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焰辉 作品数:32 被引量:135 H指数:8 供职机构: 佛山市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配合系统功能锻炼治疗老年Barton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配合系统功能锻炼治疗老年Barton骨折的疗效。方法:运用手法及小夹板固定,联合并功能锻炼治疗32例Barton骨折老年患者。结果:治愈13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对于老年人群,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仍为首选,同时配合系统功能锻炼指导,可得到较满意结果。 曾焰辉 陈凯 林丽敏关键词:BARTON骨折 正骨手法 功能锻炼 养血固肾汤辅助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延迟愈合的效果及对其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养血固肾汤辅助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延迟愈合的效果及对其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56例胫骨下段骨折延迟愈合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行植骨术,观察组(2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养血固肾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骨代谢指标。结果:术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21%,25/29)高于对照组(66.67%,18/27)(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高切和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钙(Ca)、磷(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固肾汤辅助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延迟愈合可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骨代谢水平,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周活龙 曾焰辉 符名赟 陈国涛关键词:胫骨下段骨折 植骨术 伤柏膏贴剂外敷治疗气滞血瘀型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伤柏膏贴剂外敷治疗气滞血瘀型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伤柏膏贴剂外敷;对照组予塞来昔布治疗,对2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4、12周,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Lysholm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伤柏膏贴剂外敷治疗气滞血瘀型骨性关节炎疗效肯定。 梁伟春 曾焰辉 彭映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气滞血瘀 天玑机器人辅助下螺钉固定治疗骨盆髋臼骨折56例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天玑机器人辅助下螺钉固定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玑机器人辅助下的螺钉固定的56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观察置钉位置,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曝光次数、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功能等结果。结果:手术时间为(48.69±16.78)min/枚,术中出血量为(17.72±7.79)mL/枚,曝光次数为(15.84±5.44)次/枚,手术切口为(1.15±0.75)cm。置钉满意率为89.8%,未出现医源性神经、血管及脏器损伤,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3~31个月,所有患者无骨折移位,无感染,并于术后3~6个月内骨折愈合。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分为(85.64±6.36)分。结论:天玑机器人辅助下螺钉固定微创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透视少,手术精确、安全,临床效果满意。 吴征杰 何影浩 曾焰辉关键词:骨盆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整体护理对股骨骨折手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究对股骨骨折手术患者采取整体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治疗的56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29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经过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比。结果经过调查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达到1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2.9%,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股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采取整体护理,能够加快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增强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瑞珍 李兰 曾焰辉 李灿辉关键词:股骨骨折 手术治疗 整体护理 中药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疼痛临床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转移性骨肿瘤疼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氨酚羟考酮片1片/次,1次/6h,同时根据患者NRS评分对给药剂量进行调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本院药剂科煎制的中药"扶正解毒散"。比较两组疼痛缓解率、体力状况评分、疼痛评分、镇痛药物的用量、爆发痛的发生次数和患者对镇痛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体力状况评分和镇痛效果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爆发痛发生率、治疗全程镇痛药物的用量和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疼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梁伟春 曾焰辉关键词:中药 转移性骨肿瘤 疼痛 通脉汤预防高危人群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通脉汤运用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高危人群的创伤后围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因外伤股骨闭合粉碎骨折的DVT高危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Ⅰ(三七丸+通脉汤)、Ⅱ(三七丸+速碧林)、Ⅲ(三七丸+速碧林+通脉汤)3组,每组30例。观察治疗后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内凝血因素指标变化、DVT发生率。结果经不同治疗后,Ⅰ、Ⅱ、Ⅲ3组临床疗效均有显著的效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Ⅱ组患者术后2d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C)含量较治疗前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3组患者术后2d及术后6d血液内凝血因素指标含量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d与术后用药6d血液D-D、PLC、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含量比较,绝大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通脉汤配合治疗的Ⅰ组和Ⅲ组患者手术后2d及术后6d血液内凝血因素指标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Ⅱ组。经不同方案治疗后,3组DVT发生率较为相近,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丸+通脉汤、三七丸+速碧林、三七丸+速碧林+通脉汤三种方法,均能够有效改善高危人群围手术期D-D、PLC、AT-Ⅲ、Fbg、FⅧ等血液内凝血因素指标水平,继而有效预防围手术期DVT的发生,临床效果均较为显著。 曾焰辉 梁伟春关键词:通脉汤 深静脉血栓 高危人群 围手术期 智能机器人辅助经皮固定骨盆骨折 2024年 [目的]介绍智能机器人辅助骨盆复位后经皮固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22年6月—2023年1月,15例骨盆骨折患者均接受了智能机器人辅助经皮固定治疗。术前采集患者骨盆CT资料,固定示踪器,将术中CT数据与术前CT图像配准后,分别在骨盆两侧置入相应的Schantz钉,通过规划设计复位路径后,机械臂自动运转将患侧骨盆移动到目标位置,实现骨盆闭合复位。最后根据骨盆类型采用空心螺钉、INFIX内固定等方式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339.9±116.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40.4±102.6)ml。残留移位平均(6.6±3.4)mm。Matta评分优良率为86.7%。[结论]机器人智能复位能够实现大多数移位性骨盆骨折的闭合复位,其操作安全、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王学霖 吴征杰 曾焰辉 李灿辉 周健生 洪石 司徒晓鹏 廖江波关键词:骨盆骨折 机器人 闭合复位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60例(SchazkerIV24例,SchazkerV型20例,SchazkerVI6例),外侧联合内侧做双切口,辅以克氏针固定,观察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52.3±3.5)rain,患者最早的负重平均时间为(6.1±2.1)周,骨折愈合时间为12—25周,1个月膝关节屈曲85~135,平均100.3;术后3个月膝关节屈曲90。~135。,平均118.0。,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曲95。~135。,平均125.0,术后1年膝关节屈曲120。~135。,平均124.0。,术后即刻、3个月及术后1年TPA及PA度数比较,无显著差异,伤口一期愈合率是95.0%,术后Rasmussen关节的功能评分优良率是83.7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满意,可以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 刘伟明 吴征杰 曾焰辉 刘远标关键词:锁定钢板 内固定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与传统透视下经皮骶髂螺钉置入的优劣分析 被引量:11 2022年 背景:骨盆骨折患者常伴有骶髂关节分离,而治疗此病症最为有效的手术方式便是置入骶髂螺钉。目前常用的置钉方式主要为手术医师在透视下徒手置入,准确性及安全性较差,且术后螺钉位置与手术医师的经验息息相关。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骶髂螺钉置入是近年来较为先进的手术方式,但因机器人造价较高,临床普及应用较为有限,因此,其手术安全性及可靠性目前存有较多争议。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骶髂螺钉置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佛山市中医院治疗的95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采用经皮骶髂螺钉置入48例,采用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47例,比较两组患者骶髂螺钉置入所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Matta评分、Majeed评分、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结果与结论:①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经皮骶髂螺钉置入组(P<0.05),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经皮骶髂螺钉置入组(P<0.05),经皮骶髂螺钉置入组内固定失效5例,骨折未愈合3例,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组骨折未愈合1例,以上失败病例最终通过更换内固定达到愈合;②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组Matta评分、Majeed评分、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优良率均明显高于经皮骶髂螺钉置入组(P<0.05);③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组透视时间为(7.2±1.5)s/次,明显短于经皮骶髂螺钉置入组(25.7±7.6)s/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机器人辅助下骶髂螺钉置入具有手术时间短、精确度高等优点。 李灿辉 吴征杰 曾焰辉 何影浩 司徒晓鹏 杜雪莲 洪石 何家雄关键词:骨盆骨折 骶髂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