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春
- 作品数:7 被引量:55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顺铂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比较被引量:43
- 2014年
- 目的比较单纯放疗、顺铂同步放化疗两种方法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宫颈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单纯放疗组46例和同步放化疗组58例。评价治疗后8周的近期疗效,计算肿瘤缩小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单纯放疗组近期有效率为67.39%,同步放化疗组为91.38%,P〈0.05;单纯放疗组肿瘤缩小率48.58%,同步放化疗组为79.66%,P〈0.05;单纯放疗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9.66%和14.63%,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12.77%和6.53%,P均〈0.05;同步放化疗组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3%,单纯放疗组为18.4%,P〈0.05。结论顺铂同步放化疗较单纯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更有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
- 刘鑫丽姚秀英李世春赵琳琳
- 关键词:宫颈癌放疗化疗同步放化疗
- 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高危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9例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产后发病时间为术后2~15d。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延迟,伴有不同的感染因素,其中合并血小板增多2例,宫颈支原体感染2例,阴道炎4例。9例患者均经超声确诊,给予抗凝及溶栓治疗,分别于发病后14-40d痊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产后下肢静脉血栓易发生于妊娠、剖宫产等患者,并多于产褥早期发病,应及早预防,及早处理。
- 姚秀英周桂红刘鑫丽李世春赵琳琳
-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产后下肢静脉血栓
- 不同地区子宫内膜癌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 2011年
- 目的分析不同地区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年龄、临床表现及月经生育的特点。方法对8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A组,生活在山区的患者36例;B组,生活在城镇的患者53例。结果 A组从年龄、浸润肌层深度、细胞分化程度等均与B组存在不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山区患者健康检查意识差,出现症状不能及时就诊,而城镇患者健康体检意识强,大多数患者出现异常症状能及时就诊。可能存在山区和城镇生活习惯的不同。
- 刘鑫丽姚秀英赵琳琳李世春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 妊娠晚期合并烟雾病致脑出血1例
- 2011年
- 1病例报告
患者29岁,孕1产0。因孕39+周,突发意识不清2 h急诊入院。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体:体温36.4℃,脉搏92/min,呼吸13次/min,血压140/90 mmHg,浅昏迷,疼痛刺激右侧肢体屈曲,左侧肢体无反应。
- 姚秀英周桂红樊晓滨刘鑫丽李世春
- 关键词:妊娠晚期烟雾病脑出血
- 宫内外同时妊娠二例
- 2014年
- 1病例资料
【例1】女,36岁,已婚。因停经57d、下腹痛4d加重半天就诊。平素月经规律,1999年行人工流产1次,2009年开始口服枸橼酸氯米芬促排卵治疗,2009年2月自然流产1次、10月因胚胎停育行清宫术,2010年12月行促排卵治疗后怀孕。停经30余天阴道出现少量血性分泌物。查血清孕酮349.68nmol/L,
- 赵琳琳姚秀英李世春
- 关键词:外科手术
-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及全身静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比较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比较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及全身静脉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85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其中47例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动脉组),38例行全身静脉化疗(静脉组),记录两组近期疗效、症状缓解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动脉组近期有效率为74.47%,静脉组为57.89%,P<0.05;动脉组症状有效缓解率为89.36%,静脉组为78.94%,P<0.05;动脉组和静脉组手术率分别为80.85%和76.32%,P>0.05;两组骨髓抑制、胃肠不良反应及肝肾功损害比较,P均>0.05。结论与全身静脉化疗比较,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有效率和症状有效缓解率均较高。
- 刘鑫丽姚秀英李世春
- 关键词:宫颈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全身静脉化疗
- PVB与TP新辅助化疗在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比较PVB与TP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差异,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符合入组标准的12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1∶1随机分为PVB组60例和TP组60例,PVB组给予顺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联合化疗,14天为一个周期;TP组给予顺铂+紫杉醇联合化疗,21天为一个周期,两组均化疗2个周期,化疗前后行阴道超声或阴道镜检查,比较两种化疗方案的近期效果,并监测两组化疗毒副反应情况,化疗后14天进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术后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阴道切缘浸润、脉管癌栓情况,采用微粒子荧光酶标法进行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检测。结果①PVB组的总有效率为81.67%,TP组的总有效率为85%,PVB组和TP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1,P>0.05);②PVB组与TP组盆腔淋巴结阳性、脉管癌栓阳性、宫旁浸润阳性、阴道切缘阳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PVB组与TP组治疗后最大肿瘤平均直径、S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PVB组中出现白细胞下降50例,恶心呕吐47例,腹泻14例,肝损伤15例;TP组出现白细胞下降53例,恶心呕吐46例,腹泻14例,肝损伤17例,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VB与TP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应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能有效降低肿瘤体积,有利于肿瘤切除,抑制术后高危病理因素,提高手术预后,均可推荐为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辅助化疗方案。
- 刘鑫丽姚秀英李世春赵琳琳
- 关键词:局部晚期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