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宇
-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毒学突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2例耐药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自从1998年拉米夫定(LAM)被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以来,核苷(酸)类药物(NAs)的抗病毒作用和重要地位逐步得到认可[1].目前我国大陆上市的NAs除LAM外,还有阿德福韦酯(ADV)、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TV),这些NAs的广泛使用大大促进了CHB的抗病毒治疗,但是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NAs长期使用导致耐药突变株产生的风险也日益突显.目前临床上HBV对NAs的耐药已成为CHB治疗的一大难点,因此,及时监测NAs相关耐药突变的发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NAs十分必要.本研究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接受NAs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毒学突破的CHB患者体内HBV基因型耐药情况.
- 孟忠吉李新宇张永红刘莉万松贺昱霖陈悦
- 关键词:核苷(酸)类药物抗药性
- 苦参素缓释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应用苦参素缓释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HBeAg阳性CHB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给予苦参素胶囊治疗,治疗组予以苦参素缓释片治疗24周。两组患者同时口服拉米夫定治疗48周。观察治疗4周、8周、24周时两组患者ALT、HBV DNA水平。结果:36例患者完成24周的治疗观察。苦参素缓释片治疗组和苦参素胶囊治疗对照组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38.89%和33.33%,ALT复常率分别为66.67%和72.22%。两组患者在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苦参素缓释片治疗HBeAg阳性CHB安全有效,其疗效与临床常用药苦参素胶囊相似。
- 陈悦刘莉柯昌征李东李新宇张银华康健胡春慧孟忠吉
- 关键词:苦参素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 人工肝支持系统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评价
- 2013年
- 目的评价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疗效。方法将56例ACLF患者根据年龄和性别配对,人工肝支持治疗组(观察组)和非人工肝支持治疗组(对照组)均为28例患者,对比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结果 28例观察组患者进行44次ALSS,所有患者临床表现短期内出现不同程度改善;胆红素、转氨酶等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T较治疗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通过ALSS治疗可使临床症状体征得以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好转。
- 康健丁德平李新宇孟忠吉陈悦
- 关键词:肝衰竭乙型肝炎人工肝支持系统疗效
- 一种动静脉内瘘自动调节弹力保护带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静脉内瘘自动调节弹力保护带,该动静脉内瘘自动调节弹力保护带包括弹力层和装饰层,弹力层和装饰层都有弹性,装饰层位于弹力层的外层,装饰层的长度与弹力层的长度一致,装饰层的宽度稍微大于弹力层的宽度;弹力层...
- 李新华吕海燕李新宇费沛叶艳刘丹李勇黄小霞
- 文献传递
-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肝纤维化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p1(TGF—β1)在肝纤维化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56例肝纤维化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血清VEGF及TGF.pl浓度。结果观察组血清VEGF及TGF.p1浓度为(110.87±32.64)ng/L和(15.08±4.27)ng/L,显著高于对照组(15.98±6.75)ng/L和(7.17±2.86)ng/L(t值分别为20.166、11.066,P均〈0.001);观察组s1、s2、s3及S4期患者血清VEGF分别为(84.25±16.86)、(101.87±36.70)、(118.04±40.75)、(134.65±45.73)ng/L(F=15.689,P=0.015),TGF-β1分别为(10.87±2.64)、(13.06±2.74)、(17.87±3.28)、(22.76±4.75)ng/L(F=12.438,P=0.026);肝纤维化患者血清VEGF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r=0.532,P=0.013)。结论VEGF与TGF—β1与肝纤维化的发牛发展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榆涮可作为诊断及判断病情的向清学指标.
- 李东李新宇龚钰清陈悦王传敏
- 关键词:肝纤维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
- 慢性乙型肝炎优化治疗疗效评价
- 2014年
- 目的根据基线ALT及HBV DNA水平评价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优化治疗疗效。方法观察不同基线ALT水平患者,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12周、24周及52周时的HBeAg阴转率,不同基线HBV DNA患者抗病毒治疗24周后HBV DNA阴转率。结果基线ALT<2 ULN组患者12周和52周HBeAg阴转率分别为2.1%和29.27%;基线ALT>5 ULN组12周和52周HBeAg阴转率分别为22.5%和63.89%。24周治疗结束,单纯ALT≥2 ULN组和ALT≥2 ULN组且HBV DNA<8log10拷贝/mL组病毒学应答分别为56.88%和73.22%。结论基线ALT水平较高患者抗病毒治疗HBeAg阴转率更高。较低病毒载量时病毒学应答更优。
- 康健丁德平李新宇孟忠吉陈悦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 c-myc和c-fos的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c-myc和c-fos的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HCC)发生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技术,分别检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脏组织中c-myc和c-fos编码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c-myc和c-fos均无阳性表达,而肝癌、癌旁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c-myc和c-fos表达。c-myc在癌组织表达率为51.43%(36/70),癌旁组织表达率为34.29%(24/70),c-fos在癌组织表达率为20.00%(14/70),癌旁组织表达率为7.14%(5/70),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还发现,肝癌组织中c-myc和c-fos的表达存在相关性,一种基因的表达会导致另一种基因表达的升高。c-myc和c-fos癌基因的表达与HCC的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但与HCC的分化程度、UICC分期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基因c-myc、c-fos表达增强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 王传敏李新宇石庆凤陈悦
- 关键词:肝细胞癌C-MYCC-FOS
- 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特征分析及对策探讨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了解2012年全国食物中毒的特征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本研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开发布的食物中毒情况通报,对2012年我国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全年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41.4%和67.8%;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最多,占总数的56.1%。5~10月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年总数的70.1%、61.4%和79.4%。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最多,占总数的46.3%。结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是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首要原因,5~10月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应在夏秋季对集体供餐单位加强预防生熟交叉污染的培训和监督,普及食物中毒预警知识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非常必要。
- 康健丁德平李新宇孟忠吉陈悦
- 关键词: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