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磊磊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斑秃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雄激素
  • 2篇雄激素性
  • 2篇雄激素性秃发
  • 2篇素性
  • 2篇秃发
  • 2篇皮损
  • 2篇细胞
  • 2篇糜蛋白酶
  • 2篇类糜蛋白酶
  • 2篇类胰蛋白酶
  • 2篇激素
  • 2篇激素性
  • 2篇非那雄胺
  • 1篇大细胞
  • 1篇递质
  • 1篇死因
  • 1篇秃发患者

机构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5篇李磊磊
  • 5篇范卫新
  • 3篇孙蔚凌
  • 2篇王羿婷
  • 2篇陈蕾
  • 2篇关宁宁
  • 2篇吴瑾
  • 1篇李子海
  • 1篇尹晓晴
  • 1篇许嘉家
  • 1篇马鸿泰
  • 1篇李中明
  • 1篇许文荣
  • 1篇郑优优
  • 1篇储小燕

传媒

  • 4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在斑秃皮损中的表达及在临床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斑秃组织中肥大细胞(mast cell,MC)标记物类胰蛋白酶(tryptase)和类糜蛋白酶(chymase)的表达与斑秃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取斑秃患者皮损和正常人头皮进行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
李磊磊范卫新
非那雄胺对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性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口服非那雄胺对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药前及用药后不同时段,应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项(IIEF-5)和男性性欲量表4项(MSF-4)问卷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性功能评估。结果:IIEF-5和MSF-4两种表格之间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口服非那雄胺治疗后2个月,129例患者中有11例(8.53%)出现性功能评分减退,IIEF-5平均总分较用药前减低;用药后4个月,IIEF-5总分分值降至谷底;继续用药后,性功能评分减退的发生率明显减少,IIEF-5总分逐渐恢复,治疗9个月后,IIEF-5平均总分恢复到与治疗前相似的水平。结论:用药后少数患者出现性功能减退,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可以逐渐耐受并恢复。
孙蔚凌王羿婷吴瑾陈蕾关宁宁李磊磊郑优优许嘉家范卫新
非那雄胺和米诺地尔治疗雄激素性秃发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观察非那雄胺、5%米诺地尔及两者联合治疗男性雄激素性秃发(AGA)的疗效。方法:男性AGA患者共248例,分为3组,分别外用5%米诺地尔、口服非那雄胺,及米诺地尔与非那雄胺联合治疗,随访12个月,每次随访时拍照并进行分级和评分,同时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用药6个月、12个月时,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口服组及外用组。口服组、联合用药组的疗效与疗程呈正相关,各组患者的疗效与脱发严重程度相关,与发病年龄和家族史无相关性。结论:联合治疗与单独口服非那雄胺、单独外用米诺地尔相比,起效快,疗效好;且疗程长达1年,联合用药的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王羿婷李子海尹晓晴储小燕李中明许文荣吴瑾陈蕾关宁宁李磊磊孙蔚凌范卫新
关键词:雄激素性秃发非那雄胺米诺地尔
斑秃与细胞因子及相关递质的关系被引量:5
2012年
斑秃作为一种多因素促成的毛囊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得到广泛研究,且数种细胞因子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是目前研究较广泛的、在斑秃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也有研究表明,斑秃发病中还有更多机制存在,其中IFN-γ诱导单核因子(MIG)、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 10,IP-10)、B细胞激活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人类白细胞抗原(HIA)以及应激激素也参与了其发病和疾病进展过程。该文就几种细胞因子及相关递质在斑秃发病和治疗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李磊磊范卫新
关键词:斑秃细胞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
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在斑秃皮损中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斑秃组织中肥大细胞(mast cell,MC)标志物类胰蛋白酶(tryptase)和类糜蛋白酶(chymase)的表达与斑秃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取斑秃患者皮损和正常人头皮进行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ryptase和chymase的表达及分布。结果:人毛囊、皮脂腺及血管周围等处均表达tryptase;而chymase在正常人表达很少,在斑秃组织较少表达,且基本分布于毛囊周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斑秃患者皮损中tryptase表达升高,且在活动期、重型患者中表现出优势(P<0.05),但其在病程>1年和病程<1年的患者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ymase的表达在斑秃患者和正常人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yptase阳性的MC与斑秃的生物学行为有相关性,对斑秃患者预后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磊磊范卫新孙蔚凌马鸿泰
关键词: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斑秃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