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鼎
- 作品数:134 被引量:769H指数:18
-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传疟媒介防制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3年
- 媒介防制是控制和消除疟疾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疟疾流行区的媒介防制以成蚊化学控制方法为主,但面临着杀虫剂抗性等因素的严重威胁。近年来按蚊转基因等媒介防制新技术在实验室取得了很好的研究进展。本文对传统媒介防制技术方法所面临的挑战和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基因修饰等技术在媒介防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朱国鼎曹俊周华云高琪
- 关键词:媒介基因修饰传播阻断疫苗
- 1例输血传播恶性疟疾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确认输血传播疟疾病例。方法搜集1例输血感染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患者和献血者采血,分别进行疟疾快速诊断试纸条检测(RDT)、疟原虫镜检和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对扩增的疟原虫的18SrRNA,裂殖子表面蛋白1和2基因(PfMSP1和2)测序进行比对分析并构建进化树。结果患者无疟疾流行区居留史和既往疟疾感染史,有输血史。外周血涂片查见恶性疟原虫,并经RDT、重新镜检和qPCR确认。经调查,该患者先后输入来自4位供血者的血液成分,4位供血者献血时留存血样经血涂片镜检和RDT均未查见疟原虫,仅1名献血者qPCR扩增恶性疟原虫18SrRNA阳性。随访献血者采集血样RDT检测阴性,血涂片疟原虫镜检阴性,qPCR检测恶性疟原虫18SrRNA阳性。献血者和患者血样均能扩增出18SrRNA,MSP1和MSP2基因序列同源性100%。结论该患者为输血传播恶性疟疾病例,因此应加强对献血者的疟疾筛查,控制输血传播疟疾的发生。
- 林红徐岁邵雷朱珊珊胡文佳朱绍汶顾亚萍杨蒙蒙周华云朱国鼎
- 关键词:输血疟疾
- 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疟疾快速诊断试纸应用现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 了解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疟疾快速诊断(RDT)试纸的应用现状及疟疾检测人员对试纸的评价。方法 于2016年11-12月,在江苏省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设区市、县(市、区)、乡镇分别选取878家医疗和118家疾控机构作为调查地点,再采用自制问卷收集每个机构2015年疟疾检测工作情况、RDT试纸使用情况和对RDT试纸的评价情况;以及收集每个机构选派的1名疟疾检测人员的个人信息及其对RDT试纸的评价。分别比较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间、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不同层级疾控机构间评分情况。结果 2015年,江苏省疟疾病例数为405例;疟疾血液检查开展数检测量为36.22万人次;共向医疗卫生机构免费提供疟疾RDT试纸10万人份。所选取的996家医疗卫生机构中,628家在2015年应用了RDT试纸,使用量的P50(P25,P75)为10(2,25)人份,其中,疾控机构[15(5,52)人份]高于医疗机构[10(2,25)人份](Z=-3.42,P=0.001);而疾控机构对RDT试纸关于单次检测时间方面的评分[10(8.5,10)]高于医疗机构[9(8,10)](Z=-2.20,P=0.028)。614名完成调查且其所在单位2015年使用了RDT试纸的疟疾检测人员中,来自疾控机构者对于RDT试纸在单次检测时间、检测操作难度和结果判定难度方面评价的P50(P25,P75)分别为[10(9,10)、10(9,10)、10(9,10)],均高于来自医疗机构的疟疾检测人员[9(8,10)、9(8,10)、9(8,10)](Z值分别为-2.55、-2.97和-2.96,P值均〈0.05)。结论 RDT试纸已在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应用,疾控机构的RDT试纸使用量高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及其疟疾检测人员对于RDT试纸的单次检测时间、检测操作及结果判定难度方面的评价高于医疗机构及其疟疾检测人员。
- 金嘉杰王伟明朱国鼎周华云曹俊黄葭燕
- 关键词:疟疾卫生人员
- 小鼠慢性弓形虫病发生过程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初探
- 2024年
- 目的观察不同形态刚地弓形虫感染后小鼠脑内包囊形成及其动态变化,为弓形虫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取6~8周龄ICR小鼠(20~25 g)建立慢性弓形虫感染模型,其中弓形虫PRU株速殖子按1×10^(5)个/只剂量腹腔注射感染小鼠,包囊和卵囊分别按20、200个/只剂量通过灌胃针口服感染小鼠,观察感染后小鼠临床症状和存活情况。分别以10(低剂量组)、20(中剂量组)、40个包囊/只(高剂量组)剂量感染小鼠,观察弓形虫不同感染剂量对小鼠脑内包囊数量的影响。将小鼠按性别(雌、雄性)、感染时间(感染后20、30、60、90、120、150、180 d)分组,按20个/只剂量口服弓形虫包囊后,分别观察性别和感染时间对小鼠脑内包囊数量的影响。将小鼠分成速殖子组(T组)、包囊1代组(C1组)、包囊2代组(C2组)、包囊3代组(C3组)、包囊4代组(C4组);T组小鼠按1×10^(5)个/只剂量腹腔注射弓形虫速殖子,感染后第30天处死小鼠并收集其脑组织内包囊,再按20个/只感染C1组小鼠。此后每一代小鼠均采用上一代所产生包囊进行口服连续传代,观察连续传代对小鼠脑内弓形虫包囊数量的影响。结果以弓形虫速殖子、包囊、卵囊分别感染小鼠,感染第6~13天小鼠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感染第7~12天小鼠出现集中死亡。感染第30天时,感染速殖子、包囊、卵囊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67.0%、87.0%、53.0%,平均脑内包囊数量分别为(516.0±257.2)、(1203.0±502.0)、(581.0±183.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4,P<0.01),感染速殖子、卵囊的小鼠脑内包囊数低于感染包囊的小鼠(P均<0.01)。感染后第30天,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87.0%、87.0%、60.0%,平均脑内包囊数量分别为(953.0±355.5)、(1084.0±474.3)、(1113.0±546.0)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P>0.05);雄、雌性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73.0%和80.0%,平均脑内包囊数量分别为(946.4±411.4)、(932.1±322.4)个,差异无统计�
