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龙杰

作品数:21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1篇关节
  • 8篇骨折
  • 6篇股骨
  • 6篇关节置换
  • 5篇转子间
  • 5篇关节炎
  • 4篇转子间骨折
  • 4篇股骨转子
  • 4篇股骨转子间
  • 4篇股骨转子间骨...
  • 3篇动力髋
  • 3篇动力髋螺钉
  • 3篇脂肪垫
  • 3篇韧带
  • 3篇手术
  • 3篇髋关节
  • 3篇髋关节置换
  • 3篇髋螺钉
  • 3篇髌下脂肪垫
  • 3篇膝关节

机构

  • 2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河间市人民医...
  • 1篇青县人民医院

作者

  • 21篇李龙杰
  • 9篇刘畅
  • 9篇王军
  • 9篇张海森
  • 8篇马世云
  • 7篇苏柯
  • 3篇张磊
  • 3篇苏航
  • 3篇靳胜利
  • 2篇裴宝静
  • 1篇王庆海
  • 1篇白玉明
  • 1篇王怀良
  • 1篇张为民
  • 1篇马成海
  • 1篇杨留柱
  • 1篇吴金红
  • 1篇苏珂

传媒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技术治疗伴明显踝关节不稳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骨科因明显踝关节不稳三踝骨折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技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距骨后脱位,后踝骨折块占关节面≥25%。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Ⅳ度9例,旋后外旋Ⅳ度14例。手术4周之后每周1次放松外架,锻炼踝关节屈伸活动。通过分析围术期数据及随访资料,评价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59.5±21.4)min,术中出血量为(101.5±33.7)m L,住院时间为(11.5±3.3)d。术后1例(4.3%)发生腓骨切口周围浅表炎性反应,经处理后愈合良好。所有病例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情况。围术期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3%。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5.8±4.3)个月随访。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未见复位丢失情况。Lowa踝关节评分及VAS评分在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末次随访时,Lowa踝关节评分及VAS评分分别为(86.9±5.4)、(2.7±0.6)分;根据Maryland评分,总体优良率为91.3%。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技术治疗伴明显踝关节不稳的三踝骨折临床效果良好,固定可靠,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法。
刘畅张海森裴宝静苏珂王庆海白玉明李龙杰
关键词:外固定架踝关节骨折踝关节不稳
关节镜下单排与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肩胛下肌腱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采用单排与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治疗肩胛下肌腱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沧州市中心医院采用全关节镜修复治疗的40例肩胛下肌腱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9~70岁,平均(55.25±6.82)岁。依据术中肩胛下肌腱的固定方式分为双排缝合桥固定组(双排组,20例)和单排缝合固定组(单排组,20例)。记录缝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coring System,ASES)、洛杉矶加利福尼亚肩关节分级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时肩关节功能情况,并应用改良Sugaya分级法评估术后1年肩胛下肌腱愈合和再撕裂情况。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3个月,平均19.80个月。双排组患者肩胛下肌腱缝合时间多于单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双排缝合桥固定组的VAS评分[(1.30±0.57)分]、ASES评分[(70.92±5.65)分]、UCLA评分[(26.52±6.88)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单排缝合固定组VAS评分[(1.55±0.69)分]、ASES评分[(70.14±5.46)分]、UCLA评分[(26.89±7.78)分]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两组间在VAS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Sugaya分级法,双排组术后1年核磁检查肌腱愈合良好,有1例再撕裂病例,单排组有2例再撕裂病例,两组术后1年肩胛下肌再撕裂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单排和双排缝合桥技术修复肩胛下肌腱损伤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较低的再撕裂率。双排缝合固定肩胛下肌腱需要一定的手术技巧,缝合固定时间多于单排缝合方式。
李龙杰张海森陈思刘畅王春雷
关键词:关节镜双排
一种可调式上臂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上臂支撑架,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绝缘垫片;第一电阻丝,其安装于绝缘垫片上方;第二电阻丝,其设置于绝缘垫片上方,且位于第一电阻丝前方;第一温控器,其连接于第一电阻丝左侧;第...
李龙杰
