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二涛

作品数:21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西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冶金工程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8篇复合粉
  • 5篇喷雾干燥
  • 4篇合金
  • 4篇复合粉末
  • 3篇形貌
  • 3篇硬质
  • 3篇硬质合金
  • 3篇碳化法
  • 3篇纳米
  • 3篇
  • 2篇前驱体粉末
  • 2篇纳米WC
  • 2篇粉末
  • 2篇高炉
  • 2篇WC
  • 1篇氮化
  • 1篇氮化硼
  • 1篇氮化硼薄膜
  • 1篇点阵
  • 1篇短流程

机构

  • 17篇江西理工大学
  • 13篇湖南顶立科技...
  • 10篇教育部
  • 3篇中南大学
  • 2篇东北大学
  • 2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北京有色金属...
  • 1篇福建金鑫钨业...

作者

  • 21篇朱二涛
  • 17篇郭圣达
  • 17篇羊建高
  • 11篇陈颢
  • 11篇吕健
  • 3篇张翔
  • 3篇吴杰
  • 2篇李福民
  • 2篇张雪辉
  • 2篇卢建光
  • 2篇吕庆
  • 1篇钟明龙
  • 1篇周阳

传媒

  • 5篇稀有金属与硬...
  • 3篇粉末冶金材料...
  • 2篇钢铁钒钛
  • 2篇有色金属科学...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功能材料
  • 1篇稀有金属
  • 1篇硬质合金
  • 1篇中国钨业
  • 1篇金属功能材料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炉喷吹煤气的煤造气试验被引量:1
2017年
为克服喷吹煤粉给高炉冶炼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由造气炉燃烧普通煤产生煤气,自风口喷入高炉替代喷吹煤粉的新工艺,研究工艺参数对煤造气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化剂流量增加,煤气中CO+H_2含量和煤气热值先升高后降低;CO+H_2含量和煤气热值随着反应温度、料层厚度、富氧率的增加而增加。当气化剂流量1.0 m^3/h、反应温度1 000℃、料层厚度1 000 mm、富氧率15%时,煤气质量达到最佳值,CO+H_2含量达到79.37%,煤气热值达到10 229.51 kJ/m^3。
朱二涛李福民卢建光吕庆
关键词:高炉喷吹煤造气气化剂料层厚度富氧率
非均匀结构硬质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4
2013年
综述了非均匀结构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非均匀结构硬质合金制备工艺影响因素多、过程复杂、产品显微组织结构难以精确控制等特点,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郭圣达吕健陈颢羊建高钟明龙朱二涛
关键词:硬质合金
WC-Co复合粉形貌遗传特性及粒度分布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以偏钨酸铵、可溶钴盐、有机碳为原料,经喷雾转化、煅烧、低温还原碳化制备WC-Co复合粉。对前驱体、复合粉物相组成、WC晶粒度、微观形貌、平均粒度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粉由WC和Co两相组成,WC晶粒度约为60 nm;前驱体粉末呈空壳球形结构,部分颗粒破裂;经煅烧后,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再经还原碳化处理,颗粒表面产生大量孔隙,形貌与前驱体相似,具有很好的形貌结构遗传特性;复合粉平均粒度比前驱体略有减小且粒度分布更窄;溶液浓度、给料速度越大,离心转速越小,则平均粒度越大;进气温度对粒度影响很小。
郭圣达羊建高朱二涛陈颢吕健
关键词:粒度分布
喷雾转换法制备纳米WC-Co复合粉末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14年
介绍了纳米WC-Co复合粉末喷雾转化制备方法,该方法具有流程短、组元分布均匀、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深入地研究,从而衍生出多种纳米WC-Co复合粉末制备法。
朱二涛羊建高邓军旺戴煜谭兴龙郭圣达吴杰
超细/纳米WC-Co复合粉末制备技术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14年