- 周国庆白邵缘李宇渊朱国鼎黄思扬
- 关键词:包囊卵囊速殖子小鼠
- 江苏省传疟按蚊对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的监测被引量:27
- 2004年
- 目的 了解连续多年采用菊酯类杀虫剂处理蚊帐灭蚊后媒介按蚊的抗性情况。方法 采用 WHO成蚊滤纸接触法 ,以全国蚊类抗性监测网提供的区分剂量法来判定抗性级别。结果 连续采用菊酯类杀虫剂处理蚊帐 5年以上地区的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和二氯苯醚菊酯均已产生初级抗性 ,5年以下地区中华按蚊对这两种杀虫剂尚未产生抗性 ;连续灭蚊 5年以上地区未捕获嗜人按蚊 ,5年以下地区嗜人按蚊对菊酯类杀虫剂仍较敏感。结论 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和二氯苯醚菊酯尚未产生抗性 ,中华按蚊虽已产生抗性 ,但抗性水平仍较低 。
- 周华云李菊林金小林王伟明朱国鼎顾亚萍曹俊高琪
- 关键词:疟疾按蚊杀虫剂抗药性
- 赫坎按蚊种群近缘种核糖体基因内转录第二间隔区序列分析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分析赫坎按蚊种群内 4个近缘种核糖体基因内转录第二间隔区 (rDNAITS2 )特征。 方法 采用特异性ITS2 引物对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江苏实验株、辽宁省沈阳市和朝鲜开城现场捕获的嗜人按蚊、八代按蚊和雷氏按蚊rDNAITS2 进行PCR扩增、基因测序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图谱分析。 结果与结论 赫坎按蚊种群近缘种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八代按蚊和雷氏按蚊rDNAITS2 分别为 472、45 2、45 6和 45 6bp 。
- 高琪周华云李菊林李凤华Choe Tong GyuYom Sung Chan朱国鼎曹俊
- 关键词:嗜人按蚊蚊种核糖体基因近缘种转录
- 中国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被引量:42
- 2021年
- 疟疾曾是我国流行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几代人不懈努力下,我国疟疾防控成效显著。自2010年我国启动《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后,迅速阻断了本地疟疾传播,2017年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本地病例零报告,即将迎接WHO消除疟疾认证。但目前全球疟疾流行依然非常严重,我国每年仍有2 000多例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防止输入再传播将成为下阶段我国疟疾防控工作的主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我国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工作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参考。
- 朱国鼎高琪曹俊
-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疟疾再传播
- 江苏省消除疟疾阶段媒介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分析江苏省消除疟疾阶段媒介监测结果,为输入性疟疾在本地传播的风险评估和消除疟疾后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7年每年6-10月,在江苏省媒介按蚊监测点采用半通宵人饵诱捕法、室外全通宵诱蚊灯法诱捕按蚊,进行按蚊种群和密度监测;采用WHO推荐的强迫接触筒法进行杀虫剂抗性监测。结果 2011-2017年,在江苏省7个媒介按蚊监测点采用半通宵人饵诱捕法共捕获中华按蚊5 106只,年均叮人率分别为1.075、0.786、1.057、0.787、0.790、1.797只/(人·h)和1.185只/(人·h);采用室外全通宵诱蚊灯法共捕获中华按蚊28 186只,年均灯诱密度分别为57.950、50.932、14.800、4.405、58.070、72.406只/(灯·夜)和17.145只/(灯·夜)。2012年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DDT和马拉硫磷的敏感性、抗性指数均为R级。结论江苏省传疟媒介主要为中华按蚊,未发现嗜人按蚊;部分疟疾流行区中华按蚊已对溴氰菊酯、DDT和马拉硫磷产生高度抗性。
- 李菊林朱国鼎周华云唐建霞杨蒙蒙王伟明曹俊
- 关键词:中华按蚊疟疾媒介监测蚊虫密度敏感性
- 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用于中华按蚊kdr基因突变检测的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中华按蚊杀虫剂抗性相关kdr基因突变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根据中华按蚊kdr基因序列及其L1014位点常见的突变类型设计一对引物和三条TaqMan MGB探针,对TaqMan 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经测序鉴定后的6种中华按蚊kdr基因常见类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并用该方法对50个实验室和113个现场中华按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对中华按蚊kdr基因6种不同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单管法可判断kdr基因L1014是否发生突变,双管法可对具体突变类型进一步鉴别。经检测,50个实验室样本均为野生型纯合体,而113个现场样本中,仅12个样本为野生型纯合体,其余101个样本均发生了L1014F或L1014C突变,突变频率为87.61%。结论TaqMan 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可用于中华按蚊kdr基因L1014位点突变的检测。
- 白亮朱国鼎唐建霞张超刘耀宝李菊林曹俊高琪
- 关键词:中华按蚊基因突变实时荧光定量PCR
- 取不易守更难:我国巩固消除疟疾成果面临的挑战被引量:32
- 2022年
- 2021年6月我国正式通过WHO消除疟疾认证,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但目前全球疟疾流行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疟疾发病数和死亡数不降反升,我国传疟媒介仍将长期存在,巩固来之不易的消除疟疾成果任重道远。本文对我国当前疟疾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下一步工作重点,旨在为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提供科学参考。
- 朱国鼎高琪高琪
- 关键词: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