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玉
- 作品数:4 被引量:71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免耕表施尿素后稻田水层速效氮的动态变化及模拟
- 讨免耕表施尿素稻田水层速效氮的变化动态,以金优253为材料,测定非稻草还田免耕(NT)、非稻草还田常耕(CT)、稻草还田免耕(NTS)和稻草还田常耕(CTS)4种耕作方式下基肥和分蘖肥施后水层速效氮的含量。结果表明,无论...
- 区惠平何明菊朱桂玉黄景顾明华
- 关键词:免耕稻田铵态氮硝态氮
- 稻田免耕和稻草还田对土壤腐殖质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5
- 2010年
- 为了阐明免耕和稻草还田土壤固碳机制,研究了无稻草还田免耕(NT)、无稻草还田常耕(CT)、稻草还田免耕(NTS)和稻草还田常耕(CTS)对水稻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层(0—5,5—12,12—20 cm)土壤腐殖质形态、含量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NT和NTS)处理显著增加0—5 cm土层土壤游离松结态、联结态和稳紧结态腐殖质含量和游离松结态腐殖质占总腐殖质的比例,且免耕对土壤各结合态腐殖质含量的影响程度有随生育期的推后而增加的趋势;5—12cm和12—20cm土层土壤各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和0—20cm各土层微生物活性有减少趋势;在水稻分蘖期免耕对微生物活性影响很弱,在水稻拔节—灌浆期免耕处理显著降低5—12cm土层土壤微生物活性,相反,免耕却增加水稻成熟期0—5cm土层的微生物活性;另一方面,稻草还田(CTS和NTS)显著提高土壤各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尤其是0—5cm土层、游离松结态腐殖质及水稻生育后期;CTS处理显著增加分蘖期—孕穗期0—20cm土层的呼吸强度,而稻草还田显著增加孕穗期—成熟期0—5cm土层的纤维素分解强度。可见,通过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和各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并改变微生物活性免耕有利于表土层碳的固定作用,而免耕与稻草还田相结合更有利于土壤碳的积累。
- 区惠平何明菊黄景朱桂玉顾明华黎晓峰沈方科
- 关键词:稻田免耕稻草还田腐殖质微生物活性
- 免耕水稻在“3414”试验方案中氮磷钾配施的肥料效应研究被引量:37
- 2011年
- 在免耕抛秧种植模式下进行"3414"肥料效应试验,通过建立氮、磷、钾施肥量与产量的回归模型,探索当地水稻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氮磷钾施用量均为中等水平时,产量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各类型函数所获得的最佳经济产量表现为一元函数>二元函数>三元函数。结合一元、二元、三元肥料效应函数及实际生产而获得的推荐施肥指标:最高产量施肥量为每公顷施N 197.70 kg,P2O573.05 kg,K2O 180.00 kg;最佳产量施肥量为每公顷施N 194.10 kg,P2O5 65.55 kg,K2O 170.10 kg。
- 朱桂玉区惠平何佳顾明华
- 关键词:免耕水稻肥料效应
-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为阐明免耕土壤碳转化过程对土壤固碳的影响,设计了4种耕作方式,包括稻草还田免耕(NTS)、稻草还田常耕(CTS)、无稻草还田免耕(NT)和无稻草还田常耕(CT),在水稻生育期分层(0~5、5~12和12~20 cm)采集稻田耕层土壤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0~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活性碳、热水提取碳水化合物、全酚和腐殖酸含量免耕处理(NTS、NT)均表现为随水稻栽培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且显著高于常耕处理(CTS、CT),稻草还田下土壤碳含量增加更加显著.5~12和12~20 cm土层土壤各形态碳含量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免耕处理虽然低于常耕处理,但差异不显著.0~20 cm土层不同形态碳含量免耕处理高于或相当于常耕处理;不同碳形态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说明免耕和稻草还田有利于促进土壤0~5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转化和腐殖化,尤其腐殖化过程的促进有助于增加土壤稳定碳库,这对土壤肥力的提高和控制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 区惠平何明菊朱桂玉黄景顾明华黎晓峰沈方科
- 关键词:耕作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