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东

作品数:15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病理
  • 5篇临床病理
  • 5篇艾滋病
  • 4篇综合征
  • 4篇淋巴
  • 4篇免疫缺陷
  • 4篇结核
  • 3篇血吸虫
  • 3篇缺陷综合征
  • 3篇吸虫
  • 3篇细胞
  • 3篇淋巴瘤
  • 3篇免疫缺陷综合...
  • 3篇获得性
  • 3篇获得性免疫
  • 3篇获得性免疫缺...
  • 3篇获得性免疫缺...
  • 3篇HIV/AI...
  • 2篇多形
  • 2篇多形性

机构

  • 15篇复旦大学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15篇冯艳玲
  • 15篇曾东
  • 11篇郑叶
  • 7篇童海涛
  • 4篇王娜
  • 4篇卢洪洲
  • 3篇王迪
  • 2篇刘保池
  • 2篇杨月香
  • 2篇刘新
  • 2篇宋言峥
  • 1篇王立巍
  • 1篇樊贞瑜
  • 1篇李多多
  • 1篇程计林
  • 1篇张仁芳
  • 1篇唐荣
  • 1篇曹婕
  • 1篇陆基华
  • 1篇殷科珊

传媒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第二届京港感...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IV/AIDS非相关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分析
2013年
目的 探讨HIV/AIDS非相关霍奇金淋巴瘤(HL)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根据WHO(2008)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应用光镜、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FISH及原位杂交,并结合临床资料和文献复习对3例HIV/AIDS合并霍奇金淋巴瘤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例组织学形态均符合经典型HL,亚型为混合细胞型2例,1例为淋巴细胞消减型.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30、LMP1表达阳性,肝活检1例少数肿瘤细胞EMA、CD20及C D79α弱表达,Ki67增殖指数为60%~80%,LCA、CD15、CD68、PAX5、ALK、BOB.1、OCT2、CD3、p53均阴性;背景细胞可表达CD20、CD3、CD57、bcl-6.EBER原位杂交3例均阳性.FISH示IgH基因(14q32)重排1例.结论 在HIV感染者中,HL是最常见的AIDS非定义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组织学是诊断非HIV/AIDS相关HL的基础,结合免疫组化进行分型和鉴别诊断可以减少误诊的发生,FISH和原位杂交是辅助检测HL分子遗传学改变的技术手段.
冯艳玲王迪曾东郑叶卢洪洲
关键词:HIV霍奇金淋巴瘤原位杂交病理诊断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浆母细胞淋巴瘤伴结核感染及血吸虫病一例被引量:3
2015年
患者男,7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粪便带血1周,无疼痛,无排便习惯改变,无里急后重,无腹泻.患者1年前在上海市CDC确诊HIV抗体阳性,予HAART(司他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
王迪曾东郑叶冯艳玲
关键词:血吸虫病结核感染HIV抗体阳性排便习惯里急后重
艾滋病胃病患者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其组织CD4和CD8细胞表达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回顾分析艾滋病胃病患者胃黏膜幽门螺杆菌(且pylori)感染与患者胃黏膜CD4、CD8阳性细胞的关系。方法58例为2004-2011年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消化内科接受胃镜检查的艾滋病上腹疼痛患者,胃窦黏膜活检组织分别进行快速尿素酶和姬氏染色检测且pylori感染,HE染色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胃黏膜组织中CD4和CD8阳性细胞的表达,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CD4和CD8淋巴细胞。结果研究对象Hpylori阳性26例,阴性32例;且Fylori阳性和Hpylori阴性患者胃黏膜组织CD4阳性标志细胞的表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然而,HFylori阳性患者胃黏膜组织中CD8阳性标志细胞率显著高于且pylori阴性患者(P〈0.05);Hpylori阳性患者胃黏膜组织中CD8阳性标志细胞率又显著高于CD4阳性标志细胞;且pylori阳性和Hpylori阴性患者外周血CD8淋巴细胞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外周血CD4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存在差别,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感染HFYlori者其胃黏膜组织中CD8细胞表达水平高于Hpylori未感染者,但外周血CIM细胞数高于未感染者,其意义有待进一步探索。
李多多王立巍郑叶曾东黄绍萍樊贞瑜须亚红陆基华殷科珊唐荣曹婕张仁芳冯艳玲程计林
关键词:艾滋病CD8^+细胞CD4^+细胞
艾滋病合并肺外结核术后病理表现与脓毒症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肺外结核组织的病理表现及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原学及临床诊断为艾滋病合并肺外结核患者手术切取标本的病理表现和临床实验室资料。结果 45例艾滋病合并肺外结核患者的组织病理表现,有上皮样肉芽肿组术前脓毒症发病率34.4%,明显低于无上皮样肉芽肿组的脓毒症发病率69.2%(P<0.05),而在其他临床实验室特征方面无明显差异,上皮样肉芽肿与术前脓毒症二者之间具有负相关性(r=-0.318,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肺外结核组织病理表现与术前脓毒症发病率有关,其中上皮样肉芽肿能较好地反映艾滋病合并肺外结核术前脓毒症的发病率情况,对于术前脓毒症的诊断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当结核菌涂片或培养结果为阴性时,对及早地进行抗结核性脓毒症治疗以降低脓毒症的死亡率方面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刘新刘保池宋言峥冯艳玲曾东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外结核病理表现脓毒症