介绍了超细/纳米WC-Co复合粉末的主要制备方法:液相还原法、氧化-还原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和喷雾转化法,并结合笔者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喷雾转化法的研究现状,指出该方法具有流程短、粉末组元均匀化及晶粒纳米化等优点,但在粒度及形貌控制、组元迁移和低温原位还原碳化三个方面还需更加深入的理论研究。
郭圣达羊建高陈颢朱二涛吕健邓军旺
关键词:超细
直接碳化原位合成WC-Co复合粉的反应过程被引量:4
2015年
以偏钨酸铵(AMT)、可溶性钴盐、有机碳源为原材料,采用喷雾转化、直接碳化原位合成法,成功制备出WC-Co复合粉末。利用XRD、SEM等分析方法对粉末样品物相组成、微观形貌、粒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由于Co对W碳化的促进作用,在900℃时,W就被完全碳化为WC,远低于W正常被碳化完全的温度;W的碳化过程主要依靠钨粉颗粒表面与含碳气氛热解后沉积在钨颗粒表面上的碳元素的反应以及碳向钨粉颗粒内部的扩散来实现,属固-固反应;由于生成W2C的自由能比WC的更低,W很快先被碳化为W2C,然后再进一步碳化为WC;W/Co/C碳化反应体系沿WCo3,Co6W6C,W2C-Co,WC-Co步骤进行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体系可不经过前两步,而直接生成W2C-Co,再进一步碳化为WC-Co复合粉。
郭圣达羊建高陈颢朱二涛张雪辉
关键词:碳化吉布斯自由能
纳米WC-Co复合粉末形貌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4年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纳米WC-Co复合粉末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分别以偏钨酸铵(AMT)、可溶性钴盐、有机碳和超纯碳黑为原材料,采用喷雾转化和连续低温还原碳化法制备纳米WC-Co复合粉末,研究雾化转速、转化温度、碳源的选取对纳米WC-Co复合粉末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纳米WC-Co复合粉末呈空壳球形结构,晶粒尺寸在100 nm以下,壳体有大量孔隙并存在破裂现象,Co相以fcc结构存在。在一定范围内,随雾化转速降低,颗粒尺寸增大;随转化温度升高,粉末球形化程度降低;有机碳源制备的复合粉末比碳黑制备的颗粒尺寸更大,壳壁更薄。
郭圣达羊建高陈颢朱二涛吕健
关键词:形貌
直接碳化与煅烧-碳化工艺对WC-Co复合粉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以偏钨酸铵、醋酸钴、裂解碳为原料,配置成料浆,通过喷雾干燥-氢气还原碳化(简称直接碳化法)和喷雾干燥-氮气煅烧-氢气还原碳化(简称煅烧-碳化法)制备WC—Co复合粉。对两种工艺制备粉末的性能和形貌进行对比,发现直接碳化法制备的WC—Co复合粉的颗粒在10-100wm、平均粒度在50μm,大部分球形壳破裂,粉末仍然保持球形骨架,粉末松装密度小、流动性差;煅烧-碳化法制备的WC—Co复合粉末的颗粒度在10-50μm、平均颗粒度25μm,粉末球形度高、流动性好。将两种工艺制备的粉末制成YG6合金,对比发现直接碳化法得到WC—Co复合粉制备成的硬质合金硬度高、晶粒度小、密度高、孔隙度低、致密度高;将两种工艺制备的粉末进行热喷涂,发现煅烧-碳化法制备的粉末热喷涂时,涂层表面致密度高、WC保留率高、硬度高。
朱二涛羊建高郭圣达邓军旺谭兴龙吕健
关键词:硬质合金热喷涂
喷雾干燥-煅烧制备钨钴氧化物粉末的反应机理被引量:8
2015年
以偏钨酸铵(AMT)、醋酸钻Co(CH3COO)2·4H2O、有机碳为原料,通过喷雾干燥得到前驱体粉末,然后在氮气氛下煅烧制备钨钴氧化物复合粉末;并对AMT、醋酸钻及前驱体粉末进行TG-DSC-DTA分析,用XPS对钨钴氧化物粉末进行价态分析,以x射线衍射对钨钴氧化物粉末进行物相分析,用SEM对粉末进行形貌分析。结果表明:煅烧温度550℃、氮气流量6.5m^3/h、煅烧时间20min制备的钨钴氧化物粉末粒度为10~125μm,平均粒度为50μm,产物为裂解碳、WO3、CO3O4。此温度可避免AMT分解生成的WO3在水蒸气作用下生成钨水化物W02(OH)2;避免WO2(OH)2在H2作用下还原成w粉;及避免w粉沉积在早先被还原的w核上使w粉颗粒长大。
朱二涛羊建高戴煜张翔邓军旺郭圣达吴杰
关键词:偏钨酸铵喷雾干燥
粗晶硬质合金体积收缩率、冲击韧性和横向断裂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合金碳含量、烧结制度、钴含量、球磨球料比及球磨时间对粗晶硬质合金体积收缩率、冲击韧性和横向断裂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制度、球磨时间是影响合金体积收缩率的最主要因素;烧结制度、钴含量是影响合金冲击韧性的最主要因素;烧结制度是影响合金横向断裂强度的最主要因素。适当提高烧结温度、增加球磨时间及提高钴含量,可得到显微组织更好、缺陷更少的粗晶硬质合金,其致密度、冲击韧性和横向断裂强度均有提高。
郭圣达羊建高陈颢吕健朱二涛
关键词:致密度冲击韧性正交试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