保守与手术治疗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老龄患者的疗效对比
目的:分析老龄患者颈髓损伤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对比保守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4年2月颈髓损伤患者48例,年龄为60-74岁,平均65.4岁,其中手术治疗组25例,...
李龙杰王军靳胜利马世云
关键词:颈髓损伤老龄保守手术治疗
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23例被引量:3
2012年
动力髋螺钉(DHS)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一种内固定材料,但随访发现应用DHS术后可能发生髋内翻、头颈切割、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本研究对23例DHS治疗股骨转子问骨折失败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随访效果满意。
王军马世云苏柯李龙杰
关键词:转子间骨折全髋关节置换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失败
血小板平均体积与膝骨关节炎伴滑膜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与膝骨关节炎伴滑膜炎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539例患者,其中男212例,女327例;年龄34~59岁,平均50岁。根据骨关节炎K-L分级和Ayral滑膜炎评分分为膝骨关节炎伴滑膜炎(synovitis associated with osteoarthritis,SOA)173例,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189例,不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对照组)177例。测量患者MPV、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双变量相关与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膝骨关节炎伴滑膜炎组与膝骨关节炎组M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骨关节炎伴滑膜炎组与对照组M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骨关节炎组与对照组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9)。膝骨关节炎伴滑膜炎组MVP与CRP呈负相关(r=-0.263,P〈0.01),MPV与ESR呈负相关(r=-0.246,P〈0.01)。膝骨关节炎组MPV与CRP无相关(P=0.310),MPV与ESR无相关(P=0.598)。对照组MPV与CRP、MPV与ESR无相关。结论 MPV可反映膝骨关节炎伴滑膜炎的病变程度,滑膜炎症反应与MPV的变化有关。
苏柯李龙杰王军
关键词:骨关节炎滑膜炎血小板平均体积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髌下脂肪垫及滑膜中炎性因子的水平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髌下脂肪垫及滑膜中炎性因子的水平。方法随机选取RA行关节置换患者41例,关节置换术中,取关节内滑膜及髌下脂肪垫组织送病理,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屈曲程度和疼痛程度,比较髌下脂肪垫和滑膜中白细胞介素(IL)-17 mRNA和IL-10 mRNA表达水平,使用Pearson法分析髌下脂肪垫和滑膜中IL-17 mRNA和IL-10 mRNA与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相关性及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相关性。结果41例患者术后随访(20.83±13.03)个月,患者术后HSS、膝关节屈曲程度均明显高于术前,而VAS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RA患者髌下脂肪垫中IL-17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滑膜,IL-10 mRAN表达量明显高于滑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HSS、VAS与髌下脂肪垫和滑膜中的IL-17 mRNA呈正相关,与IL-10 mRNA呈负相关,关节活动度与髌下脂肪垫和滑膜中的IL-17 mRNA、IL-10 mRNA无相关性。髌下脂肪垫和滑膜中IL-17 mRNA和IL-10 mRNA与ESR、CRP、RF值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IL-17和IL-10在RA患者髌下脂肪垫和滑膜中的表达不同,且在髌下脂肪垫中的阳性率更高,因此髌下脂肪垫可能在RA的发病过程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李龙杰刘畅张磊张海森陈思杨留柱赵卫星张国瑜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髌下脂肪垫滑膜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
关节镜清理联合原位尺神经松解术治疗骨关节炎性肘僵硬并发迟发性尺神经炎
