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勍
- 作品数:35 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抗磷脂综合征并发多动脉狭窄及脑梗死1例报告
- 2010年
- 抗磷脂综合征(APS)并发多动脉狭窄及脑梗死在临床比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女,20岁。因"言语不清伴左半身无力14d"于2008年7月3日入院。患者于6月20日晨起发现左半身无力,头颅MRI检查示右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既往体健,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心脏病史。
- 李勍龙江奥通沙史冉庚朱沂
- 关键词:抗磷脂综合征动脉狭窄脑梗死并发右侧大脑半球双侧颈动脉
- CT肺静脉成像技术在1例心源性栓塞卒中患者病因筛查中的应用
- 李勍陆明佳李江李红燕朱沂龙江
-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的依从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了解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中的依从性情况,分析影响他汀类药物依从性的因素。方法:前瞻性登记连续入院的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199例,随访发病后3、6个月,1、2、3年时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个月和3年,分别有57.7%和41.9%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汉族(OR=2.15,95%CI:1.10-4.20)、职工医保或公费(OR=3.43,95%CI:1.21-9.69)、缺血性卒中(OR=4.47,95%CI:1.24-16.05)患者与3年依从性良好相关。结论: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汉族、职工医保或公费医疗和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更好的他汀类药物依从性。
- 李勍杨雪荣王姗姗仲婷李江杨丽娟李红燕朱沂
- 关键词: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他汀依从性
- 抗磷脂综合征导致脑梗死3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方法分析3例脑梗死并AP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综合分析。结果引起脑梗死的病因是APS。结论对年轻或年龄较...
- 李勍龙江朱沂
- 文献传递
- 后循环梗死180例临床分析
- 目的分析180例后循环梗死患者(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PCI)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08.9-2010.3期间住院的63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从中筛选出180例PCI患...
- 凌志鹃朱沂马毓李勍
- 文献传递
- 脑卒中后癫痫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杨雪荣李勍陈浩
- 关键词:脑卒中后癫痫神经功能恢复相关危险因素继发性癫痫生活质量临床诊治
- 抗磷脂综合征导致脑梗死4例分析
- 2010年
- 李勍曼古努尔龙江王珊珊朱沂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患者抗磷脂综合征系统性自身免疫病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抗磷脂抗体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健康行为阶段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健康行为阶段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为提高IS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3年11-12月在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IS患者313例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脑卒中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健康行为阶段评定问卷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探讨IS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健康行为阶段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IS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147.83±22.88)分,IS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与健康行为阶段呈显著正相关(r=0.144,P<0.05)。疾病、饮食、日常生活起居、情绪、社会功能和人际管理维度与健康行为阶段呈显著正相关(r=0.171、0.164、0.156、0.173,P<0.01,r=0.137,P<0.05)。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症数量和健康行为阶段是影响个人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独立变量(P<0.05)。结论IS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临床中,医护人员应关注这些因素与IS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潜在联系,根据IS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从而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康复效果及相关健康结局。
- 杨蔚杨蔚李勍
- 关键词:脑卒中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
- 后循环缺血致孤立性眩晕9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后循环缺血所致孤立性眩晕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诊断特点,避免漏诊及误诊。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例表现为孤立性眩晕的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体征、预后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2岁;眩晕诱发因素中体位变化3例,劳累2例,饮酒1例,无明显诱因3例;首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例,后循环缺血6例;出院30 d随访,卒中进展2例(1例卧床,1例死亡),余7例良好。结论后循环缺血所致孤立性眩晕易误诊为良性位置性眩晕,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其有较高敏感性。
- 李江焦燕李勍李红燕朱沂
-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脑血管造影
- 血尿酸水平与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
- 目的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的作用仍有争议。通过测量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的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
- 李勍申园周永王晶王丹丹王安心吴寿岭赵性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