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枫

作品数:9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内生真菌
  • 4篇草原
  • 2篇针茅
  • 2篇植物
  • 2篇RAPD
  • 1篇地理种群
  • 1篇遗传分化
  • 1篇增益
  • 1篇真菌
  • 1篇植物抗旱
  • 1篇植物抗旱性
  • 1篇宿主植物
  • 1篇内生
  • 1篇内生真菌感染
  • 1篇种群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 1篇系统发育
  • 1篇内部控制
  • 1篇内部控制研究

机构

  • 9篇南开大学

作者

  • 9篇林枫
  • 7篇高玉葆
  • 6篇任安芝
  • 4篇王银华
  • 3篇谢凤行
  • 3篇赵念席
  • 3篇魏宇昆
  • 3篇张欣
  • 3篇王金龙
  • 2篇李川
  • 2篇包晓影
  • 2篇宋涛
  • 1篇阮维斌
  • 1篇陈磊
  • 1篇周芳
  • 1篇王静
  • 1篇李晶
  • 1篇苏丹
  • 1篇许华
  • 1篇贾美清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植物研究
  • 1篇草地学报
  • 1篇菌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内生真菌对羽茅生长与光合生理影响的研究
内生真菌与宿主禾草的共生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对高羊茅和黑麦草等人工禾草的大量研究表明,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关系是互利共生的,表现在内生真菌可以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发育并提高宿主植物对食草动物、病原菌等生物干扰以及对高...
林枫
文献传递
内生真菌对非天然宿主植物抗旱性的增益作用研究
高玉葆任安芝阮维斌江莎陈磊赵念席魏宇昆张欣王金龙李晶周芳聂立影王静苏丹谢凤行王银华许华贾美清林枫李川包晓影
该研究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实现植物体内内生真菌的定性检测和定量分析:以麦角固醇含量指示禾草内生真菌生物量;利用PCR技术对内生真菌感染状况进行定性检测和定量分析;对已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抗性菌种筛选;将抗性菌种转接到宿主植物的...
关键词:
关键词:内生真菌宿主植物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羽茅Epichloё属内生真菌的分布及rDNA-ITS序列系统发育被引量:19
2007年
对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分布的羽茅6个地理种群的染菌率进行了调查,采集种子并从中分离得到不同形态型的内生真菌,选取其中的19株进行rDNA-ITS片段的扩增、克隆、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6个样地羽茅种群内生真菌感染率除西乌旗为96.7%外,其他5个样地均为100%,表明内生真菌侵染羽茅并非偶然现象,二者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共生关系。(2)ITS和5.8S序列得到的N-J树显示,相对于Epichloё属的其他参考菌株,不同地理种群羽茅中的内生真菌聚为一类,形成一个具有97%支持强度的分支。由此推测,不同地理种群羽茅中的内生真菌具有相同的起源点。(3)结合形态观察结果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羽茅内生真菌种群的优势种亲缘关系较近,可能起源于同一种内生真菌;但由于其地理分布广、气候差异大、群落类型差别也较大,从而造成不同地理种群内生真菌形态上的分化以及种群间明显的遗传分化和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张欣李熠魏宇昆王银华林枫任安芝高玉葆
关键词:内生真菌系统发育RDNA-ITS
利用RAPD技术分析内蒙古中东部草原三种针茅的遗传关系被引量:4
2006年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4份来自内蒙古中东部草原的贝加尔针茅(StipabaicalensisRoshev.)、大针茅(S.grandisP.Smirn.)和克氏针茅(S.kryloviiRoshev.)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筛选出16个引物,扩增出223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为184条,多态性比率为82.51%。结果表明:14份材料呈现出明显的种间相似性,同一种针茅首先聚在一起;每一种针茅都获得了其特有的RAPD条带。
宋涛林枫赵念席王金龙任安芝高玉葆
关键词:针茅RAPD种质资源聚类分析
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房地产企业由于其运作风险的特殊性,其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业界重视。企业经营失败、成本失控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少或失效,因此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林枫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可持续发展
文献传递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羽茅内生真菌的分类被引量:7