2024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联合原位尺神经松解术治疗骨关节炎性肘僵硬并发迟发性尺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接受关节镜清理联合原位尺神经松解术治疗36例骨关节炎性肘僵硬并发迟发性尺神经炎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9例、女7例,年龄(51.3±6.5)岁(范围40~62岁),左侧8例、右侧28例,均为单侧优势肘。患肘Kellgren-Lawrence分级Ⅱ~Ⅳ级,Ⅱ级16例、Ⅲ级15例、Ⅳ级5例。骨关节炎病程(4.2±1.8)年(范围2~8年);尺神经卡压病程(4.6±3.2)个月(范围2~12个月)。术前及术后12个月通过患侧肘关节屈曲、伸直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指数(Mayo elbow performance index,MEP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肘关节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通过患侧手握力、捏持力、小指两点辨别觉评价尺神经功能情况;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评价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结果3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51.4±16.2)min(范围125~180 min),住院时间为(6.5±1.0)d(范围5~8 d)。1例患者术后出现尺神经松解切口处皮肤边缘坏死;其余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前与术后12个月的肘关节伸直活动度[26.00°(20.00°,30.00°)和6.00°(5.00°,10.00°),Z=-5.235,P<0.001]、肘关节屈曲活动度[98.00°(88.25°,100.00°)和120.50°(109.00°,128.00°),Z=-5.234,P<0.001]、疼痛VAS评分[(7.5±0.9)分和(1.8±0.8)分,t=32.788,P<0.001]、MEPI[32.50(26.25,43.75)和85.00(80.00,85.00),Z=-5.269,P<0.001]、握力[(24.1±2.4)N和(35.0±2.7)N,t=30.745,P<0.001]、捏持力[(16.2±1.3)N和(23.8±1.7)N,t=40.239,P<0.001]、小指两点辨别觉[16.00(14.00,18.00)mm和5.00(3.00,7.00)mm,Z=-5.270,P<0.001]、尺神经MNCV[(27.5±3.0)m/s和(41.6±3.0)m/s,t=53.673,P<0.001]和SNCV[(25.1±2.7)m/s和(35.0±2.9)m/s,t=47.53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时5例患肘伸直受限�
张海森陈思刘朝晖王春雷李龙杰刘畅
关键词:关节僵硬
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加强对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的探讨,分析其原因并提高对隐性失血的重视。方法选择2008—2012采取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的6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Gross方程,根据患者身高、体质量及手术前后血细胞比容(Hct)变化计算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结果围手术期未输血的患者6例(占9.5%),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共380~740 m L,平均596 m L。患者术前平均Hb为119.6 g/L,术后为92.4 g/L,平均下降了27.2 g/L;术前平均Hct为34.84%,术后为27.36%,平均下降了7.48%,患者手术前后Hb、Hct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隐性失血量为680.25~1 105.74 m L,平均(814.43±4.95)m L;总失血量为620~1 190 m L,平均(962.34±5.74)m L,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的84.63%。采取输血支持的患者57例(占90.5%),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共350~740 m L,平均554.5 m L。患者术前平均Hb为108.2 g/L,术后为103.3 g/L,平均下降了4.9 g/L;术前平均Hct为32.34%,术后为30.87%,平均下降了1.47%。由于采取输血治疗,补充围手术期失血,输血量为400~1 600 m L,平均740 m L,手术前后Hb、Hc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隐性失血量为792.48~1 384.62 m L,平均(891.15±5.23)m L;总失血量为620~1 710 m L,平均(1 078.35±5.74)m L,隐性失血占总失血量的82.64%。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较多,临床上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王军李龙杰苏柯马世云
关键词:双极人工股骨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
PNF技术在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神经肌肉本体促进(PNF)技术对本体感觉训练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陈旧性ACL断裂病例33例,所有病例进行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应用PNF技术进行术后本体感觉训练。应用Lach—nlall、轴移实验及KT-1000对膝关节稳定性进行评估,应用IKDC、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平均随访16.6个月(13~24个月)。所有病例无感染发生,均为I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重建术后1年与术前结果对比,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检查、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单柬ACL重建术后利用PNF技术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近期疗效良好。
李龙杰张磊张为民马世云苏航马成海吴金红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本体感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