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飞

作品数:36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金属学及工艺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碳酸
  • 6篇碳酸盐
  • 6篇寒武系
  • 6篇标样
  • 4篇盐岩
  • 4篇研磨
  • 4篇碳酸盐岩
  • 4篇仙女
  • 4篇古环境
  • 3篇电化学
  • 3篇岩相
  • 3篇原位
  • 3篇生物岩
  • 3篇剖面
  • 3篇微区分析
  • 3篇微生物岩
  • 3篇缓蚀
  • 3篇缓蚀剂
  • 3篇混积岩
  • 3篇寒武纪

机构

  • 36篇西南石油大学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36篇李飞
  • 6篇曾伟
  • 5篇余宗学
  • 4篇马瑜
  • 4篇梁灵
  • 4篇何毅
  • 4篇刘宏
  • 3篇谭秀成
  • 2篇胡广
  • 2篇连承波
  • 2篇杨巍
  • 2篇卿大咏
  • 2篇张坤
  • 2篇吴洋
  • 2篇李翔
  • 2篇刘松
  • 2篇李明
  • 2篇王高峰
  • 2篇李翔
  • 1篇谢林

传媒

  • 7篇沉积学报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化学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材料保护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广东化工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7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蛋氨酸衍生物缓蚀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以蛋氨酸为基础通过酰胺化反应合成一种新型的蛋氨酸衍生物缓蚀剂,应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图研究蛋氨酸及其衍生物在3(wt)%Na Cl溶液中对N80碳钢的缓蚀作用,利用SEM观察添加缓蚀剂过后钢片表面的腐蚀形貌,并从分子结构上探讨了缓蚀剂在碳钢表面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蛋氨酸及其衍生物都属于阳极型缓蚀剂,且缓蚀率随着添加浓度增加而增加,添加250mg/L蛋氨酸衍生物在3(wt)%Na Cl溶液中对N80碳钢的缓蚀率达到86.94%。相同浓度条件下蛋氨酸衍生物的缓蚀率要高于蛋氨酸,其原因是蛋氨酸衍生物分子结构中增加了吸附位点和疏水长链。
何毅杨冉冉王雅洁李飞刘松
关键词:缓蚀剂电化学测试SEM
微生物成因鲕粒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2年
鲕粒岩在古气候、古环境,以及古海洋领域有着独特的研究价值,然而学术界对于鲕粒成因目前仍没有统一认识。近年来,随着鲕粒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诱导矿化证据的不断丰富,广为接受的“无机成因”观点正不断受到挑战。本论文从历史和当前视角,回顾了从“藻类参与”到“细菌参与”,以及现在“有机矿化过程”在微生物成因鲕粒研究方面的历程,对鲕粒形成的地球生物学过程进行了系统阐述,并着重介绍了鲕粒形成的各类生物—化学模型。但是这些模型能否解决所有鲕粒的成因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工作的检验。考虑到现阶段关于鲕粒成因的认识仍然存在非常大的争议,研究某些特定类型鲕粒的形成机制可为探究鲕粒成因之谜提供一个突破口,而具有条带状纹层结构的Kalkowsky型鲕粒则最有可能存在微生物参与。这是由于Kalkowsky型鲕粒一般以贫有机质和富有机质纹层的交替出现为特征,这与Robert Burne所述的“规则纹层状叠层石”或Robert Riding所述的“混合结构叠层石”特征非常相近,可能意味着它们具有相似的成因。富含有机质的纹层状(或带状)鲕粒虽然在现代巴哈马碳酸盐沉积环境中很少见,但在其他地区和地史记录中较为常见,通过对这种与叠层石特征非常相似的鲕粒进行研究可为了解这类鲕粒纹层形成的有机矿化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李飞李飞李红王夏李杨凡李怡霖曾伟曾伟
关键词:蓝细菌硫酸盐还原菌
一种基于地震反射振幅分析的沉积期古地貌恢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震反射振幅分析的沉积期古地貌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础资料收集;岩芯标定;单井合成记录制作,标定研究目的层;建立古地貌恢复联井格架剖面;找到与颗地比呈明显相关性的岩性界面;建立楔形正演模型;总结建...
刘宏谭磊王高峰唐青松梁锋李飞李明于童张坤
文献传递
汉南—米仓山地区东部寒武系仙女洞组斑块白云岩特征及形成机制
2024年
斑块白云岩具有非均质性强、内部结构复杂等特点,发育特征和成因亟待理清。文中以汉南—米仓山地区东部杨家沟剖面为例,在系统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岩相学、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在寒武系仙女洞组共识别出13个岩石微相类型以及5种白云岩类型,并对不同组构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斑块白云岩的分布与垂向构造破碎带及其横向延伸带的位置有关,斑块白云岩及其与围岩之间的构造缝中发育大量鞍形白云石;斑块白云岩中氧同位素组成(δ^(18)O:-8.17‰~-6.58‰)明显低于当时的海水,原位微区技术揭示白云石晶体具有高Mn/Sr值(Mn/Sr_(均值)=14.8)、Eu正异常(Eu/Eu^(*)_(均值)=1.3)以及页岩化后的中稀土元素富集配型。在排除其他可能的成因后,推测研究区斑块白云岩的形成与区域断层控制的热液流体活动有关。相关工作的开展对于查明汉南—米仓山周缘地区寒武系仙女洞组白云岩的分布和发育规律、理清斑块白云岩的特征和成因具有重要作用,也可为四川盆地北部白云岩储集层勘探提供参考。
李滢李飞李飞李杨凡王曾俊李雅兰谢慧张天舒
关键词:岩相分析热液流体
