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明
-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发作期SPECT在儿童难治性癫痫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评估发作期SPECT在儿童难治性癫痫外科治疗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曾经癫痫外科治疗前行发作期SPECT检查的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是局限性灰质异构(FCD),2例是缺血后的继发性损伤,1例是脑炎后损伤,还有2例病理诊断不明。11例患者术前均行发作间期SPECT或PET检查及发作期SPECT检查,通过对比观察两次检查的差异与手术切除区域进行对比。11例患者中9例患者是在癫痫发作过程中注射的SPECT示踪剂,另2例患者是在发作结束后立刻注射SPECT示踪剂。结果发作期SPECT显示:10例患者发作期有局部血流灌注增强,有1例患者未发现局部血流灌注增强。11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的颅内脑电记录提示与发作期SPECT有同样的异常部位,3例显示与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相一致;6例患者行局部切除术,另外5例患者由于不能局限病变的位置,最终进行多处软膜下横切手术。6例局部切除术患者术后发作完全消失,5例多处软膜下横切手术患者中,术后2例发作消失,2例发作显著减少,1例无效。结论发作期SPECT在儿童局限性癫痫术前评估中具有很大价值,对癫痫灶位置判断的准确性好。
- 张华李一明姚庆和高旭井晓荣王凤录王慧荣高国栋
-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SPECT
- 术中脑电监测在癫痫手术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讨论术中脑电监测在癫痫手术中的应用意义。方法4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中采用日本光电9200脑电描记系统,应用皮层电极,在致痫灶靶区皮层,对癫痫起源部位进一步精确定位,手术切除致痫灶,并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下进行病灶扩大切除、胼胝体切开或多处软膜下横切(MST),术后常规应用抗癫痫药物。结果全部患者在预定的癫痫灶局部均可记录到癫痫波;病变及癫痫灶切除后即时检测,显示痫性放电明显减少24例,其中3例非功能区海绵状血管瘤,瘤体切除后仍可见大量棘波,扩大切除周围皮质,棘波显著减少;3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虽经MST后,棘波有一定改善,仍可见一定量棘波;12例海马硬化及1例海马萎缩术后,仍存在一定量棘波。术后疗效评价,按照Engel分级评价为:Ⅰ级27例,Ⅱ级6例,Ⅲ级4例,Ⅳ级3例;总有效者37例,有效率达92.5%。结论在癫痫手术中运用脑电监测,可以进一步精确定位致痫灶,指导手术中正确切除癫痫灶及预示手术效果,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在癫痫外科治疗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井晓荣张华姚庆和高旭李一明王超高国栋
-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致痫灶
- TRISS在成人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 韩凯伟禹宝庆吕立权李一明于明琨黄承光侯立军
- 脑皮层电刺激对功能区和癫痫发作起始区的确定作用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 评估皮层电刺激功能区的确定的可靠性和对癫痫发作起始区的辅助定位作用。方法 19名患者,在最怀疑的区域进行颅内电极置人,条状电极和格子电极均采用。颅内电极置人后,手术后关闭手术切口,患者返回脑电监测室进行1~2周的长程视频颅内脑电监测,期间对患者的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进行分析和进行脑皮层电刺激功能区测定。皮层电刺激方式:本临床实验采用的脑皮层电刺激参数是50Hz,0.2ms电脉冲刺激。结果 脑皮层功能区测定:19例患者中,发作起源区与重要的皮质功能区(运动、感觉、语言、视觉)范围紧邻或有重叠的有7例。脑皮层电刺激癫痫发作诱发:19名患者中,18名患者人为通过颅内电极电刺激诱发出患者的发作先兆或发作,诱发脑皮质位置均包含皮层脑电记录所确定的癫痫发作起始区,电刺激诱发先兆或发作的可重复率为94.7%。手术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永久性局限视野缺损(术后7个月复查仍未改善),缺损为左上视野区;1例患者电极埋藏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2天后该症状缓解,切除术后未发生失语;1例患者术后3天内反应时有“星星闪光”样视幻觉,后未经特殊处理,自愈。所有其他患者经过检查,术后无神经功能和神经心理损害发生。结论 皮层电刺激确定的神经功能区可靠性好,是避免手术并发症的保证,同时电刺激对癫痫发作起始区的确定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 张华田雪姚庆和李一明王超井晓荣高旭高国栋
- 关键词:癫痫颅内电极电刺激
- 比较发作间期PET,MRI和EEG对难治性癫痫的定位价值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分析难治性癫痫患者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视频脑电图监测(VEEG)、颅内脑电图(Intracran ialEEG)以及MR I结果,探讨18脱氧葡萄糖(FDG)PET及MR I对致痫灶进行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难治性癫痫患者65(男44,女21)例,平均年龄(30.1±18.5)岁,均行VEEG,发作间期PET及MR I检查,42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13例行颅内电极埋藏术,所有患者均术后1 mo复查MR I,定期电话随访,根据Engel疗效分级评估手术疗效,比较PET,MR I和VEEG在对致痫灶的术前定位准确性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①58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脑皮层为低代谢表现,3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脑皮层为高代谢表现,4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脑组织代谢未见明显异常.②FDG PET病变定侧率高于VEEG,FDG PET低代谢灶检出率高于MR I.③42例手术患者中,属于Engels疗效分级Ⅰ级的30例手术切除部位定为准确的致痫灶,颅内EEG,FDG PET,VEEG与MR I定侧定位准确性分别为96.7%,90.0%,76.7%,53.3%,经2χ检验,颅内EEG,PET与MR I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MR I阳性患者比MR I阴性患者的手术效果好;单侧颞叶低代谢手术效果好;颞叶癫痫手术效果优于颞叶外癫痫;PET示局灶性脑组织代谢减低者,手术效果优于伴有其他部位皮层代谢改变者.结论:发作间期FDG PET对癫痫灶定位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优于MR I和头皮EEG,头皮EEG,MR I及FDG PET相结合可帮助临床医生确定病灶部位、选择手术适应证和预测疗效.
- 李一明张华井晓荣高国栋
- 关键词:癫痫磁共振波谱学
- 长程颅内电极监测定位技术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附1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分析长程颅内电极对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起源区定位作用,评估采用这一技术后的癫痫发作控制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19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常规脑电图及其它检查不能明确癫痫发作起源区位置,或癫痫发作起源区与重要功能区关系密切,对怀疑脑区进行颅内电极埋置术,术后进行长程颅内脑电监测,根据脑电情况,确定发作起源区,明确与功能区的部位后,进行切除术或多处软膜下横切术。结果19例患者中,核磁共振有双侧病变者5例,单侧病变9例,核磁共振阴性的患者5例。非侵袭性的术前评估方法结论不一致的有11例。手术后15例患者发作消失,3例患者发作频率减少90%以上,1例癫痫发作控制无效。1例患者发生永久性局限视野缺损,缺损为左上视野区,1例患者电极埋置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切除术后未发生失语。结论对于采用常规脑电图及其它检查不能明确癫痫发作起源区位置,或癫痫发作起源区与重要功能区关系密切的患者,长程颅内脑电图监测能够准确定位发作起源区位置,回避功能皮质区,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张华李波姚庆和李一明高旭井晓荣王凤录高国栋
-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癫痫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