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宗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5篇肿瘤
  • 3篇人骨
  • 3篇人骨髓
  • 3篇人骨髓基质细...
  • 3篇敏感性
  • 3篇基质
  • 3篇基质细胞
  • 3篇骨髓
  • 3篇骨髓基质
  • 3篇骨髓基质细胞
  • 3篇骨折
  • 2篇体外
  • 2篇肿瘤细胞
  • 2篇细胞株
  • 2篇内固定
  • 2篇骨肿瘤
  • 2篇复位
  • 2篇MTT法
  • 2篇TS

机构

  • 9篇常熟市第一人...
  • 5篇苏州医学院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苏州市儿童医...

作者

  • 11篇杨宗华
  • 6篇杨吉成
  • 5篇盛伟华
  • 3篇金逸
  • 3篇李丽娥
  • 2篇徐耀增
  • 2篇王晓东
  • 2篇汤建平
  • 2篇王红卫
  • 2篇洪天禄
  • 2篇李晓诗
  • 1篇万伦
  • 1篇王静月
  • 1篇褚东明
  • 1篇张希峰
  • 1篇张曾明
  • 1篇李强
  • 1篇李萌
  • 1篇郭瑃
  • 1篇王晓东

传媒

  • 3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基质细胞的造血支持作用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采用静置贴壁细胞培养法,体外长期培养了胎儿、儿童、成人骨髓基质细胞,时间为6个月,可传至10代,并观察了成纤维肌样细胞、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证明了1~3代的骨髓基质肌样细胞Viementin为阳性,第Ⅷ因子阴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证明了儿童骨髓基质细胞的细胞表型为CD33-和CD34-、CD38-、CD+W90,成人骨髓基质细胞为CD-33、CD-34、CD+38、CD+W90。 采用体外培养和扩增的脐血造血干细胞的半固体集落形成法,证明了基质细胞能长期维持脐血中的LTC-IC的生存,若加入IL-6、IL-3、SCF细胞因子的扩增体系,基质细胞对长期维持和扩增LTC-IC的效果更为明显(P<0.01),比无基质细胞的对照组所形成的LTC-IC产率高于2~4倍。表明骨髓基质细胞具有支持造血功能。
杨吉成盛伟华李丽娥董宁征王红卫郭瑃王晓东杨宗华
关键词:人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培养
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临床观察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采用关节镜技术治疗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6~56岁,平均38.6岁)。SchatzkerⅠ型5例,Ⅱ型4例,Ⅲ型2例,Ⅳ型1例。所有患者均经膝关节镜监视下骨折复位,小切口切开行钢板螺钉固定骨折端,必要时作缺损区植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平均16.2个月(12~1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无一例发生严重皮肤坏死、下肢血栓、组织感染、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等早期并发症。术后12个月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不仅可避免切开关节囊、暴露关节腔,减少手术创伤,而且能提供良好视野,有助于骨折正确复位和固定,还可早期发现膝关节其他结构损伤,手术方法微创有效。
张希峰李强杨宗华李萌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镜复位内固定
高温对骨肉瘤细胞株体外灭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应用MTT法测定SDH活性及肿瘤干细胞集落形成法对HOS-9603细胞系进行体外热灭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45℃60min或50℃10min以上,HOS-8603基本失去细胞集落形成能力;(2)SDN的活性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下降;与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有较好的相关性,(3)提示了临床无需采用煮沸灭活即可将肿瘤细胞杀灭.
杨宗华洪天禄徐耀增杨吉成盛伟华汤建平
关键词:骨肉瘤细胞骨肿瘤
11例桡骨远端骨骺损伤的治疗
1997年
11例桡骨远端骨骺损伤多为Ⅰ型和Ⅱ型,均行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经1年随访,疗效满意.
杨宗华
关键词:桡骨骨折骨骺损伤手法复位石膏
应用Richard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临床体会
2008年
万伦杨宗华
关键词:RICHARD钉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
MTT法研究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 研究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改良的 MTT法分析 2 7例恶性肿瘤患者新鲜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9例胃癌和 8例肺癌患者均以高敏感性药物联合化疗 3个疗程后 ,总有效率是 89.5 %和 87.5 % ,与对照组 ( 5 2 .9%和 5 6.8% )之间具有显著差别 ( P<0 .0 5 )。结论 改良的 MTT法能更准确、简便、快速地检测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 ;能充分反映各种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可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化疗方案 。
杨宗华金逸李晓诗褚东明张曾明
关键词:比色法药物筛选试验肿瘤MTT法药敏试验
人骨髓基质细胞的长期培养及其对病毒的敏感性被引量:1
2000年
为了长期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和研究其对病毒的敏感性 ,我们采用静置贴壁培养法 ,体外长期培养了胎儿、儿童和成人骨髓基质细胞 ,并将传至 5代以上的肌样骨髓基质细胞采用微量细胞病变 (CPE)法 ,开展了对 5种病毒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 ,人骨髓基质肌样细胞对滤泡性口腔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均敏感 ,能产生明显的CPE ,其效价 (TCID50 )可达10 - 3~ 10 - 4,其中胎儿骨髓基质肌样细胞对病毒敏感性至少比儿童高 2倍 ,比成人高 4倍 ,即胎儿>儿童 >成人 ,但对B3型柯萨奇病毒均不敏感。我们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为人骨髓基质细胞体外长期培养提供了确实可行的简便方法 ,而且为该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并为该细胞的利用开辟了新的应用前景。
杨吉成盛伟华李丽娥董宁征杨宗华王晓东
关键词:体外长期培养病毒敏感性
日达仙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11
2001年
李晓诗吴钢金逸杨宗华王静月杨吉成
关键词:日达仙肿瘤细胞凋亡SMMC-7721
Tsα1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和抑制bcl-2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胸腺肽α1(Tsα1)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MTT比色分析法研究Tsα1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分析Tsα1作用后处于G1期SMMC7721细胞的比率和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的抑制率。结果:Tsα1(4000μg/mL)体外培养24、48和72h,对SMMC7721肿瘤细胞抑制率分别是(1.92±0.02)%、(3.27±0.03)%和(7.69±0.03)%,P<0.005;凋亡率分别是(2.5±0.1)%、(18.3±0.2)%和(11.6±0.1)%,P<0.001;bcl2蛋白的抑制率为(1.35±0.1)%、(2.2±0.01)%和(5.53±0.01)%,P<0.005,并呈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Tsα1可直接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增殖,抑制bcl2基因表达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李晓诗金逸杨宗华
关键词:脱噬作用
不同温度对HOS—8603细胞株的热灭活被引量:2
1997年
目的:为了探索临床热灭活恶性骨肿瘤细胞的适宜温度。方法:应用MTT法测定SDH活性及肿瘤干细胞集落形成法对HOS-8603细胞株进行体外热灭活(42℃~50℃)实验研究。结果:45℃60min或50℃10min以上时,HOS-8036已基本失去细胞集落形成能力。SDH的活性随温度升高及时间延长而下降,与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以上研究提示临床上无需采用煮沸方法,灭活温度在50℃左右即可将肿瘤细胞杀灭。
杨宗华洪天禄徐耀增杨吉成盛伟华汤建平
关键词:集落形成细胞株去细胞恶性骨肿瘤MTT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