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惠根

作品数:60 被引量:13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会议论文
  • 26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50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1篇极光
  • 16篇电离层
  • 11篇极区
  • 10篇南极中山站
  • 8篇北极黄河站
  • 7篇极区电离层
  • 6篇星际
  • 6篇行星
  • 6篇行星际
  • 5篇星际磁场
  • 5篇行星际磁场
  • 5篇重联
  • 5篇雷达
  • 5篇极隙区
  • 4篇地磁
  • 4篇空间物理
  • 4篇共轭
  • 4篇磁重联
  • 3篇地磁活动
  • 2篇多波段

机构

  • 53篇中国极地研究...
  • 10篇武汉大学
  • 8篇西安电子科技...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国家海洋局
  • 4篇西安邮电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名古屋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上海杉达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9篇杨惠根
  • 27篇刘瑞源
  • 26篇胡红桥
  • 16篇胡泽骏
  • 14篇黄德宏
  • 12篇张北辰
  • 6篇陈卓天
  • 6篇丘琪
  • 6篇刘顺林
  • 5篇吴振森
  • 5篇邢赞扬
  • 5篇綦欣
  • 4篇刘建军
  • 4篇张侠
  • 4篇邓忠新
  • 4篇艾勇
  • 4篇韩德胜
  • 3篇程少华
  • 3篇赵正予
  • 3篇刘勇华

传媒

  • 11篇极地研究
  • 7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空间科学学报
  • 5篇第十届全国日...
  • 2篇2014中国...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天文研究与技...
  • 1篇科技成果管理...
  • 1篇2007年中...
  • 1篇第十届海峡两...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 8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极区电离层对流爆发的光学和雷达的协同观测
利用北极黄河站的三波段全天空成像仪的高分辨率的地面极光观测数据,结合南北极SuperDARN雷达网以及ACE卫星的联合观测,研究发生在2004年01月03日08:10-08:45UT时间段内的极区电离层日侧对流爆发事件。...
邢赞扬杨惠根吴振森张清和刘建军胡红桥
关键词:行星际磁场磁重联
南极中山站电离层尖峰脉冲型吸收研究
尖峰脉冲型吸收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电离层对经过其中的无线电波的吸收突然显著增强,其吸收持续时间通常只有几分钟、空间尺度在电离层90公里高度上在二三百公里以内,是一种小尺度的电离层吸收现象。这种电离层尖峰脉冲型吸收现象具有局...
邓忠新刘瑞源赵正予杨惠根胡红桥徐中华
文献传递
北极黄河站日侧极光弧运动的统计特征分析
利用中国北极黄河站2003年全天空观测数据,选取5577nm波段的稳定的极光弧,计算其运动速度.考虑到夜侧极光会延伸到午后靠近傍晚一侧,利用行星际磁场Bx、By条件把午后极光弧分为两类:D型,By-Bx<1nT;N型,B...
丘琪杨惠根陆全明韩德胜胡泽骏
关键词:重联
地球自转对北极黄河站观测日侧极光弧运动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北极黄河站全天空极光数据,采用AACGM模型,将日侧极光弧映射到地磁坐标系,定量计算地球自转导致的极光弧运动速度.对于任意一条极光弧,其偏斜角定义为极光弧方向与当地地磁东西方向的夹角.研究发现,地球自转产生的速度由极光弧离开天顶的距离和偏斜角决定,其中偏斜角的影响更为重要,其还决定速度的方向.在4年的观测数据中,提取超过40 000张出现极光弧的图像,计算极光弧偏斜角.计算结果表明,日侧极光弧的偏斜角随磁地方时增大而逐渐减小,并在大约10:00 MLT(磁地方时)附近发生反转.由于偏斜角的反转,地球自转产生的极光弧运动在晨侧多为极向运动,到午后多为赤道向运动.相比午前,午后的运动更为明显,最大速度可超过300m.s^(-1).
丘琪杨惠根陆全明胡泽骏
关键词:地球自转偏斜角
两种静日曲线推算方法生成宇宙噪声吸收Keogram二维演化特征的比较研究
2015年
报导了2012年7月12—14日太阳活动期间,中国南极中山站成像式宇宙噪声接收机的观测结果.利用两种不同静日曲线推算方法对此次太阳活动事件中的宇宙噪声吸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静日曲线推算方法生成的Keogram总体呈现相似的变化特征,对强吸收区域上述两类Keogram都能得到一致的反映.但对于弱吸收区域而言,基于He等提出的静日曲线方法得到的Keogram能较好表现吸收区域轮廓并反映其空间变化特征.由于弱吸收区域往往是连接分立强吸收事件之间的通道,它的存在对于判定相邻的两次吸收事件是否相互关联以及吸收区域的运动速度至关重要,因此He等提出的静日曲线推算方法对于直观描述电离层对宇宙噪声吸收事件中的动态变化过程有更好的效果.
何昉胡红桥杨惠根胡泽骏
南极中山站与北极地磁活动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本文利用南极中山站和新奥尔松(NAL)等5个北极站2000年9月到2003年3月共719天的地磁观测数据,以20 min间隔内地磁北向水平分量的互相关系数大于0.9为判据,对南北极地磁活动相关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并与T89地磁模型得到的中山站共轭位置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南北极地磁活动相关的发生率与台站位置、季节、地方时和地磁活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北极的5个台站中朗伊尔站(LYR)与中山站地磁相关的时间最多(占17%);在两分季发生相关的情况比冬季和夏季多;在傍晚发生相关的情况最多,中午发生相关的情况最少;地磁活动较强时,相关的情况比地磁宁静时更多一些.
胡红桥刘瑞源杨惠根刘顺林
关键词:共轭地磁活动互相关
南北极地磁活动的相关性研究
<正> 在同一根磁力线的南北极两端经常观测到具有同时(或因果)性和对称性的地球物理现象,这被称为地球物理现象的共轭性。但是由于受日照和地磁活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共轭台站”也会经常出现“不共轭”的现象。南极中山站(地理坐标...
胡红桥刘瑞源杨惠根黄德宏
文献传递
中冰极光观测台的建设与发展
冰岛位于地球极光带纬度,是观测极光亚暴的理想场所。通过与冰岛开展的双边国际合作,从2013 年开始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开始在冰岛北部Karholl 筹建中冰联合极光观测台,并开展了极光和地磁的试观测,本文报告了中冰极光观测台...
胡红桥杨惠根
中山站黄昏侧极光的观测特征
<正> 极光作为唯一一种肉眼可以观察到的日地空间物理现象,很早以前就引起了人类的浓厚兴趣。作为磁层动力学在极区电离层的“足迹”,极光的变化反映了磁层和太阳风相互作用的变化。地球极光卵亚暴区释放的能量在日地系统能量传输中占...
刘黎刚杨惠根艾勇黄德宏邹澎
文献传递
南极中山站极区空间环境观测系统被引量:3
2016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位于极隙区纬度,可以观测到丰富的日地能量传输过程的电离层征兆和极光现象,非常适合开展极区空间环境观测研究。自1989年开始建设以来,中山站极区空间环境观测系统经历了观测设备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已建立了涵盖地面极光、电离层和地磁观测多要素、多手段的自主观测体系,实现了极区空间环境的连续监测并建立了数据库。所有观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可实时监控,地磁、宇宙噪声吸收等数据实现了准实时远程传输。最后展望中国极区空间环境观测研究的发展前景。
黄德宏胡红桥刘瑞源杨惠根张北辰胡泽骏刘建军何昉刘勇华韩德胜
关键词:极区空间环境电离层极光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