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华
- 作品数:40 被引量:126H指数:7
- 供职机构: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宁波地区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救治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把握重症患儿的抢救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EV71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手足口病患儿大便肠道病毒检测EV71均阳性,其中96.67%(29/30)为5岁以下患儿。临床均以口腔黏膜疹、手足皮疹、发热为首要症状。其中66.67%(20/30)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四肢抖动、惊跳、嗜睡、呕吐,严重者表现为抽搐、偏瘫、昏迷。所有患儿经及时,早期治疗,均获痊愈,对于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者早期应用人血静脉丙种球蛋白、甲基强的松龙、甘露醇等疗效显著。结论宁波地区流行的EV71手足口病临床特点除发热、皮疹外,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对重症的抢救建议早期气管插管、降颅压、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米力农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 朱利华张玲郑吉善许会卿
- 关键词:手足口病儿童肠道病毒71型
- 156例新生儿肺炎的生殖支原体感染调查
- 1998年
- 倪敏君陈赛珍骆彩霞陈意振朱利华程修知
-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生殖支原体病原体
- 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人博卡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1岁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人博卡病毒(HBoV)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2009年11月-2010年12月453例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1岁患儿鼻咽部抽吸物进行博卡病毒检测,阳性病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DNA载量进行测定,并结合其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HBoV阳性检出35例,总阳性检测率为7.73%,平均年龄10.5月龄,季节性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oV感染重症感染患儿(4.2×108拷贝/ml)与普通感染患儿(1.7×108拷贝/ml)HBoV的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oV协同感染(6.5×106拷贝/ml)与独立感染(1.3×106拷贝/ml)患儿病毒载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博卡病毒是<1岁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常年均可见HBoV检出病例,其病毒载量与临床表现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博卡病毒不是<1岁患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惟一因素。
- 许会卿张新钢朱利华
- 关键词:博卡病毒病毒载量呼吸道感染病原学
- 危重新生儿血清TSH、T3、T4、rT3变化的研究
- 倪敏君朱利华徐本元陈钧刘静鸣郑吉善程修知王林龙
- 该课题通过监测窒息(分重度、轻度组)、重症感染(分肺炎、败血症组)患儿90例,在其入院第一天及恢复期(病程第十天)抽取静脉血,经放射免疫法测定。并设立健康新生儿进行对照,结果有显著差异。该研究证明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与疾...
- 关键词:
-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血清血清甲状腺激素
- 人类微小病毒B19宫内感染与新生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观察人类微小病毒B19宫内感染(HPVB19)与新生儿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新生儿贫血、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性畸形、足月小于胎龄儿、早产儿共6组173例病理新生儿及48例正常新生儿的血清进行了HPVB19-IgM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HPVB19-IgM阳性率,病理组为29.48%(52/173),正常对照组为4.17%(2/48),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相对危险度(RR)=7.01。(2)HPVB19-IgM阳性率,新生儿贫血组为46.67%(14/30)、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组为26.67%(8/30)、先天性心脏病组为33.33%(10/30)、其他先天性畸形组为11.11%(2/18)、足月小于胎龄儿组为23.33%(7/30)、早产组为28.57%(10/3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05,RR=11.2;P<0.05,RR=6.4;P<0.005,RR=8.0;P>0.05,RR=2.67;P<0.05,RR=5.6;P<0.01,RR=6.86)。(3)6组新生儿疾病HPVB19-IgM阳性率及关联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新生儿贫血、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足月小于胎龄儿、其他先天性畸形。结论微小病毒B19宫内感染与新生儿贫血、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足月小于胎龄儿、早产的发生显著相关。
- 朱利华倪敏君杜建明郁玉波崔李宁卢文波胡微虹
- 关键词:微小病毒B19宫内感染新生儿疾病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的剂量、方法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GG)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川崎病患儿,根据不同的IVGG治疗方案分为A、B、C 3组。A组32例,常规应用IVGG 0.4g.kg-1.d-1,qd,连用5d,静滴;B组20例,应用IVGG 1.0g.kg-1.d-1,qd,连用2d,静滴;C组28例,应用IVGG 2.0g.kg-1.d-1冲击量单剂,静滴。3组均联合应用阿斯匹林片抗凝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肯定。但IVGG大剂量1.0g.kg-1.d-1(连用2d)或2.0g.kg-1.d-1(单剂)对缩短热程、降低血沉和血C-反应蛋白(CRP)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静滴0.4g.kg-1.d-1(连用5d),而单剂2.0g/.kg-1.d-1与1.0g.kg-1.d-1连用2d相比,前者血沉、CRP恢复更快。结论IVGG治疗川崎病急性期的疗效与所用方案有关,并存在浓度效应关系。单剂冲击量的血浆浓度在2.0g/kg时,对川崎病急性期主要指标均有最佳控制效应。3种疗法对防治心血管并发症作用确切。
- 朱春朱利华
-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类
- 加强门诊患儿预检分诊管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加强门诊的预检及分诊管理,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方法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合理有效防护;根据疫情发展趋势制定或调整预检分诊流程;掌握儿童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单独设置发热门诊,加强健康教育,保护易感患儿。结果发热门诊筛查发热患者16 659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5949例,其他传染病157例,来院就诊患儿均得到妥善诊治,发热门诊秩序良好,无传染病漏诊、漏报现象,无医务人员感染。结论有效的预检分诊管理体系和完善的工作流程,在门诊传染病防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叶鸣君朱利华胡静黄丽萍
- 关键词:预检分诊传染病
- 5岁以下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发病因素探讨
- 目的:探讨5岁以下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因素,为病因治疗与疾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53例为观察组,同期5岁以下普通下呼...
- 叶钦松朱利华
- 人类微小病毒B_(19)宫内感染的研究进展
- 2002年
- 朱利华骆纯才洪中立
- 关键词:人类微小病毒B19宫内感染致病机制
- 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观察
- 呼吸暂停易发生于早产儿,且是造成早产儿脑损害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治疗很重要,我院ICU使用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1对象:2002年6月-2004年12月住我院ICU符合新生儿原发...
- 朱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