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海霞

作品数:6 被引量:81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氮素
  • 5篇水稻
  • 4篇氮素调控
  • 3篇籽粒
  • 3篇籽粒充实
  • 3篇籽粒充实度
  • 3篇充实度
  • 2篇氮素同化
  • 2篇叶色
  • 2篇叶色变化
  • 2篇酶活
  • 2篇酶活性
  • 2篇谷氨酰胺
  • 2篇谷氨酰胺合成...
  • 2篇关键酶
  • 2篇关键酶活性
  • 1篇稻米
  • 1篇稻米品质
  • 1篇淀粉
  • 1篇直链淀粉

机构

  • 6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周口职业技术...
  • 1篇新乡市农业科...

作者

  • 6篇杨海霞
  • 5篇赵全志
  • 3篇乔江方
  • 3篇刘辉
  • 3篇殷春渊
  • 3篇陈静蕊
  • 2篇高桐梅
  • 1篇彭廷
  • 1篇李俊周
  • 1篇薛应征
  • 1篇王书玉
  • 1篇宁慧峰
  • 1篇孙红正
  • 1篇杜彦修
  • 1篇刘贺梅
  • 1篇张静
  • 1篇王继红
  • 1篇张华珍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过量施氮条件下水稻氮素同化关键酶活性与叶色变化的关系被引量:3
2008年
为明确过量施氮条件下水稻冠层叶色的变化动态及其内在生理机制,在水培条件下,整个生育期维持80mg/L氮素浓度,同步测定水稻地上部不同叶位叶片的SPAD值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氮素过量条件下,顶一叶、顶二叶SPAD值与其当周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顶三叶、顶四叶SPAD值与其当周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
陈静蕊刘辉赵全志乔江方高桐梅杨海霞
关键词:氮素叶色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
水稻氮素同化关键酶活性与叶色变化的关系被引量:45
2008年
【目的】明确水稻叶色变化的内在生理机制。【方法】采用无氮肥和常规氮肥两个处理的水培试验,测定水稻地上部不同叶位叶片叶色值、叶绿素含量及氮素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在氮饥饿和常规施肥条件下,水稻地上部不同叶位的叶色具有明显的黑黄变化规律。氮饥饿处理剑叶抽出前不同叶位叶片叶色值基本上表现为顶二叶>顶一叶>顶三叶,剑叶抽出后表现为顶一叶>顶二叶>顶三叶。不同叶位叶片GS、GOGAT活性分别在拔节期、剑叶抽出期出现两次高峰,各叶位的叶片GS、GOGAT活性基本表现为顶二叶>顶一叶>顶三叶。不同叶位叶片的GOGAT活性与当周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常规施肥处理条件下水稻叶色及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变化趋势与氮饥饿处理相似,GS酶活性与酶活性测定一周后的叶色关系非常密切,GOGAT活性与顶三、四叶叶色呈显著负相关,与酶活性测定1周后顶二、顶三叶的叶绿素a含量、2周后顶二、顶三叶的叶绿素(a+b)含量及2周后顶二叶的叶绿素b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叶色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水稻不同叶位叶片叶色及氮素同化关键酶GS、GOGAT酶活性均具有明显的高低变化,氮素同化关键酶活性高低与叶绿素的合成及叶色变化具有密切的因果关系,在叶绿素的合成和叶色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水稻叶色黑黄变化是一个受内生节奏制约的生物学过程,氮素水平对叶色深浅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不能改变内生黑黄变化节奏。
赵全志陈静蕊刘辉乔江方高桐梅杨海霞王继红
关键词:氮素水稻叶色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
水稻不同部位伤流强度的差异及其与籽粒充实的关系被引量:16
2013年
