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斌

作品数:50 被引量:331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5篇腰椎
  • 16篇骨折
  • 12篇内固定
  • 11篇手术
  • 9篇胸腰椎
  • 9篇椎间盘
  • 9篇脊柱
  • 8篇椎弓
  • 8篇椎弓根
  • 8篇疗效
  • 8篇内镜
  • 7篇椎骨
  • 6篇胸腰椎骨折
  • 6篇腰椎骨折
  • 6篇螺钉
  • 6篇节段
  • 5篇腰椎间盘
  • 5篇腰椎间盘突出
  • 5篇腰椎间盘突出...
  • 5篇突出症

机构

  • 44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皖西卫生职业...

作者

  • 50篇朱斌
  • 40篇田大胜
  • 38篇荆珏华
  • 35篇陈磊
  • 12篇周云
  • 9篇钱军
  • 7篇许新忠
  • 7篇吴靖平
  • 6篇张积森
  • 5篇丁磊
  • 4篇游木荣
  • 3篇李德芳
  • 2篇姚运峰
  • 2篇汤健
  • 2篇吕浩
  • 2篇卢伟
  • 2篇詹俊锋
  • 2篇叶宣光
  • 2篇余作冲
  • 2篇曹其亮

传媒

  • 4篇实用骨科杂志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安徽医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复旦学报(医...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皖西学院学报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7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内固定系统与小切口复位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比较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和小切口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RIN)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治疗的54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组统计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病例获得4~48个月随防,平均15个月。LISS组平均手术时间1.2h(1.0~1.5)h。术中出血量260mL(150~400)mL,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5个月(2~3.5)个月,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15.8%。RIN组:手术时间1.4h(1.0~2.0)h。术中出血量平均280mL(200~450)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0个月(2.0~5.0)个月,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22.9%。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法(HSS),LISS组:优12例,良5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89.5%。RIN组:优21例,良6例,中4例,差4例,优良率为77.1%,两组膝关节功能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ISS及RIN均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微创方法,但对于C型骨折,LISS疗效优于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
朱斌吴靖平丁磊曾庆敏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逆行交锁髓内钉
术区局部镇痛在经皮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自身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术区局部麻醉镇痛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前瞻性研究我科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的患者35例。每位患者将左侧两切口和右侧两切口随机分为罗哌卡因联合肾上腺素配方的局麻药物注射侧(A组)和对照侧(B组)。记录麻醉清醒后3、6、12、24、48 h、术后1年单侧腰痛VAS评分,术前和术后1年的ODI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和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局麻药物注射组术后3、6、12、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0.05);术后48 h、1年VAS评分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0.05)。术后1年的ODI评分较术前显著性降低(<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全身或局部并发症。结论脊柱后路手术术区罗哌卡因联合肾上腺素局麻镇痛可缓解术后早期疼痛,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早期镇痛方法。
陈磊荆珏华钱军朱斌钟华璋田大胜
关键词:胸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局部镇痛
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管综合征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管综合征的特点并评估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管综合征患者2l例,常规行x线片、cT和MRI检查。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标准评估神经功能障碍及其改善情况。对所有患者的影像学、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手术前、后ASIA分级及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患者颈脊髓均存在局部受压,致压因素为颈椎间盘突出18例,其中5例伴有黄韧带肥厚皱褶,2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1例后纵韧带骨化。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上肢型15例,四肢型6例。平均随访13.5个月。术前ASIA评级C级9例,D级12例,末次随访时C级1例,D级6例,E级14例。ASIA评分运动功能障碍改善率为(84.3±12.5)%,感觉功能障碍改善率为(62.7±14.6)%。运动和感觉功能ASIA评分在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问盘突出是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管综合征的主要脊髓致压因素,神经功能障碍以上肢型多见,手术治疗是解除颈脊髓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钱军荆珏华田大胜周云陈磊朱斌杨惠林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外科手术
基于EBM理念的PBL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理念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进入本科室的48名实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PBL结合EBM理念教学组24人)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24人)。试验组由带教教师选取典型病例并设计具有一定灵活性和复杂性的问题,围绕实际问题组织学生查阅文献、分组讨论、汇报总结。对照组授课时根据带教教师的临床经验采用传统教学。教学效果评价分为问卷调查、理论试卷考试、临床技能考核3部分。采用SPSS 16.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学生对自身接受的教学方法在提高理论知识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团队协作意识、文献检索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动机,增强科研思维创新能力方面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试卷考试成绩显示,试验组平均得分(92.42±2.55)高于对照组(86.17±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显示,试验组平均得分(85.79±3.15)高于对照组(78.88±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实习中采用PBL教学,并将EBM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改善骨科临床教学质量,提高临床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思维创新、构建问题、综合分析、文献检索、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田大胜钟华璋荆珏华陈磊朱斌周云
关键词:循证医学传统教学
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型非营养不良脊柱侧凸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型(NF-1)非营养不良脊柱侧凸及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疗效.方法:回顾采用一期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的NF-1非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患者临床资料,...
田大胜荆珏华钱军陈磊朱斌周云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椎间盘退变研究中的进展
2011年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基因沉默技术,它是由双链RNA介导的靶向基因序列特异性转录后的沉默机制。RNA干扰序列特异性的抑制效应较反义DNA、抗体封闭技术等传统基因调节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在哺乳动物细胞中,RNAi可由21~25个核苷酸长度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介导完成,近年来已发展为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在后基因时代,RNAi在基因功能研究和基因药物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研究中。现就RNAi的发展及其在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研究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朱斌吴靖平
关键词:RNA干扰椎间盘退行性变
髓内钉固定术中斯氏针辅助闭合复位治疗多段股骨干骨折被引量:10
2015年
股骨干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导致。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是多数闭合性股骨干骨折的标准治疗方法,并发症发生率很低可以达到99%的愈合率。由于股骨干周围很多肌肉附着,骨折一般移位明显,尤其对于股骨干多段骨折,术中闭合复位往往很困难,增加了手术时间,同时对术者和患者均有一定的辐射,而且术后旋转畸形的发生率很高,出现临床症状,甚至加速关节的退变。同时有报道,辐射可致多种肿瘤的发生,如白血病、甲状腺癌、肺癌等。
许新忠荆珏华张积森田大胜朱斌徐又佳
关键词:闭合性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治疗髓内钉固定术斯氏针股骨干多段骨折髓内钉内固定
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管综合征的特点及预后探讨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管综合征的特点、治疗及预后.&lt;br&gt;  方法:对2008.10-2011.12期间的43例急性颈脊髓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无骨折脱位型中央管综合征的有21例,男17例,女4例...
钱军荆珏华田大胜周云陈磊朱斌
关键词: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经皮与开放椎弓根钉棒跨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比较经皮与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跨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跨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手术治疗的胸腰椎新鲜性骨折患者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19~63岁,平均(43.1±10.4)岁。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16例,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20例。观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等指标。结果经皮组出血量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各个时间点经皮组VAS、ODI均较开放组明显偏低(P<0.05)。在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等方面,两组间各个随访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棒跨伤椎内固定相对于传统开放椎弓根钉棒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更好的特点。
陈磊荆珏华钱军朱斌田大胜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胸腰椎骨折内固定
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小切口复位逆行髓内钉(GSH)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
目的:对比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和小切口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GSH)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lt;br&gt;  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54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进行对照研究,按A...
朱斌荆珏华周云钱军许新忠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逆行交锁髓内钉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