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蝉玉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计划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粒度
  • 2篇气候
  • 2篇辽东半岛
  • 2篇环境意义
  • 2篇黄土
  • 2篇古环境
  • 2篇古气候
  • 2篇古气候变化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地质灾害现状
  • 1篇东亚季风
  • 1篇端元
  • 1篇遗址
  • 1篇植被
  • 1篇植被重建
  • 1篇植物
  • 1篇时代环境
  • 1篇图解法
  • 1篇剖面

机构

  • 10篇辽宁师范大学
  • 5篇忻州师范学院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鞍山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杨蝉玉
  • 7篇张威
  • 5篇杨蝉玉
  • 3篇刘亮
  • 2篇李云艳
  • 2篇李丽
  • 2篇丁蒙
  • 1篇方晶
  • 1篇刘畅
  • 1篇张俊
  • 1篇张华

传媒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沉积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资源与产业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南黄土粒度参数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2019年
选择最常用的Folk-Ward图解法和McManus矩法以及Collias矩法对辽南黄土七顶山剖面的31个样品的粒度参数进行计算,并对2种矩法、Collias矩法和图解法所得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ollias矩法偏度与峰态均较大,受粒度组成影响较大。Collias矩法平均粒径比图解法偏大,分选系数偏小,偏度值和峰态值均比较大。两种算法平均粒径相关系数为0.982,呈高度相关,可以相互替代使用;分选系数、偏度、峰态相关程度较低。根据两种算法参数的拟合方程对矩法参数等级进行了描述。Collias矩法与图解法平均粒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二者计算原理和方法不同。二者偏度与峰态差异的影响因素有粒径组分、主峰位置、主次峰频数以及众数差值,而且对偏度的影响更为复杂。Collias矩法计算的粒度参数更能敏感地反映沉积物粒度特征。
杨蝉玉
关键词:图解法
辽宁南部金州地区距今13.5 ka以来古植被古气候变化被引量:4
2021年
全新世的穿时性在我国季风区一直备受关注,辽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较为缺乏,针对其变化细节的研究很必要。本文基于辽南金州地区一处总厚为354 cm的山间盆地沉积剖面,以220 cm以上的湖沼相沉积的AMS14C年代、岩性、孢粉及硅藻的综合分析,确定该剖面为全新世湖沼-泥炭相淡水沉积。研究表明,西团瓢湖相沉积形成于13500 cal.a B.P.前后,该地区植被主要经历了榆-栎阔叶林到针阔混交林两个演替阶段,基于孢粉记录的气候变化过程经历了新仙女木寒冷干燥期、早-中全新世温暖湿润期、晚全新世从温暖湿润到寒冷干燥过渡期以及现代寒冷干燥期这4个阶段,其中晚全新世1387~1529 cal.a B.P.是该区的泥炭发育的起始期。该研究进一步展示了辽南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细节,为研究本区全新世以来环境演变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马瑞丰张威金培红方晶刘亮杨蝉玉柴乐张俊
关键词:孢粉东亚季风气候重建植被重建
辽东半岛全新世沉积物记录的古气候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全新世气候变化与人类发展关系密切,古气候重建工作对现代气候环境的研究与保护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热点之一。从辽东半岛全新世沉积物入手,详细汇总了其分布、类型与岩性情况,并收集主要孢粉及贝壳堤信息对全新世气候及海平面重建成果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全新世沉积物分布较为分散、层序多样且存在缺失,剖面/钻孔大多集中于辽南地区的金州区、普兰店市、瓦房店市、庄河市及丹东东港市,且多集中于黄海海岸;2)沉积物类型主要为潟湖/湖沼沉积物、海积物、坡积/洪冲积物3种;3)该区全新世气候演变过程为干冷—湿热—干冷的模式,其中8.0~3.0 ka B.P.是气候最适宜期,沉积记录显示在5.6 ka B.P.前后,出现一次降温(变干)事件;4)该区最大的海侵发生在6.5~5.0 ka B.P.,在9.3~8.0 cal.ka B.P.经历了一次海退事件。后期需在技术应用、学科交叉等方面加强研究。
张威马瑞丰刘亮杨蝉玉杨蝉玉刘畅
关键词:辽东半岛全新世古气候
辽南黄土晚更新世粒度敏感组分的古环境意义
2022年
选取大连市金州区北部华农村一处高度为14.5 m的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进行高密度采样获得714个样品并进行粒度测试,运用粒径-标准偏差法和端元模型法提取粒度敏感组分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深海氧同位素MIS气候阶段进行对比,重建了晚更新世以来辽南地区的环境变化过程.结果表明:①端元组分EM1、EM2、EM3、EM4分别代表低空环流短距离的沉积物、西伯利亚控制下的尘暴组分、冰期出露的黄渤海陆架平原以及周围河流沉积物,充分说明了辽南黄土沉积物源的复杂性.②气候阶段Ⅰ(12.26~14.45 m)、阶段Ⅱ(6.55~12.26 m)、阶段Ⅲ(2.3~6.58 m)、阶段Ⅳ(0~2.3 m)分别对应深海氧同位素气候阶段MIS5、MIS4、MIS3、MIS2,经历了较长的温暖湿润期、较短的寒冷干燥期、相对较弱的暖期和明显的干冷时期4个气候阶段.
