼠角膜的分布及其与角膜创伤修复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 以往人们通常认为角膜无血管、无髓系来源的免疫细胞存在.C57BL/6J小鼠、BALB/c小鼠和裸鼠是眼科免疫学基础研究的常用模型,这些小鼠的角膜是否存在天然免疫的关键细胞——中性粒细胞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目的 研究实验室常用的C57BL/6J鼠、BALB/c鼠和裸鼠正常角膜的中性粒细胞分布特征及其与角膜创伤修复的关系,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角膜正常、10 ~ 12周龄的SPF级雄性C57BL/6J鼠、BALB/c鼠和BALB/c背景的裸鼠各16只,取3种小鼠各8只制备成中央区相连的4瓣角膜铺片,并以角膜周边血管缘为界向内以3个同心圆分区.分别用Gr-1-FITC抗体和CD31/PECAM-1-PE抗体对角膜中性粒细胞和血管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用免疫荧光显微镜和AR软件测量角膜血管面积并计数中性粒细胞.选取3种小鼠各8只制备角膜创伤模型,用无菌手术刀片以角膜中央为中心做十字划痕,深度至角膜前弹力层.创伤后即刻(0 h)、12h、24 h用2 g/L荧光素钠点眼,荧光显微镜下以AR软件计算不同时间点的创伤面积.于划痕后24 h取小鼠角膜制备铺片,用Gr-1-FITC抗体和CD31/PECAM-1-PE抗体行荧光染色,比较3种创伤小鼠角膜的血管分布、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实验动物的饲养与使用均遵循美国视觉与眼科研究协会制定的科研动物使用规范. 结果 正常C57BL/6J小鼠、BALB/c小鼠和裸鼠角膜中性粒细胞总数分别为(1 733±237)、(353±96)和(1 601 ±223)个/角膜,BALB/c小鼠角膜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少于C57BL/6J小鼠和裸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正常小鼠角膜缘均可见血管分布,BALB/c小鼠角膜缘血管面积明显小于C57BL/6J小鼠和裸鼠,C57BL/6J小鼠角膜缘血管面积明显大于裸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正常小鼠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与血管面积均呈明显正相关(C57BL/6J:r=0.936,P=0.001;BALB/c:r =0.939,P=0.001;
张红敏刘素素陈国铭柳慧窦新岩王素娟李金王丽娅
关键词:角膜中性粒细胞疾病模型C57BLBALB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