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静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罪责
  • 2篇朗读
  • 2篇朗读者
  • 2篇教师
  • 2篇教学
  • 2篇《朗读者》
  • 1篇对战
  • 1篇信息技术
  • 1篇语音
  • 1篇语音功能
  • 1篇战后
  • 1篇少年
  • 1篇少年形象
  • 1篇提高课堂
  • 1篇提高课堂教学
  • 1篇提高课堂教学...
  • 1篇破冰之旅
  • 1篇青年
  • 1篇青年教师
  • 1篇外语

机构

  • 6篇江苏大学
  • 3篇江苏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杨静
  • 3篇南楠

传媒

  • 1篇中国成人教育
  • 1篇新闻与写作
  • 1篇芒种
  • 1篇中国教育学刊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西安外国语大...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朗读者》对战后德国反思文学的传承与发展被引量:4
2013年
本哈德·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传承了战后德国反思文学揭露战争残酷、揭露纳粹法西斯罪行、反思纳粹德国历史和个体罪责的总体特征,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色:多重反思融于爱情故事,可读性强,对于二战时期像汉娜一样的德国普通人既谴责又同情。
南楠杨静
关键词:《朗读者》历史反思
沉默现象的破冰之旅——评《聆听沉默之音——战后德国小说与罪责话语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安尼撰写的《聆听沉默之音一战后德国小说与罪责话语研究》追循战后罪责问题这奈主线。选取著名的德语小说《铁皮鼓》《德语课》和《朗读者》为例,将虚构的文本同政治历史现实结合,引领读者踏上一场对沉默现象的破冰之旅。
杨静
关键词:沉默现象话语研究罪责战后《朗读者》
对20世纪70年代德国幻想小说中少年形象的解析
2013年
少年形象历来在德国幻想小说中占据特殊地位,虽说在幻想小说中具有超能力的人物比比皆是,但没有“与众不同”之处的少年形象却成为主人公的首选,因为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处在逐渐形成的阶段,对周围的人和事进行价值判断时,往往更具有“童年”的坦率和公正。他们有着更加纯洁的心灵,让读者追随主人公的心路历程达到自我的精神救赎。
杨静南楠
关键词:少年形象幻想小说精神救赎
论德国反思文学新态势及成因
2014年
由于法西斯反动统治,纳粹德国曾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迫于同盟国的外在压力,德国人民开始了漫长的反思,德意志民族的内在省思促使了德国反思文学的诞生和发展。老一辈德国作家在作品中揭露法西斯罪行、展现战争的残酷惨烈、表达反战主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德国文学作品表现德国人在战争中受到伤害,打破了德国反思文学长久以来无法言说伤痛的禁忌,因而引发激烈争论。作品以新的视角对历史进行反思。时代的发展、新的历史观的影响、创作主体和读者群体及其审美趣味的变化是导致德国反思文学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南楠杨静
高校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问题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担负着主要的教学任务,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事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成败。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应该注重从教学主体定位、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改革、情感激励提高、通识教育理念运用等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创造型高素质人才。
杨静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应理性利用微信辅助外语教学被引量:2
2016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微信以其即时回复、信息量大、内容广、资费低等特点也参与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成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师因其强大的语音功能,利用其辅助外语教学。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部分教师和学生过度依赖微信,甚至淡化了课堂教学的作用。因此,我们应理性对待微信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杨静
关键词:辅助外语教学外语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语音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