合并肛周疣状赘生物的男性HIV/AIDS患者肛周组织HPV感染情况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男性合并肛周疣状赘生物的HIV感染者肛周组织样本中HPV的感染率及其基因亚型。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6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HIV阳性男性肛周疣状赘生物患者的流行病学信息及病变组织石蜡样本,应用HPV分型检测试剂盒进行分型检测,对HPV的感染率及其基因亚型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入组201例患者,其中190例检测到21种HPV基因型别中的至少任意一种,任一亚型HPV感染率为94.5%(190/201);任一高危亚型(HR)感染率为51.2%,任一低危亚型(LR)感染率为92.0%。HR-HPV感染率最高的为HPV16,感染率10.9%;其他依次为HPV39(9.0%)、HPV58(8.5%)、HPV18(8.0%)、HPV51(7.5%)、HPV52(6.0%)和HPV66(6.0%)。LR-HPV感染率最高的为HPV11,感染率75.6%;其次为HPV6(34.8%)和HPV81(4.0%)。研究对象多重HPV感染常见,感染两种及以上亚型者占57.2%,但良性肛周疣状赘生物组与肛周肿瘤组在HPV感染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1,P=0.438)。结论本研究中男性合并肛周疣状赘生物的HIV感染者绝大多数感染HPV,多重亚型感染率和高危亚型感染率均超过一半,有必要针对该人群开展HPV预防干预。
郑叶刘星冯艳玲冯艳玲童海涛曾东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
艾滋病合并眼、胰腺和脾结核误诊为肿瘤3例临床与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少见部位结核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并通过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提高艾滋病合并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3年8月进行手术切除的3例艾滋病患者组织标本(包括眼、脾和胰腺),分别进行HE和抗酸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对其误诊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例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提示为实性占位,分别考虑为眼黑素瘤、胰腺癌、脾淋巴瘤的可能;术后病理形态学显示眼部组织除炎细胞浸润、坏死、少数巨噬细胞、类上皮细胞外,未见典型结核病变;胰腺、脾组织内炎细胞浸润,上皮样肉芽肿形成,脾脏见干酪样坏死灶。3例患者的病理标本抗酸染色均为阳性,病理诊断均符合结核。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多以不规则发热为主要表现,影像学检查不具备特异性,易造成临床误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和特殊染色技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应重视鉴别诊断。
郑叶童海涛曾东杨月香冯艳玲卢洪洲
关键词:艾滋病结核临床病理肿瘤
急性重型肝炎伴白色念珠菌感染一例
2011年
患者,女性,30岁。无明显诱因发热、呕吐3天入院,入院后体温39.3℃,出现肝性脑病,肾功能不全。体格检查: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肝掌(-),蜘蛛痣(-)。腹平软,未见静脉曲张,肝区叩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
冯艳玲曾东童海涛王娜
关键词:急性重型肝炎真菌病理
AIDS合并肺外结核病人术后病理表现与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艾滋病(AIDS)合并肺外结核病人外科术后的病理表现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45例经病原学及临床诊断为AIDS合并肺外结核病人,外科手术后切取标本的病理表现与外科治疗。结果 45例AIDS合并肺外结核病人,外科术后病理表现示抗酸染色阳性38例(84.4%),上皮样肉芽肿31例(68.9%),干酪样坏死28例(62.2%),炎细胞浸润25例(55.6%),凝固性坏死22例(48.9%),多核巨细胞19例(42.2%)。45例外科手术治疗病人术后随访2个月,全部治愈。结论 AIDS合并肺外结核病人外科术后的病理表现,主要以增生、坏死为主,常表现为抗酸染色阳性、上皮样肉芽肿、干酪样坏死等,外科手术治疗AIDS合并肺外结核具有良好的效果。
刘新刘保池宋言峥冯艳玲曾东
关键词:外科手术治疗病理表现
特殊染色技术在艾滋病合并真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探讨特殊染色技术在艾滋病合并真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1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确诊为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过碘酸希夫染色(PAS)和六胺银染色的病理资料,观察常见真菌在光镜下的形态.结果 20例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中,肺部隐球菌2例,皮肤、肺、腹腔肠系膜淋巴结马尔尼菲青霉菌3例,会厌、颈部淋巴结、口腔、腹腔及皮肤组织胞浆菌5例,上颌窦、肺及声带曲霉4例(合并结核3例),肝、咽、食道及胃部白色假丝酵母菌6例.HE染色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可见肉芽肿形成,凝固性坏死,真菌形态尚能辨认,但需仔细观察,否则易漏诊或误诊;PAS染色,真菌孢子和假菌丝呈亮丽的紫红色,细胞核紫蓝色;六胺银染色,真菌孢子和假菌丝呈清晰可辨的黑褐色.结论 除常规进行HE染色外,联合应用PAS染色和六胺银染色,有助于提高真菌的病理诊断率.
郑叶曾东童海涛杨月香冯艳玲卢洪洲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理诊断苏木素-伊红染色六胺银染色
HIV感染合并子宫颈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一例
2013年
患者36岁,因发现HIV阳性7年、不规则阴道流血2个月于2011年2月15日收入本院。患者曾于2011年1月25日在外院行宫颈活检术,术后提示宫颈鳞状细胞癌,可疑淋巴管浸润。
曾东蒋佩茹冯艳玲
关键词:HIV感染子宫颈不规则阴道流血HIV阳性宫颈活检术淋巴管浸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