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华亮
- 作品数:34 被引量:255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气候变暖对水源性疾病的影响
- 变化对水源性传染病的影响已引起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的重视,但是我国在这气候变化可能对水源性传染病传播的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方面的研究尚少,主要原因是部门分割、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和学科间的交又渗透不够所造成的。 分析气候变...
- 刘起勇林华亮
- 关键词:水源性疾病流行病学传染病预防
- 广东省2006-2011年登革热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4
- 2013年
- 目的分析2006-2011年广东省登革热的时空分布特征,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2006-2011年广东省登革热县(区)级年发病率水平,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确定登革热高风险地区。结果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登革热发病率分别为>4/10万和>2.5/10万,Moran’sⅠ统计量在2006-2007年(P=0.005)和2009-2011年(P=0.001)有统计学意义,2007-2008年无统计学意义(P=0.814)。结论广东省登革热分布是非随机的,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是登革热的高危地区。
- 樊景春林华亮吴海霞王君杨舒然刘起勇
- 关键词:登革热气象因子
- 中国城市气温与人群死亡暴露反应关系的Meta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中国城市气温与人群死亡风险的关系,分析纬度对气温与死亡风险关系的修饰作用。方法收集国内有关气温与人群死亡风险关系的研究,采用Meta分析合并效应值,再通过Meta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纬度对该关系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15个城市。气温每增加1℃,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2%(95%CI:1%~3%),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4%(95%CI:2%~6%),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95%C1:1%~4%);气温每降低1℃,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4%(95%C1:2%~7%),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4%(95%CI:1%~7%),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增加2%(95%CI:0%~4%)。纬度0°-25°、26°-30°、31°-39°、≥40。时气温每下降1℃,人群总死亡风险分别增加6.5%(95%CI:-2.7%~15.6%)、5.8%(95%CI:2.4%-9.3%)、0.8%(95%CI:0.4%~1.2%)、0.5%(95%C1:-0.5%-1.5%);气温每上升1℃,人群总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6%(95%CI:-0.3%~1.4%)、1.9%(95%CI:0.7%~3.1%)、2.0%(95%CI:1.0%-3.0%)、5.8%(95%CI:-3.2%~14.8%)。纬度每增高5°,高温时人群死亡风险增加0.3%(95%CI:0.1%~0.8%),低温时人群死亡风险减少0.8%(95%CI:0.5%-0.9%)。结论气温过高或过低均增加人群的死亡风险。中低纬度地区人群对冷的适应能力要比高纬度地区更为脆弱,而对热的适应能力则较强。
- 胡梦珏马文军张永慧刘涛林华亮罗圆肖建鹏
- 关键词:气温纬度META分析
- 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与气象因素的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北京市房山区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初步建立手足口病的早期预测模型。方法选用乘法季节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MA)分析房山区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利用2009-2013年资料建立模型,并用2014年1-8月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房山区手足口病发病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气压等均有显著相关。SARMA(0,1)(1,0)12模型结果显示,平均温度升高1℉,相对湿度增加1%,平均气压降低100 Pa,将分别导致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升高27.51%,12.40%,1.36%。拟合的模型可以对房山区手足口病发病进行短期预测。结论气温、相对湿度、气压等气象因素与房山区手足口病发病相关,可将其作为预测房山区手足口病发病的指标。
- 李丽丽刘起勇林华亮许磊黄少平杨军
- 关键词:手足口病气象因素时间序列分析
- 西藏自治区青藏铁路沿线及其他地区褐家鼠调查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调查青藏铁路沿线代表性地区鼠类种群构成,确定是否有褐家鼠分布。方法户外用鼠夹法,室内用鼠夹法、鼠笼法和粘鼠板法,分别在拉萨、那曲、林芝地区的居民区室内外、垃圾场、粮库、宾馆饭店等场所捕获鼠类,并进行形态学鉴定,计算鼠密度和鼠种构成。结果青藏铁路沿线的拉萨、那曲和林芝地区共布放1817个鼠夹(鼠笼、粘鼠板)/夜,捕鼠126只,未捕获褐家鼠。拉萨和林芝地区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分别占84.1%和70.0%,那曲县以小家鼠为主,占98.1%。结论3个地区的居民区以黄胸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未发现褐家鼠分布。
