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利 作品数:5 被引量:31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蜡样芽孢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溶藻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6 2016年 通过优化培养温度、转速、装瓶量、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培养条件提高蜡样芽孢杆菌的溶藻活性,为水华的防治提供新的选择。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通过分泌一种耐高温的代谢产物或细胞外物质起到对铜绿微囊藻905的溶藻作用,属于间接溶藻。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并结合实际条件的可控制性考虑,得到蜡样芽孢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温度39℃、转速170r/min、装瓶量75mL、接种量6%(体积分数)、发酵时间9h。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蜡样芽孢杆菌对铜绿微囊藻905的叶绿素a清除率为86.72%。 李文利 刘征宇 陆雅雅 章忠辉 李晓晖关键词:溶藻细菌 蜡样芽孢杆菌 铜绿微囊藻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生物溶菌酶微胶囊制备工艺 被引量:3 2014年 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采用响应面法试验对微生物溶菌酶微胶囊制备条件进行优化。选取7种因素进行Plackett-Burman筛选,得出海藻酸钠质量浓度、壳聚糖质量浓度及醋酸质量浓度是影响包埋率的3个主要因素。进一步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逼近中心区域。最后,通过Box-Behnken试验建立回归方程,获得主因素的最佳水平,即质量浓度分别为:海藻酸钠2.00 g/100 mL、壳聚糖0.35 g/100 mL、醋酸0.33 g/100 mL,预测微生物溶菌酶最高包埋率为94.635%,经实验验证后所得的包埋率为92.10%。 费国琴 宁喜斌 李晓晖 宋娟 李文利关键词:微胶囊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响应面 3株太湖溶藻细菌的分离及溶藻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2016年 选择藻华现象严重的太湖作为采样点,取6个不同位置的水样加入含有对数期藻液的三角瓶中,取藻液有黄化现象的对应水样作为分离溶藻细菌的材料,初筛得到21株细菌,其中3株细菌表现出较强的溶藻作用,编号分别为A09、A10、A21。经6 d溶藻实验,菌株A09、A10、A21对Microcstis aeruginosa 905藻细胞清除率分别达到93.11%、88.71%、97.20%,叶绿素a清除率分别为87.63%、83.48%、93.16%,溶藻能力A21>A09>A10,均为高效的溶藻细菌。经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分子鉴定,A09菌株为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sp.)、A10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A21号菌株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3株溶藻细菌的溶藻机制均为胞外释放某种物质进行间接溶藻,且这种或几种物质具有极强的热稳定性,属于非蛋白类物质。 刘征宇 宁喜斌 李文利 王志坚 山树斌 李晓晖关键词:溶藻细菌 铜绿微囊藻 解淀粉芽孢杆菌 蜡状芽孢杆菌 太湖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桑叶黄酮和多糖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2015年 采用微波提取法提取桑叶黄酮和多糖,并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在讨论料液比值、微波功率、微波时间的单因素水平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条件。根据实际试验条件得到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值90 m L/g、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15 min。桑叶黄酮和多糖提取率预测值分别是9.94%和4.01%,实际测量值分别是9.84%和3.91%,相对误差分别为1%和2.5%。 李文利 宁喜斌 熊梓伊 李晓晖关键词:响应面 微波提取 桑叶 黄酮 多糖 基于溶藻效果的溶藻细菌A21培养基成分优化 被引量:1 2016年 蓝藻"水华"的暴发对人体健康、水产养殖等造成了严重影响,微生物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水华防治方法。通过碳源及氮源的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响应面试验分析对A21菌株的培养基进行优化,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6.5 g/L、酵母膏13 g/L、NaCl 0.5 g/L、K3PO40.5 g/L、Mg SO4·3H2O 0.5 g/L、Fe SO4·7H2O 0.2 g/L、Ca Cl20.15 g/L、Mn SO40.5 g/L、pH值8.2。该培养基使A21菌株对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叶绿素a)清除效率提高了5.18%。 李文利 傅以钢 刘征宇 章忠辉 陆雅雅 李晓晖关键词:蓝藻 溶藻细菌 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