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泗宇 作品数:40 被引量:148 H指数:7 供职机构: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阿托伐他汀基于血液流变学改善与侧支循环血管建立对高原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构建高原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探究阿托伐他汀对高原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44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n=8)、假手术组(n=12)、脑缺血再灌注组(n=12)和阿托伐他汀组(n=12)。除正常组外,低氧环境中,各组大鼠高脂血症模型构建成功后开始脑缺血造模。连续给药阿托伐他汀(10 mg/kg)4周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血检测血脂水平及血液黏度。取脑进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脑组织水肿程度检测,利用免疫组化检测神经血管新生,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原高血脂模型中各组大鼠血脂水平升高(P<0.05),血液黏度增加(P<0.05),阿托伐他汀连续4周给药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水平与血液黏度(P<0.05)。高原缺血性脑卒中大鼠中,与假手术组相比,中动脉栓塞模型没有影响大鼠血脂水平与血液黏度,但显著增加了大鼠脑梗死体积(P<0.05),提高了大脑含水量(P<0.05),最终导致神经功能损伤。阿托伐他汀则有效减少了大鼠脑梗死面积,降低了脑组织含水量并提高了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与此同时,阿托伐他汀给药有效提高了VEGF与BDNF表达水平,促进大鼠脑组织血管新生。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高血脂大鼠血脂水平,减少大鼠血液黏度,通过增加VEGF与BDNF表达水平,提高大鼠神经血管新生,减少脑梗死面积的同时改善高原缺血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 全佳 曾泗宇 胡楚璇 李穗华 赖玲林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血管新生 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药品保障模块化及品量研究 被引量:12 2015年 结合突发事件的特点,收集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处置突发事件类型、药品保障需求特征及各种应急保障中药品使用数据。结合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的任务目标,联系救援任务中药品的真实应用情况,运用模块化原理,根据药品需求的基本特征,确定药品保障模块的种类、数量标准。利用各模块对应的疾病类型比例,结合治疗药品的平均日用量以及平均用药时间,计算出100名伤病员每天所需的药品数量,初步构建了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药品保障品种、数量及模块库。为紧急医学救援实现科学救援、精确化保障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 卢慧勤 曾泗宇 郑妮 张聪 田军章关键词:救援 突发事件 药品保障 模块化 结合引导抗感染治疗思维的PBL教学方法在抗感染临床药师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设置系统的引导抗感染治疗思维的问题并以设定的系统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在抗感染临床药师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2020年在两家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培训的16名抗感染专业培训学员,按照同期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即PBL教学组(n=8)和传统教学组(n=8),在完成临床科室轮转后,分别对两组学员的综合理论知识、病例分析、会诊能力、沟通能力进行评估。结果:PBL教学组综合理论基础知识分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93.6±4.3 vs 85.0±5.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病例分析分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93.2±2.6 vs 85.7±3.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会诊能力分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92.7±5.2 vs 75.8±2.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沟通能力分分别为92.5±1.3和91.7±1.2(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抗感染临床药师培训教学中,设置引导抗感染治疗思维的问题,并以已设定的系统问题的PBL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接受PBL教学法的培训学员更能自信、精准、高效地诊治临床感染病例,值得在抗感染临床药师培训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杨妍 黄惠萍 吴朝晖 吉家兴 张聪 梅清华 曾泗宇关键词:PBL教学方法 临床药师培训 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致双侧正中神经损害 2015年 1例50岁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患者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及大网膜部分切除术后接受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紫杉醇198mg、卡铂395mg静脉滴注,第1天;21d为1个周期)。第3周期化疗静脉给药后,患者出现双手手指麻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放射至肘关节。给予口服卡马西平和甲钴胺后未缓解。考虑患者症状与化疗药物有关,暂停辅助化疗,给予泼尼松、瑞巴派特、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甲钻胺等对症治疗。14d后,患者疼痛症状减轻。半年后随访,患者右侧大鱼际肌轻度萎缩,双侧食指和中指掌面感觉减退。 杨水源 吴宏 曾泗宇 童艳丽 梅清华关键词:紫杉醇 卡铂 住院病历合理用药量化评分体系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建立住院病历量化评分体系,探讨其对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方法:根据国家药事管理相关规定及合理用药相关知识,结合医院实际,建立10大项34小项合理用药量化评分表。由临床药师对住院病历合理用药情况进行量化评分,并就点评结果与临床医生进行反馈交流及干预,对严重不合格病历的责任医师进行必要处罚。以半年为一个评价周期,观察评分体系对用药合格情况及主要不合理用药项目的影响,评估该评分体系的实际价值。