- 李贵昌孟凤霞张贵蒋志勇林华亮刘京立顿月格龙刘起勇王健
- 关键词:褐家鼠青藏铁路
- 广州市和兴宁市热浪对人群发病住院的短期效应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评估热浪对广州市和兴宁市2个城市居民发病住院的影响及确定其脆弱人群。方法收集2006—2011年广州、兴宁各1家综合性医院的逐日住院和逐日气象数据,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不同滞后期高温热浪对人群发病住院的累积效应大小,同时进一步分析热浪对不同疾病、年龄、性别人群发病住院影响。结果 2006—2011年广州市和兴宁市热浪的温度阈值分别为30.8和30.9℃。兴宁市热浪发生天数总和、热浪强度(指热浪期间日均气温)以及热浪持续平均天数均比广州市高。2个地区的热浪均发生在6—9月。广州市和兴宁市2市热浪对人群发病住院的效应较为短暂,在滞后0 d时对人群发病住院的效应值最大,RR值分别为1.045(95%CI:1.005~1.165)、1.165(95%CI:1.142~1.288)。2市热浪在滞后0~1 d对人群发病住院的累积效应最大,住院人数分别增加2.6%(95%CI:1.4%~3.8%)和4.5%(95%CI:2.0%~6.0%)。与65岁及以下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及男性相比,兴宁市热浪对75岁及以上人群(CER=5.7%)、呼吸系统疾病患者(CER=4.6%)以及女性(CER=4.7%)发病住院的影响较大。结论广州和兴宁市热浪均会增加人群的发病住院风险;患有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65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是热浪的脆弱人群。
- 刘苑婷胡梦珏曾韦霖杨玉林华亮刘涛肖建鹏李杏马文军欧阳玉林
- 关键词:高温住院泊松分布分布滞后模型
- 基于天气因素的我国登革热流行风险地图被引量:18
- 2010年
- 全球变暖的大趋势和不断增加的输入病例被认为是登革热在中国重新出现而且流行范围不断扩大的原因。通过对一些登革热流行地区的天气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天气因素与登革热之间的关系。广州、福州和宁波的天气因素被用于交叉相关分析,根据天气和登革热疫情的时间关系,构建了我国登革热流行的气象风险地图。结果显示天气因素对登革热疫情都存在8~10周的延迟影响。我国登革热的高风险地区主要在华南和华东的沿海地区。华南地区经常暴发登革热,华东沿海地区的南部近年来也多次暴发登革热。虽然有些地区还没有登革热流行的记录,但应该加强对输入性病例的监测和管理,防止出现本地流行。
- 鲁亮林华亮刘起勇
- 关键词:登革热气象因子全球变暖
- 青海省乌兰县啮齿类动物调查:青藏铁路运营输入褐家鼠的可能性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调查青海省乌兰县各种生境鼠类群落的构成情况,初步判断是否有褐家鼠通过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进入青海西部,为今后的鼠种类变化动态研究提供本底资料。方法采用夹夜法和笼捕法在乌兰县不同生境捕捉啮齿类,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在不同生境共布放鼠夹1002夹和鼠笼746个,捕获啮齿类动物9种,分属兔形目的狭颅鼠兔,啮齿目的长尾仓鼠、小家鼠、根田鼠、子午沙鼠、五趾跳鼠、小毛足鼠、大耳姬鼠和中华鼢鼠。其中在居民区以小家鼠为主;农田和苗圃以长尾仓鼠为主,子午沙鼠次之;草原上鼠类密度不高,且都呈块状分布。在居民区和城镇周边农田中未发现褐家鼠。结论青藏铁路一期工程通车20多年来,褐家鼠还未在乌兰县沿线建立有效的自然种群。褐家鼠能否沿青藏铁路进入青藏高原腹地,还有待以后长期监测和研究。
- 鲁亮刘起勇孟凤霞孙继民林华亮王君王祖郧陈洪舰何健国庆
- 关键词:啮齿动物群落结构青藏铁路褐家鼠
- 广州市越秀区手足口病在精细时空尺度的交互作用研究
- 2017年
-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在精细时空尺度的交互作用及其特点,为开展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手足口病历年发病数据,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抽取广州市越秀区2014年手足口病资料,通过统计年鉴收集人口资料,描述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并用Knox方法分析其在精细时空尺度的交互作用。结果 2014年越秀区共报告手足口病3 265例,存在时空交互作用,具有时空聚集性,在时间临界值为4 d、空间临界值为0.2 km时,时空聚集强度最大。女性时空聚集强度大于男性;0~2岁组在第1、第4~7天,3~6岁组在第1、第4~5、第9~11天,≥7岁组在第2、第7~8天分别出现了时空聚集高峰;散居儿童主要在0.4 km范围内出现较强时空聚集强度,学生在0.3~0.9 km范围内出现较强时空聚集强度。在4 d、0.2 km的时空范围内,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呈现增加趋势。结论手足口病在短时间和短距离内聚集性较强,女性、3~6岁儿童、托幼儿童是聚集性病例发生的高危人群,根据手足口病时空分布特征做好防控,有助于防止聚集性病例的发生。
- 陈思秇陈思秇孙立梅谭小华谢润生林华亮刘涛肖建鹏宋铁马文军张永慧
- 关键词:手足口病
- 耳鸣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5年
- 耳鸣是一种令人烦躁的症状,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目前,大部分耳鸣流行病学资料来自于欧州和美国人群,对亚洲人群的研究较少。我国尚没有大规模的耳鸣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仅少数地区有过报道。不同的耳鸣流行病学研究存在方法学上的差异,对比较不同地区耳鸣患病率造成影响。近年来,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对耳鸣的危险因素的考虑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涉及的可能的耳鸣危险因素主要有肥胖、饮酒、吸烟、焦虑、抑郁、家族遗传等。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中耳鸣的危险因素显示出较大的差异。
- 杨攀马文军郑亿庆杨海弟林华亮
- 关键词:耳鸣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