张威杨蝉玉
沉积植物古DNA技术在古植被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近些年基因测序技术的大量应用为沉积物中植物古DNA的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将古植被重建的技术发展到了分子层面。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来源于沉积体系中的沉积植物古DNA(Sediment plant ancient DNA,aDNA)可作为古植被重建的有效工具。从技术基础理论、文献计量统计、发展应用及实验操作几个方面对沉积植物aDNA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沉积aDNA技术在植物群落分析上是一个新的补充方法,它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以及更精确的丰度估算,然而在实验体系及数据库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成熟,其在未来将成为古植被重建重要的辅助技术手段。
马瑞丰张威刘亮杨蝉玉
大连地区青铜时代环境背景探究
距今4000aB.P-3000aB.P左右,大连地区进入青铜时代,并孕育了著名的双坨子文化。青铜时代遗址遍布渤海与黄海沿岸地带,在内陆地区分布很少。本文重点对大连市金州区的庙山遗址进行了讨论。庙山遗址在上世纪70年代和8...
杨蝉玉
关键词:青铜时代
文献传递
辽东半岛滨海黄土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2017年
辽东半岛和庙岛群岛滨海黄土属于我国北方黄土分布的最东界,对于我国第四纪环境变迁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辽东半岛滨海黄土的主要研究成果:黄土地层与黄土高原黄土相比缺失午城黄土;粒度众数粒组为粉砂(4-8φ)和细砂(2-4φ);化学常量元素以Si O_2和Al_2O_3为主,处于中等风化阶段;磁化率值周家沟黄土剖面为17.02-91.47/10^(-8)m^3kg^(-1),变化幅度较大;该区离石黄土堆积时期气候相对凉湿,而马兰黄土堆积时期气候干冷。近期需要关注的课题:综合应用环境代用指标进行古环境恢复的研究;对其物质来源及其贡献率进行详细分析;全面分析本区域第四纪沉积物等。
杨蝉玉杨蝉玉
关键词:黄土辽东半岛
方山县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2020年
方山县是山西省吕梁市境内地质灾害的高易发区。经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发现方山县境内发生频率较高的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并通过袭扰系数法对该县不同乡镇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方山县没有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分别在圪洞镇、马坊镇、北武当镇、积翠乡和大武镇、峪口镇,不易发区在麻地会乡。影响因素主要有山地较多、坡度较大、植被稀疏、降水量多且相对集中、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等。针对上述因素,提出方山县的防治对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减少矿产资源的开采量并及时修复塌陷区,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同时兼顾。
张俊张华杨蝉玉
关键词:地质灾害
大连市七顶山黄土剖面磁化率特征及其古环境变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七顶山黄土磁化率测试结果显示,七顶山黄土磁化率值为5.21×10^-8~42.42×10^-8m3kg^-1,与其他地区黄土相比,磁性矿物含量非常低。磁化率和粒度的垂相变化、各粒级组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磁化率和粒度的垂相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基本呈正相关;磁性矿物主要富集在〉84,粒级组分。与古里雅冰芯、深海氧同位素记录对比分析表明,Qds20--Qds28与冰芯第3段和深海氧同位素3a、3b、3c亚阶段的波动特征基本一致,Qds28--Qds31与冰芯第2阶段和深海氧同位素第2阶段波动趋势大致相似。同时揭示了60~22kaBP,滨海马兰黄土沉积时期的气候总体干冷、中间相对温湿的环境演变。
李丽张威李云艳丁蒙杨蝉玉
关键词:古环境磁化率粒度
辽南滨海黄土的粒度分维值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以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度仪测出的粒度数据为基础,应用分形理论计算得出:七顶山马兰黄土的粒度分维值介于2.2085~2.3184之间,平均值为2.2744,相关系数为0.8835;离石黄土粒度分维值介于2.2748~2.4237之间,平均值为2.3467,相关系数为0.8920。全剖面粒度分维值在2.2085~2.4237之间,平均值为2.3187,相关系数达0.88以上,粒度分布具有分形特征(0.76μm~263.75μm的标度范围内)。分维值的大小对黄土的形成环境有良好的指示意义。本区马兰黄土比离石黄土的分维值低,说明马兰黄土沉积时东亚冬季风强盛,气候寒冷干燥,次生成壤作用弱,分选系数偏小,分选性比离石黄土稍好,自组织程度低,分维值偏低且变化幅度小;离石黄土沉积时夏季风较冬季风强盛,气候温暖湿润,后期的成壤改造作用强,分选较差,分选系数稍大,自组织程度高,分维值偏高且变化幅度大。经对比分析得出:粒度分维值反映的环境演变与磁化率、粒度所反映的环境演变一致。
李云艳张威李丽杨蝉玉丁蒙
关键词:粒度分维值环境演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