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潭清
- 作品数:75 被引量:239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蓝狐犬瘟热的诊治被引量:1
- 2007年
- 通过对180只犬瘟热病狐的综合诊断和防治,对毛皮动物犬瘟热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综合防治进行总结,旨在更好地预防毛皮动物犬瘟热的发生。
- 李潭清杨润德高轩李茜
- 关键词:蓝狐犬瘟热
- 负载灭活口蹄疫病毒树突状细胞对CD8+ T淋巴细胞的旁位活化效应
- 目的:探讨在体外条件下负载灭活口蹄疫病毒(FMDV)树突状细胞活化CDT细胞的机制。方法:用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和白介素-4(rmlL-4)将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分化成树突状细胞(MoD...
- 李杰李潭清石玮边海霞王若张丽张雷王家鑫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口蹄疫病毒抗原提呈
- 文献传递
-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HBMC2012株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为从腹泻仔猪肠道内分离鉴定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并明确其致病性,本文研究应用Vero-81细胞从腹泻仔猪小肠及其内容物中分离鉴定了一株PEDV(HBMC2012株),分析了其遗传变异特征,并将该病毒分离株经口腔感染5头3 d健康初生仔猪,观察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检测病毒在组织中的分布,分析病毒血症和经粪便排毒的动态。结果显示,分离的PEDV HBMC2012株可以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与目前国内及美国流行的PEDV株同源性高,与2010年之前的国内流行PEDV株、欧洲株CV777和韩国株DR13同源性低。该病毒株可以导致仔猪出现PED典型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病毒主要分布于空肠后端、回肠和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病毒血症和粪便排毒至少持续14 d。该研究结果为PEDV的致病机制和弱毒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 朱卫霞郭海勇陈立功李艳琴宋勤叶李潭清赵丹萍
-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遗传进化分析初生仔猪
- 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分离鉴定被引量:8
- 2008年
- 杨润德郁宏伟张洪德刘晓慧崔奕杰秦彤李潭清范京惠
-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病毒疱疹病毒脑脊髓炎传染来源繁殖障碍
-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M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本研究根据GenBank发表的TGEV TS株全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用以扩增TGEV主要结构蛋白M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方法扩增TGEV HB06株M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进行EcoR...
- 张小波左玉柱刘媛范京惠李潭清李建辉孙彦新
-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M蛋白基因克隆原核表达
- 文献传递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6
- 2008年
- 通过对IBD基础研究、分子研究、IBDV抗原表位研究、IBD诊断方法研究和IBD疫苗研究5个方面的阐述,了解目前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
- 李潭清宋勤叶杨润德高轩刘兰亚
- 关键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 河北省猪场脑心肌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了解河北省不同地区猪脑心肌炎病毒(EMCV)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于2006-2008年间从河北省10个地区的31个猪场共采集了1 306份血清,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EMCV非结构蛋白2C特异性抗体,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的EMCV抗体阳性率。结果1 306份血清中176份为EMCV 2C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13.48%;监测的10个地区中6个为抗体阳性,阳性率最高为26%;种母猪的EMC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生长阶段猪感染率。结论河北省多个地区的猪场已经有EMCV感染存在,带毒母猪是猪群EMCV感染和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 刘兰亚陈春花许玉静宋勤叶李潭清
- 关键词:脑心肌炎病毒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学调查
- 绵羊肺炎支原体和丝状支原体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分别针对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Y—98和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标准株PG3 16S rRNA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2对引物,建立了同时检测绵羊肺炎支原体和丝状支原体的双重PCR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扩增出预期大小的绵羊肺炎支...
- 宋勤叶李潭清刘兰亚李艳琴张英杰
- 关键词:绵羊肺炎支原体丝状支原体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双重PCR
- 文献传递
- 试论无公害畜牧业标准化的支撑体系
- 2008年
- 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畜牧业标准化是通过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应用于畜牧业生产实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李艳琴赵东岗王振海李潭清李兰会
- 关键词:畜牧业生产支撑体系无公害现实生产力社会实践
- 一株分离自免疫猪场的伪狂犬病病毒的鉴定与变异分析被引量:12
- 2019年
- 为了明确河北某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猪场的哺乳仔猪出现神经症状和死亡的病因,作者对发病仔猪进行研究时从脑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通过PCR、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动物试验以及基因序列分析等试验,证明所分离的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PRV),命名为HBXT-2018株。皮下接种该病毒后24h,家兔开始啃咬病毒接种部位皮肤,在44~68h内全部死亡。抗PRVBartha-K61株的血清对分离株的中和抗体效价低于1∶8,而抗PRV变异株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为1∶58.9。与Bartha株比较,HBXT-2018株的gB和gC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多处发生单个或连续几个碱基(或氨基酸)置换、插入和缺失突变,预测的gB和gC上的潜在抗原表位也发生了改变。基于gB、gC和TK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HBXT-2018株与国内流行毒株尤其与2011年之后的流行毒株处于同一个进化分支,而与Bartha株及其他欧美毒株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上述结果表明,分离的PRVHBXT-2018株为致病毒株,其与当前国内流行的PRV变异株具有相同的遗传特征,与Bartha株为代表的欧美流行株的遗传关系远。Bartha-K61株抗血清对分离株的中和作用不明显,提示gB与gC的突变可能与该毒株免疫逃逸、继而导致仔猪发病有关。
- 王一鹏王亚文徐瑞涛林依丹李潭清宋勤叶
- 关键词:伪狂犬病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