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伟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涿州市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纤维化
  • 2篇肝纤维化
  • 2篇肝纤维化大鼠
  • 1篇亚基
  • 1篇皂苷
  • 1篇皂甙
  • 1篇三磷酸
  • 1篇三磷酸腺苷酶
  • 1篇三七皂苷
  • 1篇三七皂苷RG...
  • 1篇三七皂甙
  • 1篇三七皂甙RG...
  • 1篇腺苷
  • 1篇线粒体
  • 1篇磷酸
  • 1篇磷酸腺苷
  • 1篇流动性
  • 1篇RB1
  • 1篇WISTAR...

机构

  • 2篇涿州市医院

作者

  • 2篇刘鹏年
  • 2篇柳伟
  • 2篇张霞
  • 2篇武凡
  • 2篇李剑瑜
  • 1篇石娜
  • 1篇高飞
  • 1篇刘强

传媒

  • 2篇环球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三七皂甙Rg1、Rb1对肝纤维化大鼠线粒体DNA三磷酸腺苷酶6、8亚基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三七皂甙(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Rg1、PnS Rb1干预下,肝纤维化大鼠线粒体DNA三磷酸腺苷(adenine triphosphate,ATP)酶6亚基、ATP酶8亚基的基因突变和ATP含量变化。方法 96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组、PnS Rg1组、PnS Rb1组各24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用5%CCl4橄榄油按5 ml/kg灌胃制作肝纤维化大鼠模型。PnS Rg1组在每次CCl4灌胃同时腹腔注射PnSRg1(5 mg/kg)。PnS Rb1组在每次CCl4灌胃同时腹腔注射Rb1(5 mg/kg)。用生物发光法测定各组大鼠实验前及实验开始2、4、6周末时线粒体内ATP含量并比较。提取肝细胞线粒体总RNA,逆转录为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omplementary DNA,cDNA),用基因重组、测序,通过GenBank与线粒体DNA已知序列进行比较,研究PnS Rg1、PnS Rb1干预6周后线粒体DNA的ATP酶6亚基7904-8584区域和ATP酶8亚基7743-7946区域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线粒体DNA ATP酶6亚基7904-8584区域有3处突变:C8294G、T8505G、G8584A。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突变增加有显著性意义(P<0.01)。PnS Rg1组、PnS Rb1组与对照组相比突变增加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ATP酶8亚基7743-7946区域有2处突变:A7797non、T7863C。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突变增加有显著性意义(P<0.01)。PnS Rg1、Rb1组与对照组相比突变增加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3)各组肝纤维化大鼠线粒体ATP含量与CCl4处理时间的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s检验r=-0.935,呈负相关。(4)肝纤维化大鼠线粒体内ATP含量与ATP酶6亚基突变的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s检验r=-0.943,呈负相关;肝纤维化大鼠线粒体内ATP含量与ATP酶8亚基突变的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s检验r=-0.961,呈负相关。结论 PnS Rg1、Rb1可以显著抑制线粒体ATP含量下降,可以显著抑制线粒体DNA ATP酶6亚基、ATP酶8亚基突变,从而推断PnS Rg1、Rb1可能通过减�
李剑瑜刘鹏年张霞穆启梅柳伟刘强武凡
关键词:肝纤维化三七皂甙RG1WISTAR大鼠
三七皂苷Rg1对肝纤维化大鼠线粒体质子跨膜转运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在三七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 S)Rg1干预下,肝纤维化大鼠线粒体质子跨膜转运的变化和肝线粒体膜的流动性的变化,为开发三七单体Rg1在临床抗纤维化的应用提供详尽的试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组、Pn S Rg1组各24只。除对照组外,其余2组用5%CCl4橄榄油按5 m L/kg灌胃制作肝纤维化大鼠模型。Pn S Rg1组在每次CCl4灌胃同时腹腔注射Pn S Rg1(5 mg/kg)用稳态荧光探针标记技术动态观察肝纤维化大鼠线粒体质子跨膜转运的变化,用荧光偏振法测定肝线粒体膜的流动性和膜的微黏度的改变。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用单因素多组间方差分析,发现模型组大鼠质子跨膜转运中,肝线粒体质子跨膜转运能力显著下降(P<0.01)。Pn S Rg1组与对照组相比质子跨膜转运的变化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用单因素多组间方差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证实模型组大鼠线粒体膜的流动性显著下降(P<0.01),增加膜的微黏度(P<0.01);而Rg1组与模型组相比增加线粒体膜的流动性(P<0.01),降低膜的微黏度(P<0.01)。结论肝纤维化大鼠肝线粒体质子跨膜转运能力下降和线粒体膜的流动性显著下降是导致肝纤维化的重要原因之一。Pn S Rg1通过增加肝线粒体质子跨膜转运能力和线粒体膜的流动性而防治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的。
李剑瑜刘鹏年张霞穆启梅高飞甄敬辉柳伟石娜武凡
关键词:肝纤维化线粒体三七皂苷RG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