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捷
- 作品数:84 被引量:416H指数:12
- 供职机构: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不同条件下覆膜对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通过大田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覆膜对春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覆膜处理均在播种后62d揭膜。由于底墒较差,覆膜后土壤干旱加剧,导致全生育期耗水量分配不合理,使前期增长的根系在中后期成为生长的冗余,进而影响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
- 李捷施志钢吴慎杰
- 关键词:覆膜栽培春小麦水分利用
- 3种不同基质潜流湿地对磷的去除效果被引量:23
- 2006年
- 基质是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处理效果。本文研究了由沸石、页岩陶粒和碎石3种不同基质构建的潜流式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设计水力停留时间3d,连续进出水情况下,碎石单元对磷的去除效果最好,页岩陶粒单元次之,沸石单元效果最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60%和35%。在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初期观察到磷释放现象,沸石单元最为明显。进水磷浓度较低时,磷的去除率随浓度升高而升高,当正磷、总磷浓度分别升高到2.4—2.5和3.1~3.3mg/L时,正磷、总磷的去除率开始迅速下降。
- 郭本华宋志文李捷韩潇源
- 关键词:基质潜流湿地磷
- 缓释药剂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9年
- 介绍了包覆型和负载型缓释水处理药剂的制备方法:微胶囊技术、熔化冷凝技术、流变相技术、St-BER技术、浸渍法、碾磨法以及液相分离技术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几种制备缓释剂技术的特点,进一步探讨了缓释型水处理药剂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
- 于淑亭黄建涛李沁原齐童杨帆李捷
- 关键词:缓释剂水处理包覆
- 2012年秋季庙岛群岛南部海域浮游植物分布及与水环境的关系被引量:3
- 2015年
- 于2012年秋季对庙岛群岛南部海域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了庙岛群岛南部海域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94种,细胞平均丰度为6.65×106cells/m3。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呈现从靠近陆域(南部,庙岛海峡)到海域(北部,长山水道)逐渐增加的变化特征。主成分分析(PCA)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表明,浮游植物主要分布于调查海域的东部、北部和西部海域,即外海海域。冗余分析(RDA)讨论浮游植物的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表明,水深、温度和总磷是影响庙岛群岛南部海域浮游植物分布的关键性环境因子。
- 石洪华李艳王媛媛霍元子鲍国泰李捷郑伟
- 关键词:浮游植物环境因子秋季
- 必需脂肪酸在海洋食物链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09年
- 张乐蒲新明梁彦娟李洛娜李捷
- 关键词:海洋食物链必需脂肪酸海洋生态系统脂类物质动物生长营养价值
- 超声萃取-GC/MS分析海洋原甲藻、中肋骨条藻中的化学成分
- 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隶属硅藻门,海洋原甲藻(Scrippsiella mochoidea)隶属甲藻门。硅藻是分布最广泛之一的微藻,在全球范围内被认为构成20%左右的初级生产力,是开发价格...
- 肖荣辉马继平李捷吕丽莉梁彦娟
- 关键词:海洋原甲藻中肋骨条藻化学成分超声萃取质谱分析
- 文献传递
- 甲醛与重金属二元混合体系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
- 2014年
- 以甲醛及4种重金属Cd(Ⅱ)、Cu(Ⅱ)、Pb(Ⅱ)、Zn(Ⅱ)为研究对象,以费氏弧菌为受试生物,分别测定5种物质的单一急性毒性及甲醛与重金属二元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并利用DA模型和IA模型对二元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进行预测及验证。结果表明,依据EC50大小判定5种物质的急性毒性大小顺序为Pb(Ⅱ)、Zn(Ⅱ)、Cu(Ⅱ)、甲醛、Cd(Ⅱ)。DA模型和IA模型都可以较好地预测混合体系"甲醛+Cd(Ⅱ)"、"甲醛+Cu(Ⅱ)"、"甲醛+Pb(Ⅱ)"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效应,IA模型预测效果比DA模型更好;对于混合体系"甲醛+Zn(Ⅱ)"的联合毒性,两种模型的预测都不准确。
- 钱骁刘瑞志王静王静李捷雷坤
- 关键词:发光细菌甲醛重金属联合毒性
- 黄腐酸对作物根冠通讯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通过室内圆柱管栽培,研究黄腐酸对春小麦根源信号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相对于WI处理,FA处理和DI处理从苗期到分蘖期叶片气孔导度显著下降,但叶水势基本不变,表明有非水根信号产生,其作用主要集中于苗期到分蘖期。与DI处理相比,FA处理受根源信号影响较小,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这意味着黄腐酸可以通过调节根冠通讯来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 李捷宋志文吴慎杰
- 关键词:春小麦
- 青岛棘洪滩水库氮磷营养盐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根据棘洪滩水库2000—2009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该水库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及叶绿素(Ch-l a)等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TN质量浓度超出地表水Ⅴ类标准,TP质量浓度满足地表水Ⅱ类标准,ρ(TN)/ρ(TP)值为80.6~246.2,水库属于磷(P)限制型。TN质量浓度冬季、春季较高,夏季、秋季逐渐降低;TP、Ch-la质量浓度在夏末和秋季较高,春季和冬季较低。水库营养盐主要来源是引水,水库水质2000—2009年近10年的营养程度均为中营养。
- 芮翠杰马继平刘玉华葛建华李捷宋志文
- 关键词:棘洪滩水库总氮总磷叶绿素富营养化
- 淮河流域南四湖可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被引量:14
- 2021年
- 通过调查南四湖可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并对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进行评价,2017年11月在南四湖25个取样点采得水样,利用吹扫捕集和GC-MS对52种VOCs进行检测.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1,2-二氯苯和萘检出率达到100%;顺式1,3-二氯丙烯和甲苯的检出率为96%;1,2,4-三甲基苯的检出率最低,仅为12%;1,2-二氯苯平均浓度最高,达到3.49μg·L^(-1),1,2,4-三甲基苯平均浓度最低仅为0.02μg·L^(-1).南四湖水体中1,2-二氯苯浓度总体上高于其他VOCs,间/对-二甲苯和乙苯在NSH-24号点位浓度远超过该点位其他的VOCs,但所有VOCs中值均未超过4μg·L^(-1).南四湖水体VOCs浓度的空间分布呈现西北和东南两端高,中部低的特点.造成南四湖VOCs污染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航运船只航行过程中排放的尾气,次要原因为上下游支流中VOCs的汇集和人为因素影响.对南四湖的健康风险评价发现,总体上看南四湖并无致癌或非致癌的健康风险,但个别点位的风险值偏高,甚至超过US EPA规定的风险阈值.南四湖有12个点位的生态风险商值超过了1,即存在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
- 程云轩高秋生李捷李慧吴鹏焦立新
- 关键词:南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