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猷

作品数:9 被引量:228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城市
  • 2篇生态
  • 2篇海岸
  • 2篇海岸线
  • 2篇岸线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环境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地统计学方法
  • 1篇遥感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动态
  • 1篇生态价值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水环境
  • 1篇水环境效应
  • 1篇水文

机构

  • 9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9篇李猷
  • 8篇彭建
  • 6篇王仰麟
  • 6篇刘珍环
  • 4篇吴健生
  • 1篇刘小茜
  • 1篇宋治清
  • 1篇谢苗苗
  • 1篇常青
  • 1篇吕晓芳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热带地理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国东部地区植被动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植被动态监测与分析则是探讨陆地生态系统基本过程与变化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选择中国东部地区十四个省市作为案例研究区,综合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基于SPOT-VGT逐句数据提取1999-2008年植被...
李猷
关键词:植被动态气候因子
河流水质的景观组分阈值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0年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区域生态环境负面效应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中,河流水质对景观组分变化的响应已在区域及更大尺度的研究中,成为热点。探讨河流水质的景观组分阈值,可以弥补非点源污染研究在区域尺度上的景观变化影响水质问题研究中的不足,而这是当前流域水环境管理及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的主要依据之一。从景观组分指数与水质指标出发,分析了当前研究的常用指标,认为: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景观组分指数,如不透水表面指数、植被指数等,受到水质的景观组分阈值研究的青睐;在水质指标中,水化学指标应用最为广泛,同时,表征水生生态系统条件的如生物类指标、综合生物类与非生物类指标,也逐渐受到重视,方兴未艾。尽管河流水质的景观组分阈值是当前的研究重点,但在区域以及更大尺度上,阈值的差异较大。在今后的研究中,水质退化的景观组分阈值还需在研究尺度、水质指标及阈值标准等问题上进一步深化,而景观格局指数的应用将会促进对水质退化受景观组分空间配置影响的研究。对水质的景观组分阈值研究进行综述,可以为区域尺度上开展水质保护、流域水环境管理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前沿信息。
刘珍环李猷彭建
关键词:河流水质阈值
海平面上升的生态损失评估——以深圳市蛇口半岛为例被引量:17
2009年
受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海平面上升威胁海岸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区域海平面上升的生态损失评估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深圳市蛇口半岛为研究区,预测研究区210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评估海平面上升对风暴潮、土地淹没的影响以及造成的生态价值损失。研究结果表明:(1)风暴潮加剧。210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1m,100年一遇最高潮位重现期减为小于10年一遇。海平面上升后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最高潮位分别为3m和3.3m,威胁沿岸工程设施安全;(2)淹没沿岸土地。研究区内4816.2ha土地受到淹没威胁,占研究区面积的16.6%,其中以建设用地和养殖水域为主,分别占淹没区面积的近60%和30%,面临巨额经济损失;(3)生态价值损失在不同重现期潮位下分别达到1966.55万元/a、4472.92万元/a和5052.83万元/a,地均价值损失分别占深圳市地均GDP(2000年计价)的0.8%,1.1%和1.2%,使深圳市地均GDP(2000年计价)存在约一个百分点的潜在损失。
李猷王仰麟彭建刘珍环吴健生
关键词:海平面上升风暴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深圳市1978年至2005年海岸线的动态演变分析被引量:41
2009年
海岸带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区域,海岸线动态演变是其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研究区域,以1978年、1986年、1995年、1999年和2005年等5期Landsat MSS/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阈值结合NDVI指数法提取各期海岸线,系统分析海岸线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并初步探讨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该方法的各类型海岸线遥感影像提取精度较高,精度均在70%以上;②研究时段内,深圳海岸线长度呈现先增长后缩短的变化趋势,并且西海岸岸线变化相比东海岸更为显著;③人为造陆是海岸线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作用方式包括滩涂围垦和填海造地;④地貌环境由海拔、坡度以及岩性等地貌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地形条件和海岸物质组成,通过制约人类活动强度和方式,影响海岸线动态变化。
李猷王仰麟彭建吴健生吕晓芳
关键词:海岸线遥感GIS地貌环境
深圳市水体景观破碎化动态及其生态价值变化被引量:13
2010年
