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小君

作品数:23 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基因
  • 15篇血管
  • 13篇基因治疗
  • 8篇外源
  • 5篇血管疾病
  • 5篇外源基因
  • 5篇细胞
  • 5篇肌细胞
  • 5篇LACZ
  • 4篇心血管
  • 4篇心血管疾病
  • 4篇血管平滑肌
  • 4篇血管平滑肌细...
  • 4篇平滑肌
  • 4篇平滑肌细胞
  • 4篇标记基因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源性

机构

  • 22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上海市肿瘤研...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3篇朱小君
  • 21篇汤健
  • 19篇周爱儒
  • 7篇陈光慧
  • 7篇李岱宗
  • 5篇牛大地
  • 5篇温进坤
  • 4篇杨亚东
  • 4篇付爱华
  • 3篇马大龙
  • 3篇唐朝枢
  • 2篇盛琴慧
  • 2篇朱国英
  • 2篇顾健人
  • 2篇刘艳秋
  • 2篇郭加强
  • 2篇俞炜源
  • 2篇毕万里
  • 2篇胡征
  • 2篇卢传义

传媒

  • 8篇北京大学学报...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年份

  • 1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 11篇1994
  • 1篇199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制备性SDS-PAGE纯化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VEGF被引量:2
1994年
在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实现大肠杆菌表达外源重组人VEGF的基础上,应用制备性SDS-PAGE从包涵体中分离纯化了这一因子。纯化蛋白在含有氧化型与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肝素的缓冲液中复性,复性后的VEGF蛋白成为同源双体,经Miles方法检测,证明可提高血管通透性,具有生物活性。这一研究为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人VEGF蛋白,从而开展有关其生理与病理意义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杨亚东卢传义王贵春杨鸿朱小君周爱儒汤健马大龙李岱宗
关键词:生物活性
外源基因在大鼠体内不同组织的表达被引量:7
1994年
将逆转录病毒载体(pN2-LacZ)或pN2-CMV-ProUK质粒,直接导入Wistar大鼠股四头肌、心肌或动脉管内壁,证明外源性基因可以在上述组织中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外源基因在注射入股四头肌后7天表达水平最高,约可持续1~3个月以上。将带有外源基因的医用缝合线,缝合于肌肉组织中,亦可于肌肉组织中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其表达效率远高于直接注射法。
朱小君姚阿卿刘勃俞炜源温进坤李岱宗周爱儒汤健
关键词:基因治疗心脏血管疾病
大鼠心肌缺血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被引量:18
1999年
目的: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 VEGF) 基因治疗心肌缺血。方法:雄性Wistar 大鼠20 只,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心脏多点注射构建的pcD2/VEGF真核表达质粒。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心肌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血管计数等方法检测VEGF 基因在缺血心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结果:转移VEGF基因后在大鼠缺血心肌中有VEGFmRNA 高表达, VEGF 免疫组化染色可见VEG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心肌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转移VEGF基因能够促进缺血心肌新生血管的形成。结论:VEGF基因能够在大鼠缺血心肌中获得表达,并发挥其促进新血管形成的作用。为VEGF 基因治疗心肌缺血奠定基础。
刘艳秋周爱儒朱小君牛大地陈光慧汤健
关键词:内皮生长因子心肌缺血基因治疗VEGF
兔动脉导入尿激酶原基因重组缺陷型腺病毒对血栓的预防作用被引量:3
1997年
兔动脉导入尿激酶原基因重组缺陷型腺病毒对血栓的预防作用朱甫祥陈光慧朱小君付爱华周爱儒唐朝枢汤健血栓形成是心肌梗塞、脑梗塞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再狭窄的一个重要原因。尿激酶原(prourokinase,proUK)又称单链尿激酶(si...
朱甫祥陈光慧朱小君付爱华周爱儒唐朝枢汤健
关键词:动脉血管
利用多聚赖氨酸包被球囊导管向血管特定节段转移基因被引量:2
1996年
目的:研究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球囊导管作在体定向基因转导的可行性。方法:将带有报告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和空载腺病毒分别导入实验及对照组动物的特定动脉。结果:应用该系统,成功地将报告基因导入兔动脉壁中。结论:该局部基因转导系统可用于在体定向基因转导。
赵民清牛杰徐平付爱华朱小君陈光慧汤健韩启德
关键词:基因转移气囊扩张术聚赖氨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肢体动脉梗塞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4
1999年
