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喆昭

作品数:136 被引量:595H指数:13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0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8篇电气工程
  • 20篇电子电信
  • 9篇理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52篇神经网
  • 52篇神经网络
  • 31篇非线性
  • 21篇自耦
  • 18篇网络
  • 16篇电机
  • 16篇PID控制
  • 14篇电力
  • 14篇稳定性
  • 14篇鲁棒
  • 13篇鲁棒稳定
  • 13篇鲁棒稳定性
  • 13篇滑模
  • 12篇电力系统
  • 12篇永磁
  • 12篇最小二乘
  • 11篇递推
  • 11篇递推最小二乘
  • 11篇永磁同步
  • 11篇优化设计

机构

  • 120篇长沙理工大学
  • 19篇湖南大学
  • 12篇长沙电力学院
  • 4篇湘潭大学
  • 4篇湖南科技学院
  • 3篇国家电网公司
  • 3篇湖南文理学院
  • 2篇湖南商学院
  • 2篇娄底职业技术...
  • 2篇国网安徽省电...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邵阳学院
  • 1篇永州职业技术...
  • 1篇湖南省电力公...
  • 1篇贵阳供电局
  • 1篇国网湖南省电...
  • 1篇国网安徽省电...

作者

  • 136篇曾喆昭
  • 9篇王耀南
  • 8篇竺炜
  • 5篇李仁发
  • 3篇肖雅芬
  • 3篇黄辉先
  • 3篇王创新
  • 3篇郝逸轩
  • 3篇邱德润
  • 3篇马建伟
  • 3篇吕振梅
  • 3篇黄亚飞
  • 3篇吴亮东
  • 2篇刘理云
  • 2篇陈日新
  • 2篇刘立彦
  • 2篇盛立锃
  • 2篇谭永宏
  • 2篇扶蔚鹏
  • 2篇李桂梅

传媒

  • 11篇电力科学与技...
  • 8篇控制工程
  • 6篇控制理论与应...
  • 6篇测控技术
  • 6篇电力系统保护...
  • 5篇传感技术学报
  • 4篇物理学报
  • 4篇湖南大学学报...
  • 4篇空间控制技术...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3篇系统仿真学报
  • 3篇电气电子教学...
  • 2篇国外电子元器...
  • 2篇电子与信息学...
  • 2篇长沙电力学院...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2篇控制与决策
  • 2篇电路与系统学...
  • 2篇传感器与微系...
  • 1篇系统工程与电...

