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枣庄市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炎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引发关注,其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炎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综合阐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炎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旨在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通过直接侵害心肌细胞及引发的免疫反应导致心肌炎。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心衰。针对此病,临床诊断依赖于心电图、心脏磁共振等检查,而治疗则侧重于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及支持性疗法。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炎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车媛媛李博盛敏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心肌炎发病机制
- 早产儿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与全静脉营养导致胆汁淤积相关因素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为提高早产儿肠外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8月至2010年8月两院收入NICU给予7 d以上静脉营养支持的符合入选条件的早产儿1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93例),治疗组为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组(微量喂养以输液泵间歇输注法经鼻胃管输注早产儿配方奶5-20 ml/(kg.d)),对照组为全静脉营养组;治疗组再分为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组(PNAC组)7例和非PNAC组78例,对照组也分为PNAC组18例和非PNAC组75例。比较两组PNAC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所研究的早产儿PNAC总发生率为14.04%,其中治疗组8.24%,对照组19.35%,治疗组发病率明显下降(OR值为0.260,95%CI为0.087-0.667)。PNAC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均小于非PNAC组(其中胎龄30±3.2比33±4.1周,P=0.009;OR值为0.827,95%CI0.698-0.981。出生体重1450 g±450 g比1815 g±615 g,P=0.045;OR值1.001,95%CI0.999-1.002,而平均PN持续时间、PN热卡摄入量均大于非PNAC组(其中PN持续时间21.1 d±12.3 d比11.3 d±10.1 d,P=0.003;OR值为1.072,95%CI为1.032-1.112,PN热卡摄入量(302±56)kJ/(kg.d))比252±55 kJ/(kg.d)(1 kcal=4.184 kJ),P=0.022;OR值为1.067,95%CI为1.012-1.123。结论 PNAC的发生与胎龄、低出生体重、PN持续时间长、高热卡有关,静脉营养联合微量喂养较全静脉营养PNAC的发生率低。
- 曹建平李博马丽菡
- 关键词:早产儿静脉营养胆汁淤积
- 脓毒症新生儿早期肾损伤临床分析
- 2021年
- 目的评估脓毒症新生儿伴早期肾损伤的发生情况以便及早预防和干预,以降低脓毒症肾损伤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选取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确诊为脓毒症的新生儿61例为观察组,同期正常新生儿1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将脓毒症新生儿组分为肾小球损伤组和肾小球无损伤组。收集各组新生儿临床资料及血液和尿液标本,并估算新生儿肾小球滤过率(eGFR)以评估肾损伤。结果 (1)两组新生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及日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脓毒症组新生儿eGFR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62,P=0.010);脓毒症组新生儿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肌酐(UC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血尿素氮(BUN)、尿酸(UA)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UmAlb升高与否,将脓毒症组新生儿组分为肾小球损伤组和肾小球无损伤组,其中61例脓毒症组新生儿伴肾小球损伤者21例(34.43%),无肾小球损伤者40例(65.57%),10例正常新生儿UmAlb均在正常范围;与正常新生儿比较,脓毒症组新生儿伴肾小球损伤者比例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可导致新生儿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联合SCr、CysC、UmAlb及UmAlb/UCr水平检测可及早发现新生儿脓毒症肾损伤。
- 张宁陈蓉李博张春磊马常建高健
- 关键词:新生儿脓毒症肾损伤
- 早产儿全静脉营养与胆汁瘀积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为提高危重新生儿全胃肠外营养(TP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65例住院高危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68例作为治疗组进行静脉营养支持,其中7~14d的29例为TPN〉1周组,14~28d的28例为TPN〉2周组。对照组97例未行静脉营养,进行微量喂养。比较静脉营养对体质量增长的影响,静脉营养并发症观察,TPN〉1周组与TPN〉2周组肝功能变化。结果①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上,TPN使早产儿体质量有明显提高。②本研究TPN不良反应有总胆汁酸升高50例,占73.52%,并随静脉营养时间延长而逐步升高。③TPN〉1周组血清胆汁酸、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增高(P〈0.05),TPN〉2周组上述指标有进一步升高(P〈0.05)。各实验组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全静脉营养有其有利的、不可替代的一面,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并发症越来越明显,而早期早产儿能耐受的微量喂养可减少TPN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 宫德鸿李博
- 关键词:早产儿全胃肠外营养胆汁瘀积
-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盐制剂、β1-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于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可改善胸痛、胸闷、气促、心悸等症状,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94.7%,64.1%,P<0.01),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有效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2%,48.7%,P<0.05),两组均无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并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 满昌强车媛媛李博
- 关键词:心绞痛丹红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