目的验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治疗肢体动脉梗塞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构建重组VEGF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2/VEGF。有效性试验:制备肢体动脉梗塞病的猴模型,通过肌肉基因缝线法和肌内多点注射法导入VEGF基因,对照组转等量空载质粒。安全性试验:将超剂量和治疗剂量的VEGF基因分别导入5只小鼠(1000μg,为小鼠治疗剂量20μg的50倍)、10只大鼠(2000μg,为治疗剂量的10倍)和5只猴(2000μg,治疗剂量)体内观察其毒副作用,并采用PCR法和间接ELISA法进行分子遗传学和免疫学的评估。结果转VEGF基因后1周血管造影即显示,结扎点附近有较多充盈小血管,远端动脉开始充盈,2周时更为明显,1月后新生小血管最为丰富,可见远端动脉明显充盈,血管计数显示VEGF组(1周时5/100cm2、1月12/100cm2)明显多于对照组(1周1/100cm2、1月4/100cm2)。生化等检查,证明VEGF基因对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影响,未见肿瘤或其它病理变化。导入的VEGF基因可在局部肌肉组织中保存4个月以上,不累及其它各脏器组织,且无循环抗体产生。结论肌肉导入VEGF基因治疗肢体动脉梗塞病是有效和?
盛琴慧朱国英周爱儒高炜霍勇冷冰朱小君牛大地马大龙陈光慧汤健
关键词:基因治疗内皮生长因子
腺病毒相关病毒携带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作用被引量:2
1998年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 R)对于血清胆固醇的清除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用构建了含有LDL 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相关病毒 ,通过腺病毒包被蛋白脂质体 (Adenosome) ,转移至食饵性高脂血症家兔的肝脏内 ,证明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 。
陈光慧宋良文朱小君张霄瑜张晨晖王泰玲汤健
关键词:腺病毒相关病毒低密度脂蛋白高胆固醇血症
尿激酶原基因疗法防治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1996年
为了探讨防止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的新方法,了解尿激酶原(pro-uk)基因疗法对吻合口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用浸泡过pN2-pro-uk质粒溶液的11/0医用尼龙缝线进行大鼠颈总动脉原位端端吻合。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的缝线浸泡过pN2质粒溶液,治疗组应用的缝线浸泡过pN2-pro-uk质粒溶液。提取吻合口组织的RNA与pro-uk探针,进行Northern印迹杂交,应用纤维蛋白平板溶圈法检测吻合口组织的纤溶酶活力,并进行粘附于吻合口同位素标记的血小板计数,吻合口同位素掺入量和病理形态学检测等观察。结果治疗组Northern印迹杂交在18S稍下方有一杂交带,对照组则无这杂交带。治疗组术后2、7、14天和90天均检测到纤溶酶活力,术后第7天活力最高,对照组则未检测到纤溶酶活力,治疗组粘附于吻合口同位素标记的血小板数目、3H-TdR掺入量、吻合口内膜面积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用浸泡过pN2-pro-uk质粒溶液的医用缝线进行血管吻合,pro-uk基因可在吻合口组织中表达出有生物活性的pro-uk,并能有效地抑制吻合口内膜增生。其机制与减轻吻合口血小板沉积和粘附有关。
陈良万郭加强郭建华朱小君赵新荣汤健
关键词:基因疗法尿激酶原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
电脉冲介导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肌肉转移治疗大鼠肾性贫血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研究电脉冲介导的质粒红细胞生成素 (EPO)基因肌肉转移效率以及对肾性贫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用腺嘌呤诱导大鼠慢性肾性贫血模型 ,以电脉冲介导质粒EPO基因肌肉转移对6 0只大鼠实施基因治疗 (电脉冲实验组 ) ,治疗期间监测血红蛋白 (Hb)、红细胞压积 (HCT)和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 (BUN) ,并用EPO酶联免疫 (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EPO水平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EPO基因局部表达情况。结果 电脉冲介导的EPO基因肌肉转移可在局部有效表达和分泌 ,并在 3周内使Hb和HCT分别提高 46 .5 %和 43% (Hb :84g/L± 12g/L ,12 2g/L± 2 8g/L ;HCT :2 6 %± 5 % ,38%± 9% )。 5周Hb和HCT分别上升至正常水平的 91.2 %和 86 .5 % (Hb :12 6g/L± 32g/L ,正常水平 :139g/L± 10g/L ;HCT :40 %± 11% ,正常水平 :46 %± 2 .2 % )并维持高水平至少 9周。动物 9周存活率 (77.8% )是对照组 (16 .7% )的 4倍 ,同时电脉冲实验组其Hb、HCT、EPO均显著高于非电脉冲实验组 ,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结论 电脉冲介导的质粒EPO基因肌肉转移能使EPO基因局部显著表达和分泌 ,对肾性贫血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该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陆小春周爱儒金彩科陈光慧朱小君牛大地汤健
关键词:贫血红细胞生成素肾性贫血基因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大鼠脑缺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1
1999年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治疗大鼠脑缺血的可行性,构建了pcD2/hVEGF121真核表达质粒,建立持续性大脑中动脉堵塞(MCAO)的局灶性脑梗塞模型,大鼠脑皮质直接注射法转移pcD2/hVEGF121真核表达质粒。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VEGF免疫组织化学法、脑血管计数及梗塞面积测定等方法检测转移pcD2/hVEGF121真核表达质粒后大鼠脑中VEGF基因表达及生物学效应。结果发现,与转移空载质粒的对照组相比,转移VEGF基因后7d的大鼠脑组织中有VEGFmRNA高表达,VEGF免疫组化染色可见VEGF蛋白表达水平增高,脑血管数增多,梗塞体积缩小。因此,直接注射法转移VEGF基因能够在缺血脑组织中表达,表达产物能够发挥生物学效应,进而起到保护脑组织作用。
刘艳秋周爱儒牛大地朱小君陈光慧汤健
关键词:血管内皮脑缺血基因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