结果:应用该评分体系两年来,住院病历合理用药的合格率由57.2%提升到80.6%,不合格率由23.3%下降到7.2%;各项主要不合理用药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临床医师反馈率由16.7%上升到40%,对用药点评意见的采纳率由29.4%提升至85%。结论:该住院病历合理用药量化评分体系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临床医师认可度及参与度较好,能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杨妍 曾泗宇 丁淼 梅清华关键词:住院病历 合理用药 量化评分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小凹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2007年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或肥大过程中是否伴有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是否涉及到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小凹蛋白1和caspase-3的变化。方法采用贴块法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或肥大型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血管紧张素Ⅱ刺激静止期血管平滑肌细胞24 h建立。用噻唑蓝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吖啶橙/溴化乙啶染色观察细胞及细胞核形态改变,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不同状态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小凹蛋白1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能降低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增殖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代谢活性、细胞周期增殖指数(P<0.05);形态学及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增殖型血管平滑肌细胞无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同时发现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小凹蛋白1的表达增加,而对caspase-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能显著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但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较小;其抑制增殖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可能与增强小凹蛋白1表达有关。 邓水秀 曾泗宇 任俊芳 郑元斌 廖端芳 秦旭平关键词:药理学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小凹蛋白1 我院质子泵抑制剂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笔者所在医院质子泵抑制剂门诊和病历医嘱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9月1日至30日含质子泵抑制剂的处方和医嘱16837 条,从用法用量、适应症等方面分析其使用的合理性。结果:不合... 曾泗宇 张霞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 合理用药 CGRP通过抑制p38MAPK/NOX4通路保护氧化应激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对p38MAPK/NOX4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s),外源性给予过氧化氢(H2O2)或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为氧化刺激因素,CGRP作为保护剂处理细胞。噻唑蓝比色法(MTT)观察HUVECs活力;流式细胞仪(FCM)观察分析HUVECs增殖指数的改变;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p38MAPK、NADPH氧化酶4(NOX4)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500μmol/L H2O2或100 nmol/L AngⅡ能浓度依赖性地降低HUVECs活力和增殖指数(PI);CGRP可以显著增加HUVECs活力和及其PI。同时,H2O2、AngⅡ均能诱导p38 MAPK磷酸化,并能上调NOX4蛋白和mRNA表达,p38 MAPK阻断剂能部分增强CGRP抑制AngⅡ或H2O2诱导的NOX4的表达。结论 CGRP对内外源性的氧化应激损伤HUVECs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NOX4信号通路有关。 欧奇林 曾泗宇 骆竞妃 彭虹艳 洪陈亮 曾高峰 秦旭平关键词:氧化应激 内皮细胞 吴茱萸次碱对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吴茱萸次碱在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2K1C)中的降压效应及血管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其抗高血压机制是否涉及到辣椒素敏感的感觉神经系统和血管肽酶C(PRCP)的变化。
方法:以SD大鼠建立2K1C高血压大... 曾泗宇关键词:高血压 吴茱萸次碱 降压作用 文献传递 甲巯咪唑致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被引量:2 2016年 1例52岁男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术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给予甲巯咪唑(10 mg,2次/d)和普萘洛尔(10 mg,3次/d)鼻饲。第4天,患者颈部、躯干、双上肢前臂出现散在红色丘疹,甲巯咪唑剂量减半,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2次/d),鼻饲氯雷他定(10 mg,1次/d)。第6天患者面部、颈部新发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躯干、颈部可见水泡形成,伴高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气道充血、糜烂及血性痰液。停用甲巯咪唑,继续抗过敏治疗。第7天患者出现大面积表皮剥脱,诊断为大疱性表皮松解症,静脉滴注入免疫球蛋白(20 g,1次/d)和甲泼尼龙(60 mg,2次/d)。第12天,皮损创面渗液减少,停用人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予减量至40 mg,2次/d。1个月后,患者皮肤表皮基底呈鲜红色,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停用甲泼尼龙。6个月后,患者皮肤创面愈合,多处形成瘢痕。 杨水源 童艳丽 曾泗宇 梅清华 卢慧勤关键词:甲巯咪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