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秀
- 作品数:15 被引量:7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间质性肾炎发病机理及治疗途径的研究间质性肾炎发病机理及治疗途径的研究
- 冯江敏王力宁马健飞孙立佐巍栗霄立张玉侠王萍王禹李艳秋李子龙任青杨玉秀周希静
- 该研究与国际上同步,于国内率先提出微血管病变在TIN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于国内首次证明肾间质微血管损伤是AAN共同的突出的病理特点。于国际上首次提出,AAN模型间质小血管病变发生早、发展快、不可逆,报告利用前列腺素E1...
- 关键词:
- 关键词:间质性肾炎发病机理
- ACE基因I/D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脏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PCR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58例SLE患者和40例正常人的ACE基因型和血清ACE活性。结果确诊SLE时临床有肾脏受累表现组ACE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DD型、DI型者血清ACE活性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结论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可能是SLE肾脏易感性的一个危险因子,ACE基因型和ACE活性水平可作为推测SLE肾脏易感性的参考指标。
- 黄晶杨玉秀李丽云
- 关键词:多态性系统性红斑狼疮ACE基因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10例的治疗与预后被引量:1
- 1987年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血脂症及重度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症候群。由于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法的不同,其疗效与预后亦异。我院1978~1984年收治原发性NS110例,依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分别用激素和二联、三联、四联疗法,使疗效有所提高,并对部分病例做了随访观察。
- 阎祝三李祖卿杨玉秀张为
- 关键词:疗法激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症候群尿蛋白预后
- 应用染色方法检查尿沉渣及临床意义
- 孙作鹏王丽琛杨玉秀
- 关键词:单核白细胞肾小管原发性疾病甲苯胺蓝染色(生物学)
- 细菌管型对诊断急性肾盂肾炎的意义
- 杨玉秀王丽琛孙作鹏
- 关键词:急性病肾盂肾炎细菌尿
- 血液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系列研究
- 严海东李曼郑晓勇钱正子孙雪峰冯茂玲张卓彬杨玉秀周希静
- 该课题采用了流式细胞术、分子生物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扫描电镜等国内外一流技术,对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进行了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及其FasL表达与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关系的研究,凋亡检测采用的是AnnexinV...
- 关键词:
- 关键词:血液透析膜生物相容性
- ACE基因I/D多态性与原发肾小球疾病及SLE肾脏病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脏易感性、原发肾小球疾病的关系。方法:用PCR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SLE58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1例和正常对照40例的ACE基因型和血清ACE活性,结合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CE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SLE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临床有肾脏受累表现的SLE组明显高于临床无肾脏受累表现的SLE组。SLE携有D等位基因且临床有肾脏受累表现组血清ACE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原发肾小球疾病组ACE基因型和ACE活性与正常对照组差别不显著。结论: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可能是SLE肾脏易感性的一个危险因子,其在临床有肾脏受累表现的SLE病人中对ACE基因的表达起明显激活作用。ACE基因型和ACE活性水平可作为推测SLE肾脏易感性的参考指标。
- 黄晶杨玉秀赵丽娟
- 关键词:基因I/D多态性肾小球病
- 大黄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产生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0
- 1998年
- 大黄素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产生的抑制作用邱阳杨玉秀任青王力宁周希静肿瘤坏死因子(TNF)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发生、发展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来发现CRF患者血浆TNF水平升高,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我们观察了CRF患者外周血单个...
- 邱阳杨玉秀任青任青王力宁
-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慢性肿瘤坏死因子大黄素
- 乙肝病毒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 1991年
- 本文对肾小球内有HBsAg沉积的27例各型肾炎的肾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其中膜性肾炎8例,膜增殖性肾炎3例,系膜增殖性肾炎13例,局灶硬化性肾炎3例,在各种病理类型的肾炎肾小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IgG、IgA、IgM、C_3呈粗大颗粒状沉积,以IgG的荧光强度最大,其轻链以K链为主。通过对沉积在肾小球内凝血纤溶因子的测定,证实其中11例存在高凝状态。透射电镜观察到部分病例肾小球的上皮下、内皮下系膜区有直径在30 nm~70 nm的病毒颗粒。
- 任青冯江敏周希静杨玉秀王丽琛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肾小球肾炎病理
- 大黄素和地塞米松对慢性肾衰患者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1
- 1998年
- 目的:进一步探明大黄素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进展的机制,观察大黄素对肿瘤坏死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L929细胞生物活性测定法,观察了大黄素和地塞米松对27例CR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结果:CRF患者PBMC在有、无脂多糖(LPS)刺激下均较正常对照组产生TNF明显升高,大黄素、地塞米松可显著抑制CRF患者的PBMC产生TNF,呈量效相关关系。结论:PBMC产生TNF增多是CRF患者血浆TNF升高的原因之一,提示CRF患者PBMC处于激活状态。大黄素具有抑制CRF患者PBMC产生TNF的作用。
- 邱阳杨玉秀任青任青周希静
-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肿瘤坏死因子大黄素地塞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