多巴胺改性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石墨烯复合膜的性能研究
随着快速的工业发展,产生的大量各类污染物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居住环境和长期的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可溶性染料废水与不溶性油水污染物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本论文使用改性的g-C3N4光催化剂对有机染料进行...
李飞
关键词:多巴胺氧化石墨烯光催化油水分离
文献传递
现代鲕粒工厂特征及对深时研究的启示被引量:1
2024年
【意义】海洋环境下形成的规模性鲕粒岩既是研究气候和环境演化的良好载体,又是重要的油气资源储库,具有极高的科研与经济价值。【进展】传统的鲕粒岩研究主要关注沉积序列、沉积模式和空间分布规模,而忽视了鲕粒滩体堆积、埋藏与成岩的动态过程,以及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其演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对现代海洋环境下两种典型鲕粒工厂(镶边台地和缓坡)的生产者、构成、分布、建造过程、与其他工厂的关系,以及可能影响工厂发育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综合分析,揭示了鲕粒工厂的发育特征。研究表明,强搅动水体环境、极高的碳酸盐矿物饱和度、有效的活跃—停滞状态转换是制约鲕粒工厂发育的关键因素,而不同的沉积背景和海平面变化则决定了工厂的发育环境和规模。【结论与展望】从碳酸盐工厂的角度出发,不仅为了解大规模鲕粒工厂的启动、繁盛和衰退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评估其勘探价值提供了多维度的证据,还为探索深时和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对碳酸盐沉积体系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飞李飞王曾俊李杨凡李滢
关键词:古环境演化
微生物碳酸盐生产工厂的构成、特征及沉积学意义——以河南云梦山剖面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碳酸盐(生产)工厂”研究强调生物群落对碳酸盐生产过程以及规模的调控和特异性影响,在深入认识碳酸盐岩成因和形成机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碳酸盐沉积学领域关注热点和重要方向。虽然该概念的正式提出已有二十多年历史,但如何从工厂角度解读地质历史时期,特别是深时特异性、大规模碳酸盐岩的发育过程和影响因素方面仍缺乏系统性认识。【方法】以河南云梦山剖面寒武系崮山组为例,利用多尺度、网格定量化评价方法对微生物碳酸盐生产工厂的样式、内部结构、建造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结果】研究区微生物碳酸盐生产工厂以底栖微生物群落为主要建造者,形成样式包括叠层石、凝块石、树枝石、均一石以及微生物诱导沉积构造(MISS)。伴生的颗粒类型包括鲕粒、球粒、生屑、竹叶状内碎屑和微生物岩角砾,主要分布于工厂建造格架间。微生物碳酸盐生产工厂发育具期次性,单期工厂发育规模较小(海底至水面高度不足1 m)但空间延伸广,包括半球状、穹窿状、板状等宏观形态;其内部结构包括少量单独的建造样式,以及广泛发育的垂向复合形式。【结论】通过分析影响工厂发育的各类因素,局限潮坪环境下较高的营养水平对微生物碳酸盐生产工厂的繁盛可能起到了主要作用,而古丈期总体海侵背景造成适宜微生物碳酸盐生产工厂发育的环境消失,导致工厂最终关闭。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与现代澳大利亚Hamelin Pool微生物碳酸盐生产工厂非常相似的古代实例,对认识寒武纪碳酸盐生产工厂类型、特征和演化规律方面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王曾俊李飞李飞李怡霖曾伟曾伟李滢
关键词:微生物岩营养条件
一种原位微区元素分析标样、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微区元素分析标样的制备方法,一种原位微区元素分析标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用鲕粒砂为原料,经粉碎研磨、高压制片获得;研磨后,质量占比90%以上的颗粒的粒径小于1μm;高压制片时采用50吨压力压制...
李飞卢朝进
阳离子改性磺化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2014年
文章通过在磺化酚醛树脂上引入季铵盐基团实现阳离子改性,提高磺化酚醛树脂的吸附性能。采用对氨基酚与卤代烃(溴乙烷)反应得到阳离子基团,然后再和磺化酚醛树脂、甲醛聚合得到阳离子改性磺化酚醛树脂,通过红外光谱验证了阳离子改性成功与否,通过紫外光谱初步测定了其在粘土上的吸附量,在粘土上最大吸附量达到12.051 mg/L。
薛小红梁灵马瑜李飞余宗学
关键词:磺化酚醛树脂阳离子改性
陕南勉县寒武系仙女洞组生物礁岩相学及古环境分析被引量:5
2024年
【目的】生物礁演化史上一个关键节点是寒武纪早期广泛出现了后生动物古杯与微生物群落的联合造礁,该造礁群落形成环境和发育条件值得探讨。【方法】以华南板块西北缘汉南—米仓山地区的勉县大河坝剖面为例,对寒武系仙女洞组沉积序列和生物礁临近层位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沉积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岩相学特征显示礁体形成于海退背景下的临滨带环境,建造过程可依次分为钙质微生物主导、古杯动物大量繁盛以及古杯与钙质微生物联合建造三个阶段。生物礁灰岩中的陆源碎屑组分含量向上增多,且颗粒变粗,顶部被中—细砂岩覆盖。【结论】古杯—钙质微生物礁生长过程中对低强度的陆源碎屑输入具有一定的耐受度,当粗粒陆源碎屑组分的持续、高强度输入时将造成生物礁发育终止。本实例揭示了古杯—钙质微生物造礁群落生长过程与海底生态指标的相关性,可为古环境学、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李雅兰李飞李飞王夏王曾俊李红易楚恒李杨凡曾伟曾伟
关键词:礁灰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