2008年
从内蒙古中东部草原7个不同地理种群的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中分离、培养得到484株内生真菌,根据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分类学鉴定。结果表明,其中大部分菌株属于Neotyphodium内生真菌,并发现有少量Neotyphodium有性型Epichloё菌株存在。通过与已发表模式菌株的比较,鉴定其中两个种为N.chisosum和N.huerfanum。N.chisosum为羽茅内生真菌的优势种,而N.huerfanum是首次在羽茅中被发现。对其余暂未能确定种的菌株的菌落和显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不同地理种群羽茅内生真菌的分离率有自东向西增加的趋势,而内生真菌的形态多样性有自东向西减少的趋势。
王银华任安芝魏宇昆张欣谢凤行林枫高玉葆
关键词:NEOTYPHODIUM菌种鉴定
内生真菌对草坪植物病原真菌抑制作用的比较被引量:23
2008年
分别从野生牧草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 (L.) Keng)、栽培种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品种Millennium)、栽培种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品种Justus)中分离出内生真菌Neotyphodiumsp.、N. coenophialum和N. lolli,通过体外培养法比较了这3种内生真菌对草坪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从羽茅中分离的内生真菌Neotyphodium sp.在两菌相交前对所有供试的病原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枝孢霉属(Cladosporium sp.)、弯孢霉属(Curvularia sp.)和拟茎点属(Phomopsis sp.)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尤为显著,对峙培养3d后的抑菌率分别达70.1%、52.3%和30.9%,营养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是其主要的拮抗机制;从高羊茅中分离的内生真菌N. coenophialum对枝孢霉属病原真菌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从黑麦草中分离的内生真菌N. lolli与病原真菌对峙培养时,病原真菌菌落慢慢侵占整个营养空间,内生真菌停止生长并逐渐褐变死亡。体外培养结果说明Neotyphodium sp.对供试病原真菌的拮抗效果优于N. coenophialum和N. lolli,由此推测Neotyphodium sp.与宿主植物羽茅的共生可能有利于宿主植物抵抗病原真菌的侵扰。
谢凤行任安芝王银华林枫高玉葆
关键词:内生真菌病原真菌
内生真菌感染对3个不同地理种群羽茅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研究了内蒙古中东部草原3个不同样地(羊草、西乌旗和霍林河)中Neotyphodium内生真菌的侵染对宿主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L.)Keng)种群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羊草样地和西乌旗样地染菌(E+)羽茅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不染菌(E-)羽茅,说明E+羽茅植株具有更高的同化能力,而霍林河样地中二者差异不显著;3个样地中Neotyphodium内生真菌对宿主羽茅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光能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影响;引起羽茅植株午间Pn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与是否染菌没有必然联系;光响应曲线拟合结果表明Neotyphodium内生真菌对宿主羽茅的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没有显著影响。
林枫李川张欣包晓影任安芝高玉葆
关键词:光合特性光响应曲线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区克氏针茅形态特征和RAPD遗传分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1
2006年
以分布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部草甸草原、中部典型草原和中西部荒漠化草原的4个克氏针茅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标记和RAPD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用形态学数据所得欧氏遗传距离矩阵还是用RAPD所得无偏差的Nei’s遗传距离矩阵,与种群分布的地理距离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克氏针茅种群遗传分化受自然选择的影响。(2)种群之间存在显著的形态分化和遗传分化(p<0.05)。(3)对形态学数据所得欧氏遗传距离矩阵和RAPD所得Nei’s无偏差遗传距离矩阵进行Mantel检验所得结果不显著,表明对克氏针茅形态分化和遗传分化起主要作用的选择力是不完全相同的。
王金龙高玉葆赵念席刘景玲林枫宋涛
关键词:内蒙古草原克氏针茅遗传分化RAP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