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新
- 作品数:11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延安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中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载脂蛋白F原癌基因HER-2/neu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 2021年
- 人脑胶质细胞瘤是较为常见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在发性脑肿瘤的患者中约50%左右为胶质瘤[1]。脑胶质瘤患者多出现颅内压升高,并伴有呕吐、头痛、颅神经紊乱和癫痫发作等一系列症状,脑胶质瘤多呈浸润性增长,导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较高。尽管人脑胶质瘤可以采取化疗、放疗及手术,但是大部分恶性胶质瘤患者的预后生存期仍较短。
- 庞永斌李泽新
- 关键词:恶性胶质瘤颅神经脑胶质瘤载脂蛋白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 脑脊液分流术治疗64例脑肿瘤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通过观察脑脊液分流术在64例脑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3月我院64例脑肿瘤患者病例资料,其临床诊断均有颅内高压,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常规手术进行肿瘤切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脑脊液分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颅内压均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对照组完全缓解率为15.6%,部分缓解率为21.8%,病程稳定率为31.3%,病程进展率为31.3%。观察组分别为28.1%、31.3%、25%和15.6%。观察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程进展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后两年内复发5例,生存超过三年的17例,生存超过五年的12例。观察组术后两年内复发的2例,生存超过三年的20例,生存超过5年的15例。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病情复发率更低,生存指数更高,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脊液分流术在伴颅内高压或脑积水的脑肿瘤手术中的使用效果显著,后期的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提高,临床上可予以更为深入的探索。
- 田德洲董永军唐韬朱强强京灵李泽新胡国良吴生贵
- 关键词:脑肿瘤脑脊液分流术
- 鼠神经生长因子、亚低温联合甲强龙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亚低温联合甲强龙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甲强龙,初始剂量为30 mg/kg,随后以5.4 m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23 h,同时给予亚低温治疗,降温同时给予静脉滴注冬眠合剂维持24 h;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30 g/d,持续给药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包括:ADL、运动、触觉及针刺觉检查评分;观察血清GSH-Px和SOD的变化,追踪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DL、运动、触觉及针刺觉检查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SH-Px和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的氧化应激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强龙背景治疗下,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亚低温能促进急性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朱强胡国良李全春李泽新
-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鼠神经生长因子甲强龙亚低温GSH-PX
- 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与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的两种治疗方式,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和传统全椎板切除术的治疗疗效进行比较,以及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76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43例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A组),33例患者接受全椎板切除手术(B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随访时间1年零7个月。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JOA评分情况。结果:A组的患者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及住院时间缩短,并且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JOA评分明显优于B组患者,说明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方法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田德洲朱强董永军唐韬吴生贵李全春胡国良强京灵李泽新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全椎板切除术
- 脊髓丘脑侧束离断术治疗L_3以下顽固性疼痛1例被引量:1
- 2017年
- 患者,男,58岁,四川籍。主因双下肢顽固性疼痛15年于2014年6月23日入院。患者自诉31年前(1983年)腰部曾扭伤,当时未诊治。29年前(1985年)因右下肢疼痛,持续性加重,以腰间盘突出症人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年代久远,具体不详),术后疼痛缓解不明显,尚可参加工作。21年前(1993年)因右下肢疼痛明显加重,在新疆军区总医院行椎管探查,考虑脊髓胶质细胞瘤(具体不详),并行放、化疗3次,疼痛有所缓解。17年前(1997年)因右下肢疼痛进一步加重,在上海华山医院诊断为椎管内占位,手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疼痛缓解。但伤口感染迁延2年后方愈合。
- 田德洲张远征董永军吴生贵李全春朱强唐韬胡国良强京灵李泽新
- 血清NGB联合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迟发性脑缺血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脑红蛋白(NGB)联合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迟发性脑缺血(D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01—2023-10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SAH患者231例,根据aSAH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DCI分为DCI组(70例)和非DCI组(16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GB水平和计算SII。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aSAH患者DCI的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NGB联合SII对aSAH患者DCI的预测价值。结果231例aSAH患者住院期间DCI发生率为30.30%(70/231)。单因素分析显示,DCI组吸烟比例、高血压比例、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尼莫地平治疗比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GB、SII高于非DCI组,血红蛋白低于非DC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改良Fisher分级增加、NGB升高、SII升高为a SAH患者D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NGB联合SII预测aSAH患者DCI的曲线下面积为0.918,大于血清NGB和SII单独预测的0.822、0.829(P<0.05)。结论血清NGB和SII升高是aSAH患者DCI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NGB联合SII对aSAH患者DCI的预测价值较高。
- 李泽新李泽新王璐
- 关键词:迟发性脑缺血脑红蛋白
- 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前列腺素E2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关系及对脑血管痉挛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1
- 2023年
- 目的:探究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前列腺素E2(PGE2)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系及其对脑血管痉挛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9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10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HIF-1α、PGE2水平,分析HIF-1α、PGE2水平与研究组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发现脑血管痉挛患者30例,无脑血管痉挛患者60例,对比脑血管痉挛组和无脑血管痉挛组患者血清HIF-1α、PGE2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3d患者血清HIF-1α、PGE2、HIF-1α+PGE2水平对脑血管痉挛的诊断价值。结果:①研究组患者血清HIF-1α、PGE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②研究组血清HIF-1α、PGE2水平与患者的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有关(均P<0.05);③脑血管痉挛组患者的血清HIF-1α、PGE2水平明显高于无脑血管痉挛组患者(均P<0.05);④通过绘制血清HIF-1α、PGE2水平对脑血管痉挛预测ROC曲线,计算其AUC分别为0.749、0.811,联合检测的AUC为0.854。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HIF-1α、PGE2水平均升高,且能够有效预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 李泽新张贝贝
-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前列腺素E2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曲线下面积
- 血清胱抑素C指标在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治疗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设为高血压脑出血组,选取4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设为单纯高血压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受试者40例设为健康受试组。所有脑出血患者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及常规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行常规血压控制治疗。采集三组受试者入组时、高血压组和高血压脑出血组患者治疗后空腹静脉血检测Cys-C水平。分析Cys-C指标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变化,评估其在治疗中的病情观察价值。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组患者Cys-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和健康受试组,而单纯高血压组患者Cys-C水平高于健康受试组(P<0.05);高血压脑出血组患者及单纯高血压脑出血组患者治疗后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经受试者曲线ROC分析,Cys-C指标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曲线下面积为0.709,诊断临界值为0.92 mg/L,诊断灵敏度为52.14%,诊断特异度为82.72%。结论Cys-C对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及治疗病情观察价值,可作为高血压脑出血高危人群健康体检时的重点关注指标。
- 张贝贝李泽新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血清胱抑素C
- 厚度微创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疗效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微创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LSS)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40例LSS患者(研究组)前瞻性实施微创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实施常规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的40例LSS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24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有效率、轴性症状发生率、椎间隙高度、腰椎曲度、滑脱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后伤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微创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术治疗LSS,与常规术式疗效相当,但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 田德洲唐韬董永军强京灵朱强胡国良李泽新李全春吴生贵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微创
-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元PAS结构域蛋白4谷氨酰转移酶及S100β蛋白水平与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12
- 2021年
- 急性脑卒中是临床上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高发病,其中以缺血性脑卒中居多,其发病率占脑卒中70%以上[1]。缺血性脑卒中多为血管痉挛、阻塞导致脑组织局部血液供给停止或减少,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并可伴有神经功能损伤、失语或偏瘫等症[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极高,临床治疗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仍不理想,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极大困扰。因此,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 李泽新庞永斌
- 关键词:S100Β蛋白神经功能损伤认知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