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林
- 作品数:12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兵器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先进防空导弹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关键技术分析被引量:15
- 2007年
- 对比分析了国外已研制成功的直接力与气动力复合控制拦截弹;定性分析了直接侧向过载控制和力矩直接力控制的优缺点;探讨了复合控制拦截弹在末制导阶段是否需要滚转及转速对制导精度的影响;确定了复合控制的切换时间;推导出拦截弹所需要的脉冲发动机数量的公式,并对其详细讨论。
- 李玉林杨树兴
- 关键词:复合控制脉冲发动机切换时间制导精度
- 过载自动驾驶仪分析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对过载自动驾驶仪的固有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学推导得出尾舵控制导弹过载自动驾驶仪具有非最小相位特性,仿真结果证明也是如此.过载自动驾驶仪是典型的0型系统,存在稳态误差.稳态误差与导弹速度、加速度反馈回路增益、弹体开环气动增益及舵系统增益有关,而与角速度反馈回路增益无关;主反馈回路可提供一定的相位超前,这有利于设计舵机伺服系统.
- 李玉林李晅杨树兴
- 关键词:相位超前非最小相位系统
- 大气层内复合控制拦截弹切换时间的探讨被引量:16
- 2002年
- 大气层内拦截弹采用空气动力与燃气动力的复合控制方式是当今世界防空导弹的发展方向之一。复合控制技术的分析研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考虑目标机动加速度大小、目标机动时刻以及目标角闪烁的条件下 ,确定了拦截弹的控制方式由空气动力切换到复合控制时的切换时间。
- 李玉林万自明黄荣度刘庆鸿
- 关键词:拦截弹复合控制切换时间拦截导弹
- 复合控制拦截弹的稳定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建立了燃气动力/空气动力复合控制拦截弹的稳定控制系统数学模型.首先,给出了复合控制拦截弹弹体的数学模型,然后提出复合控制拦截弹的稳定控制系统结构,最后推导出复合控制拦截弹的稳定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复合控制...
- 李玉林刘庆鸿
- 关键词:拦截弹数学模型稳定控制系统空气动力复合控制
- 文献传递
- 空气动力和直接侧向力复合控制的拦截弹飞行力学及稳定回路模型被引量:8
- 2003年
- 以大气层低层拦截导弹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飞行力学模型,进行了空气动力与力矩燃气动力的复合控制回路分析设计,进行了实例计算与仿真。
- 万自明李玉林黄荣度
- 关键词:复合控制空气舵
- 气动力与脉冲发动机控制的导弹动态特性分析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阐述脉冲控制的建模原理,分析了脉冲控制机理。研究表明:姿态脉冲控制与气动控制类似,改变弹道的过载主要是由气动力产生的,受高度和速度的限制;轨道脉冲控制与气动控制有本质不同,直接产生过载,响应时间比气动控制至少小一个量级;姿态脉冲控制时在弹体频率处有180°的相位延迟,轨道脉冲控制有较小的相位延迟。
- 李玉林杨树兴
- 关键词:相位延迟
- 制导火箭弹大着角所需脉冲发动机数量的确定
- 2008年
- 推导出制导火箭弹为获得期望着角所需的脉冲发动机数量解析公式,并根据此公式对比研究了火箭弹分别采用同时点火和依次点火时俯仰角初始值、期望着角和脉冲发动机推力对脉冲发动机数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同时点火方式优于依次点火方式;飞行末段姿态调整时间较长时,期望着角和初始俯仰角对发动机数量的影响很小;随着脉冲推力的增加,所需的脉冲发动机数量递减。
- 李玉林杨树兴
- 关键词:脉冲发动机
- 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拦截弹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被引量:7
- 2006年
- 推导了气动力与力矩式直接力复合控制拦截弹弹体的数学模型,用气动力控制与直接力控制并行的方式初步设计了拦截弹的飞行控制系统,最后推导出复合控制拦截弹的飞行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并分析了拦截弹分别采用复合控制和空气动力控制时的飞行控制系统时间常数。在此基础上进行拦截弹末制导精度的仿真,验证了复合控制方式比气动力控制更为有效。
- 李玉林刘庆鸿
- 关键词:拦截弹飞行控制系统
- 斜置尾翼导弹的转速对耦合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利用多变量频域控制理论,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了斜置尾翼滚转弹的转速对俯仰通道和偏航通道耦合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弹体滚转产生的Magnus效应和陀螺效应是导致俯仰通道和偏航通道交联耦合的原因,二者对耦合度的影响都不能忽略;随着转速的增加,俯仰通道和偏航通道的耦合度呈指数形式上升;在弹体固有频率附近,俯仰运动和偏航运动耦合性最强;在某个工作频率下,Magnus效应和陀螺效应对耦合度的影响可相互抵消.
- 李玉林杨树兴闫晓勇
- 关键词:陀螺效应
- 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拦截弹末制导精度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建立复合控制导弹的末制导回路;研究了天线罩折射率、目标机动、目标角闪烁对气动力控制和复合控制时的末制导精度影响。研究表明复合控制对天线罩折射误差率的要求更为严格;复合控制对拦截大机动目标更为有效,但只考虑目标角闪烁时,空气动力控制的效果更好;综合目标机动和角闪烁的影响,复合控制可提高制导精度。
- 李玉林万自明
- 关键词:拦截弹复合控制制导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