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利
- 作品数:15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洛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和处理
- 2002年
- 目的 总结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16 4例 (2 0 6眼 )行常规小梁切除术 ,术中未用丝裂霉素 ,部分病例配合应用巩膜外置可拆除缝线。结果 术后 38例 6 2眼出现浅前房 ,总发生率为30 6 % ,其中Ⅰ级浅前房 31眼、Ⅱ级 2 2眼、Ⅲ级 9眼 ,其中 19眼行手术治疗。结论 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常见原因是滤过旺盛及脉络膜脱离 。
- 李文利宋佩岩李建训
-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浅前房
- 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外路治疗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27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扣带术治疗,术中采用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定位裂孔、巩膜外冷凝、放视网膜下液、巩膜扣带或环扎术,术后观察裂孔封闭及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27例(27眼)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改善22眼(81.48%),无改善4眼(14.81%),下降1眼(3.7%);23眼第1次手术视网膜复位良好,占85.19%;1眼术后裂孔未封闭,1眼遗漏小裂孔,调整加压物后均网膜复位;1眼巩膜穿孔和1眼新裂孔形成,行玻璃体切除术后,1眼复位良好,1眼再次复发网脱,总复位率96.29%。结论双目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行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能准确定位、封闭裂孔,适量冷凝,使手术成功率高,是常规有效的治疗方法。
- 李文利
-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间接眼底镜
- 玻璃体切除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5例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总结玻璃体切除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效果。方法对75例(84眼)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采用岛状除膜、视网膜切开、视网膜光凝及眼内填充等技术。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矫正视力改善64眼(76.19%),视力≥0.1者43眼(51.19%);Ⅳ~Ⅴ期改善54眼(85.71%)明显大于Ⅵ期10眼(47.62%)。结论玻璃体切除是治疗PDR的有效手段,正确掌握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巧,减少并发症是治疗关键。
- 李文利李丽波
-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
- 玻璃体抽液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恶性青光眼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恶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 6例 6眼恶性青光眼行玻璃体抽液、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5眼眼压控制在 2 2 5 5mmHg以下 ,前房恢复正常 ;视力 >0 4者 2眼 ,>0 2者 2眼 ,=0 1者 1眼 ,无效 1眼。结论 玻璃体抽液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 李文利高峰聂新刚
- 关键词:恶性青光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
- 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被引量:1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 2 2例 2 2眼不同原因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取该术式 ,以降低眼压 ,解除症状 ,术后随访 3~ 36个月。结果 术后各眼视力基本保持不变 ;眼压控制在 6 .46~ 2 0 .5 5 m m Hg(1k Pa=7.5 mm Hg)者 12眼(5 4.5 % ) ;2 0 .5 5~ 2 8.0 1mm Hg者 5眼 (2 2 .7% )配合眼球按摩后眼压下降 ;眼压 >2 8.0 1mm Hg者 4眼 (18.2 % ) ;<6 .46 mm Hg者 1例 ,术后 1a眼球萎缩。眼部刺激症状消失或减轻者 19眼 (86 .3% ) ,不能缓解者 3眼 (13.6 % ) ,于术后 2~ 6个月行眼球摘除术。虹膜表面及瞳孔缘新生血管均减少 ,13眼 (5 9% )术后 0 .5 a冷冻区域新生血管消失。结论 对于较晚期视功能差 ,眼部不适症状明显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本术式可有效控制眼压 ,缓解症状 。
- 李文利
- 关键词:睫状体冷冻小梁切除术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出现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48例(163眼)行滤过手术,术后观察前房、眼压、滤过泡等,对出现浅前房者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结果术后31眼出现浅前房,占19.02%。其中结膜瓣渗漏6眼(3.68%),滤过旺盛11眼(6.75%),脉络膜脱离10眼(6.13%),恶性青光眼4眼(2.45%)。结论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常见原因是滤过旺盛及脉络膜脱离,应及时发现和处理,以维护视功能。
- 李文利
-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手术浅前房
-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治疗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21眼稳定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根据虹膜粘连的程度和范围,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粘连虹膜及小瞳孔。结果:患者19例21眼术后19眼视力改善,总有效率90%,其中术后视力≥0.3者15眼(71%)。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葡萄膜炎加重。结论: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术前控制炎症稳定3mo,术中掌握处理虹膜粘连及小瞳孔的要点,慎重操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视功能。
- 李文利李丽波
- 关键词: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小瞳孔
- 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青光眼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007年7月~2009年2月本院16例(28眼)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的青光眼患者,并随访观察术后眼压、前房及滤过泡情况,以探讨此手术方法的安全可行性。结果:术后观察3~12个月,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2.143%,条件成功率为10.714%,手术成功率合计为92.857%。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可有效地控制眼压,并能有效地促进青光眼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是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 魏晓月李文利王永淑
-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羊膜移植
- 钝伤性前房出血85例临床治疗分析
- 2002年
- 李文利
- 关键词:眼损伤并发症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时机探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手术时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59例(65眼)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根据情况采用剥膜、视网膜光凝、气液交换或重水注入、C3F8气体或硅油眼内填充等方法,使网膜得到良好复位。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术后矫正视力改善49眼(75.38%),视力不改善或下降16眼(24.62%,包括4眼视力丧失)。其中Ⅳ-Ⅴ期视力改善39眼(84.78%),Ⅳ期10眼(52.63%)。眼内填充硅油共27眼(41.54%),其中Ⅳ-Ⅴ期11眼(21.74%),Ⅵ期16眼(84.21%)。结论玻璃体切除能有效改善PDR患者视功能,Ⅳ-Ⅴ期患者视力改善明显好于Ⅵ期患者。合理掌握手术时机与适应证对治疗效果非常关键。
- 李文利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