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腰椎
  • 2篇关节
  • 1篇蛋白
  • 1篇新管理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血清
  • 1篇腰椎侧凸
  • 1篇腰椎骨折
  • 1篇移位骨折
  • 1篇直管
  • 1篇植骨
  • 1篇治疗胸腰椎骨...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双能
  • 1篇双能X线吸收...
  • 1篇退行性

机构

  • 6篇杭州市余杭区...

作者

  • 6篇林栋
  • 3篇张勤忠
  • 1篇何利江
  • 1篇陈其昕
  • 1篇富海琴
  • 1篇汪铁军
  • 1篇钱一龙
  • 1篇丁彩田
  • 1篇费爽明
  • 1篇张俊杰
  • 1篇狄晓芸

传媒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医正骨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全院一张床创新管理模式的构建与成效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全院一张床”创新管理模式的构建方法与应用成效。方法:自2019年1月起,医院围绕“全院一张床”的管理改革思路,对护理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查房模式、绩效评定等进行了调整,构建了护理垂直化管理构架,强调护理资源在全院范围内的有效调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应对护理资源紧缺的问题,分别统计2018年和2019年的管理数据,比较两个时期的病床使用率、病床工作日和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结果:2019年的病床使用率为96.4%,显著高于2018年的88.5%(P<0.05)。2019年的病床工作日显著高于2018年,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2018年(P<0.05)。结论:“全院一张床”的创新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医院各方面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和统一调度,提高了床位利用率,实现了服务质量和效益的共同提升。
狄晓芸林栋
关键词:护理管理垂直管理床位管理
胫骨平台后髁劈裂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08年
林栋张勤忠费爽明
关键词:胫骨平台劈裂骨折胫骨髁部骨折移位骨折切开复位
皮质螺钉固定治疗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应用皮质螺钉治疗下胫腓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林效果。方法:对采用皮质螺钉治疗的32例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15例中Ⅱ型3例,Ⅲ型7例,Ⅳ型5例;旋前外旋型11例中Ⅲ型5例,Ⅳ型6例;旋前外展型6例中Ⅱ型2例,Ⅲ型4例。术前均根据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术后采用Baird-Jackson评分标准及踝关节活动度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价。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36月,中位数18个月。术后未见创口感染、骨不愈合、下胫腓联合再次分离等并发症发生。Baird-Jackson评分显示为75~99分,中位数92分,其中优17例,良9例,可5例,差1例(I度骨性关节炎,采用理疗及关节腔注射治疗后情况好转),优良率81.25%。结论:皮质螺钉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有效手段,明确的诊断,良好的手术操作,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及时随访复查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林栋
关键词:下胫腓联合手术治疗骨折内固定术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积液SOCS-1、SOCS-3蛋白的含量检测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SOCS-1、SOCS-3蛋白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炎症中的意义。方法 4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根据疾病活动性分为活动期组(26例)及缓解期组(23例),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及关节液SOCS-1、SOCS-3蛋白含量,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A患者中活动期组与缓解期组血清SOCS-1、SOCS-3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其中活动期组血清SOCS-1、SOCS-3含量表达较缓解组明显升高(P<0.01、P<0.05);活动期组患者关节积液SOCS-1、SOCS-3蛋白表达较缓解期组明显升高(P<0.05);活动期组患者血清SOCS-1、SOCS-3蛋白水平均与血清ESR、CRP、RF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 SOCS 1/3可能参与了RA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且可能与RA病情活动性有关。
林栋汪铁军钱一龙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SOCS-1SOCS-3
退行性腰椎侧凸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探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0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DLS患者58例及对照组(非腰椎侧凸的腰痛患者)58例,对DLS组Cobbs’角进行测量,并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两组患者腰椎(L2~L4)、股骨颈、股骨粗隆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T值,分析患者年龄、Cobbs’角与骨密度T值的相关性。结果 DLS组平均骨密度T值为-2.7±1.8,合并OP 45例,发病率为77.59%;对照组平均骨密度T值为-1.3±1.0,合并OP 8例,发病率为13.7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DLS患者T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318,P<0.01),与侧凸Cobbs’角无关。结论 OP是DLS发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年龄越大OP程度越重,但与DLS进展程度无关。临床DLS治疗时要考虑到OP的影响。
张勤忠林栋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侧凸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法
钉棒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估钉棒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03年4月至2008年9月,收治35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均采用后路伤椎椎弓根植骨钉棒固定。其中男性26例,女性9例;年龄23~57岁,平均38.6岁。其中胸椎11骨折4例,胸椎12骨折12例,腰椎1骨折患者10例,腰椎2骨折5例,胸椎11与腰椎3骨折2例,1例为胸12腰1骨折。以Denis的三柱分型均为不稳定型受伤椎体高度均通过术前及术后拍片测量。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诊时间为12~25个月,平均19.6个月,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术后椎体高度没有明显丢失,钉棒没有松动及断裂。结论钉棒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恢复受伤椎体高度,同时临床效果满意。
丁彩田富海琴张俊杰张勤忠何利江林栋陈其昕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植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