为明确水稻弱势籽粒充实的作用机理,以豫粳6号(粳稻)和两优培九(籼稻)为试验材料,于幼穗分化期设置不同的氮素穗肥处理(即0、90、180kghm2纯氮)试验,研究了基部节间和穗颈节间伤流强度、伤流液中可溶性糖的灌浆期动态变化,灌浆盛期伤流强度日变化规律及穗颈节间伤流强度和伤流液中可溶性糖与籽粒充实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基部节间和穗颈节间伤流强度灌浆期变化不同,基部节间伤流强度于花后5d达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趋势;穗颈节间伤流强度于花后5d、17d各出现一个峰值,花后11d达低谷,平均穗颈节间伤流强度表现为无氮肥处理最高,高氮肥处理最低。穗颈节间伤流强度日变化以白天较低,夜晚较高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籽粒灌浆期,花后10、15、25和35d粳稻穗颈节间伤流强度与其弱势粒充实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籼稻相关性不显著;穗颈节间伤流液中可溶性糖含量与强弱势粒充实度均极显著正相关。基部节间伤流与籽粒充实度的关系不显著。说明穗颈节间伤流与弱势粒充实关系密切,可以此作为衡量弱势粒充实程度的指标之一。因此,以氮素调控为手段提高穗颈节间伤流强度来提高弱势粒充实度是可行的。
殷春渊杨海霞杜彦修张静李俊周孙红正彭廷赵全志
关键词:水稻伤流强度氮素调控籽粒充实度基部节间
水稻不同粒位籽粒昼夜灌浆的氮素调控生理机制研究
本实验于2006-2008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水稻试验田进行。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黄淮海流域大面积推广的大穗型粳稻品种-予粳6号为试验材料。实验在基肥和分蘖肥相同施用量为67.5 kg.hm-2的基础上,设置三个氮...
杨海霞
关键词:水稻籽粒充实度籽粒灌浆氮素生理机制
文献传递
水稻籽粒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充实的氮素调控被引量:5
2011年
为了提高籽粒充实度和改善稻米品质,以籼、粳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氮素穗肥施用量对水稻强、弱势粒中可溶性糖积累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探讨淀粉直/支比与籽粒充实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弱势粒中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生育进程均呈"L"型变化趋势,弱势粒明显高于强势粒;不同处理间均随着氮素穗肥施用量的增加,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呈增加趋势,这说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籽粒淀粉合成能力趋于减弱。直链淀粉含量在整个籽粒灌浆期基本呈上升趋势,不同氮素处理间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基本上呈下降趋势,成熟期直链淀粉平均含量表现为籼稻高于粳稻。淀粉直/支比在整个籽粒灌浆期内呈上升趋势,强、弱势粒淀粉直/支比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表现为弱势粒滞后于强势粒。相关分析表明,强、弱势粒直/支比与其籽粒充实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说明提高淀粉直/支比可以提高籽粒充实度。
殷春渊赵全志刘贺梅王书玉薛应征杨海霞张华珍
关键词:水稻氮素可溶性糖直链淀粉籽粒充实度
氮素调控对水稻子粒相对充实度的影响及子粒相对充实度与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关系被引量:13
2007年
以大穗型粳稻品种豫粳6号为材料,在幼穗分化期施用不同量的氮肥,研究了子粒灌浆速率、充实度和相对充实度的动态,探讨了子粒相对充实度的氯素调控及其与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开始灌浆的5~10d,强势粒的子粒灌浆速率明显高于弱势粒,平均比弱势粒高137.6%,花后lO~20d,强势粒平均灌浆速率较弱势粒高80.28%,而弱势粒在花后25d以后的灌浆速率平均较强势粒高117.2%、不同氯素处理间的子粒充实度和粒重差异显著.子粒相对充实度在整个灌浆期内呈先降后升的偏“V”型动态曲线.灌浆中后期的子粒相对充实度与结实率、千粒重和弱势粒的充实度、充实指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强、弱势粒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弱势粒的糙米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赵全志殷春渊宁慧峰陈静蕊乔江方刘辉杨海霞
关键词:水稻稻米品质氮素调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