年份

  • 5篇2023
  • 12篇2022
  • 11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曲线拟合模型的电网基波测量原理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提出了基于代数多项式模型的电网基波测量原理,其主要思想是根据递推最小二乘法(RLS)优化计算代数多项式模型参数,使代数多项式模型能高精度拟合待测的电网基波信号,然后使用最速下降法迭代计算已拟合多项式模型的零点,并根据相邻两个零点的时间差得到待测基波的频率;再根据相邻两个零点之间的中点对应的拟合模型值即可获得基波的幅值;最后由第一个样本数据即可获得基波的初始相位。仿真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不仅具有很高的基波检测精度,而且具有很强的噪声免疫能力,因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基波检测方法。
刘理云曾喆昭
关键词:基波检测代数多项式
信息类课程群工程应用型教改探索与实践
2010年
针对信息类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教学、技能竞赛、考核方式以及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具体探讨了工程应用型教改的一系列举措,然后结合专业特色提出联合课程设计的教学建议,旨在探索一种适合信息类课程教学发展、适应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有效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信息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创新素质。
黄亚飞曾喆昭王创新
关键词:信息类课程工程实践
“信号、系统与控制理论”新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09年
针对"信号与系统"和"自动控制理论"等课程中许多知识相互重复的弊端,根据电子电气(EE)类各专业的教学实际,提出了将其科学地综合成"信号、系统与控制理论"新课程的具体方案,提出了依照"先信号、后系统,先连续、后离散"的顺序,按分析方法展开的知识结构,并在试验班的实践基础上,从节省总课时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两方面,进行了"信号、系统与控制理论"新课程的效果分析。
邱德润陈日新曾喆昭黄辉先
关键词:信号
同步发电机短路故障参数的扩充Prony算法辨识
2008年
针对同步发电机短路故障问题,在分析同步发电机短路电流信号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扩充Prony算法的同步发电机三相短路电流分段分析方法,建立了同步发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电路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到拟合误差曲线以及A、B两相短路电流的模态信息。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够有效的提取各相电流信号的幅值、频率、相位和阻尼参数等模态信息,信号拟合精确度在10-5以上,是一种有效的同步发电机短路电流分析算法。
刘立彦竺琳曾喆昭
关键词:同步发电机参数辨识短路故障
未知非线性系统的自耦PD协同控制方法
2022年
针对未知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难题,提出了一种具有全局鲁棒稳定性的自耦PD(ACPD)协同控制新方法。该方法使用了与被控对象模型无关的速度因子来构造ACPD控制器模型及其增益整定规则,不仅有效解决了PD控制增益的整定难题,而且使比例与微分两个不同物理环节紧密耦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功能各异而目标一致的协同控制核心。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了ACPD控制方法的有效性。ACPD控制方法在未知非线性系统控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程启芝曾喆昭程婷王风琴
关键词:非线性系统
不确定混沌系统的多项式函数模型补偿控制被引量:5
2013年
针对不确定混沌系统控制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共轭梯度法(conjugate gradient algorithm,CGA)的多项式函数模型(polynomial-basis-functions model,PBFM)的补偿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用PBFM对混沌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拟合,然后用拟合好的PBFM模型对不确定混沌系统进行前馈补偿控制.该方法的特点是不需要被控混沌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快速跟踪任意给定的参考信号.数值仿真试验表明了该方法不仅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而且具有较强的抑制混沌系统参数摄动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曾喆昭雷妮盛立锃
关键词:混沌控制共轭梯度法
非匹配非线性系统的ACPID控制方法被引量:2
2022年
非匹配扰动是工程实际问题中常见的干扰类型,传统的控制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在此背景下,针对一类非匹配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基于自耦PID(ACPID)控制理论的控制方法。首先,将非匹配通道的外部扰动与内部状态定义为一个未知状态,同时将内部动态、外部扰动定义为一个总和扰动,从而将非匹配非线性系统映射为一个等价的未知线性系统。其次,构建一个受总和扰动反相激励的受控误差系统,结合ACPID控制理论设计ACPD控制器,构造闭环控制系统模型,并分析闭环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性。最后,以二阶非匹配非线性系统为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ACPID控制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和稳态性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抗扰动鲁棒性和快的响应速度,在电力、交通、航空航天等广泛领域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黄丹许惠清庄磊曾喆昭
不确定混沌系统同步的自耦PID协同控制方法
2022年
针对不确定混沌系统同步问题,研究了一种自耦PID协同控制方法。该方法将系统动态和内外不确定性定义为总和扰动,从而使非线性不确定系统变换为线性不确定系统,进而构建了总和扰动激励下的动态误差系统,据此设计了由速度因子为内在联系的自耦PID协同控制器模型,并建立了增益整定规则。理论分析证明了自耦PID闭环控制系统不仅具有全局渐近稳定性能,还具有良好的抗总和扰动鲁棒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自耦PID协同控制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抗总和扰动鲁棒性良好等诸多优点。自耦PID协同控制器模型有效解决了传统PID控制增益整定难题,在未知复杂系统控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苏杰曾喆昭熊屹林
直驱型PMSM风电系统MPPT的准PI扰动感知控制方法
针对传统PID存在参数整定的困难,国内外众多学者将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融入到PID框架之中来提高其性能,如自适应PID、非线性PID、模糊PID、神经元PID、专家PID等。各种改进型PID尽管解决了参数整定难题,却仍然存...
曾喆昭
文献传递
基于正交基神经网络算法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被引量:8
2007年
为了改善多个同类传感器检测目标参数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正交基神经网络算法,用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的神经网络算法对各传感器的量测数据进行处理,并用神经网络输出结果的平均值来实现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给出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仿真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递推最小二乘法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正交基神经网络算法是有效的.
曾喆昭王耀南
关键词:数据融合神经网络递推最小二乘法多传感器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