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轨迹分析法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以深圳市域的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水体景观破碎化动态及其生态价值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水体景观破碎化过程显著,以水体萎缩为主要特征。在2000—2006年间水体变化速率加快,表现为河流片段化及渠道化,坑塘、滩涂萎缩破碎。同时不同水体类型具备不同的破碎化特征,河流表现为先破碎后萎缩,坑塘及滩涂表现为持续萎缩,而水库的破碎度稳定。2)水体的变化轨迹以建设用地为主要终点,水体向建设用地的转化驱动水体破碎化及萎缩过程,其中人为推平及填埋水体是主要变化因素。3)水体景观破碎化降低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间接价值,阻碍了生命支持系统功能的发挥;同时水体的产品生产功能所反映的直接价值得到提高,导致间接价值比重不断降低。
刘珍环王仰麟彭建李猷吴健生
关键词:生态价值
基于景观生态的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丹东市为例被引量:34
2010年
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其核心是合理分配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进行耕地适宜性评价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针对丹东市不同的发展目标,提出3个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案,包括经济发展优先方案、生态保护优先方案以及协调发展方案,并按照3个方案对丹东市进行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通过选择适当指标,构建了由景观稳定度和景观干扰度组成的景观生态质量评价体系,并对3个适宜性方案进行对比与优选。结果表明,丹东市按照经济发展优先的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方案进行开发,则景观干扰程度最高,景观稳定程度最低,景观生态质量最低;按照生态保护优先方案进行开发,则景观干扰程度居中,景观稳定程度最高,而景观生态质量居中;按照协调发展方案进行开发,则景观干扰程度最低,景观稳定程度居中,并且具有最高的景观生态质量。通过综合比较,应选择协调发展方案作为丹东市城市建设空间布局的首选方案。
李猷王仰麟彭建常青宋治清刘小茜
关键词:城市土地开发
城市不透水表面的水环境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49
2011年
快速城市化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是当前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城市化的水环境效应则是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城市化过程对水环境效应的影响机制,总结和归纳城市不透水表面的水环境效应研究的核心内容与主要方法,指出当前城市化过程的水环境效应研究所面临的诸多难点,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研究认为,城市化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不透水表面的不断增加,以不透水表面指数(ISA)为表征的地表覆被参数日益受到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视,成为城市化过程水环境效应研究的热点指标。不透水表面对水文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短时间内增大降雨的径流量,长时间内增加洪水频率和径流总量。同时,不透水表面对水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水体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依靠城市水文水质监测及模型模拟,对水环境效应的影响机制方面尚缺乏对非点源污染负荷影响机制的深入研究,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构建适用于城市地区的水文水质模型。可以预见,不透水表面指数将会是城市化过程水环境效应研究的重要参数,并将推动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环境效应研究向参数简单化与精确化方向发展。
刘珍环李猷彭建
关键词:水文效应
快速城市化地区海岸线分维动态演变研究——以深圳市为例被引量:13
2009年
以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研究区域,以1978、1986、1995和2005年4期Landsat MSS/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阈值结合NDVI指数法提取海岸线,计算海岸线分维数,系统分析了深圳市多期海岸线分维变化特征,并初步揭示快速城市化地区海岸线分维变化机制,为进一步掌握快速城市化地区人类活动对海岸带变化影响进行了探索与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海岸的海岸线分维不同,由基岩海岸、人工海岸到淤泥质海岸递减;(2)研究时段内,深圳市东海岸海岸线分维总体降低,西海岸总体上升;(3)人类活动对海岸线分维变化影响显著。人类活动强度与海岸线分维变化程度呈正相关,人类活动方式包括滩涂围垦和填海造地对海岸线的分维变化幅度影响不同,其中滩涂围垦使海岸线分维变化幅度较小,填海造地使海岸线分维变化幅度显著。
李猷王仰麟彭建刘珍环吴健生
基于不透水表面指数的城市地表覆被格局特征--以深圳市为例被引量:64
2011年
以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为基础,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地表覆被格局变化时,面临两大难题,即①混合像元影响分类的精度存在不确定性,直接影响格局分析结论的可靠性;②景观格局指数,难以有效分析城市内部局部地区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的变化特征。针对上述关键问题,本文以不透水表面组分表征城市的主体景观,运用地统计学及剖面线方法分析深圳市地表覆被格局的空间分异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1990-2005年,深圳地表覆被空间格局经历了分散—单中心聚集—多中心分散—多中心聚集的演变过程,在经历了东西—西北东南—东北西南—南北方向的发展过程后,景观整体的自相关程度高,空间梯度差异小。1990年的不透水表面组分比2005年低20%~40%,并且早期局地变化波动较大,后期变化波动明显减小。在局地空间演变上,老城区变化小,新城区及工业区变化大,城市不透水表面的局地空间差异性显著缩小。②城市不透水表面具有显著的梯度特征,在空间上主要呈现连续渐变的特点,因而在格局分析方法上,地统计学与剖面线方法可以同时从整体和局地两个层次对空间格局演变进行有效刻画。
刘珍环王仰麟彭建谢苗苗李猷
关键词:地统计学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