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亚娟

作品数:18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启东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电图
  • 8篇心电
  • 8篇心电图
  • 4篇动态心电图
  • 3篇血压
  • 3篇高血压
  • 3篇病变
  • 2篇导联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心率
  • 2篇心率变异
  • 2篇心脏
  • 2篇血管
  • 2篇正压通气
  • 2篇睡眠
  • 2篇睡眠呼吸
  • 2篇睡眠呼吸暂停

机构

  • 18篇启东市人民医...

作者

  • 18篇施亚娟
  • 5篇张风雷
  • 4篇刘美群
  • 4篇姚红玉
  • 4篇樊春笋
  • 3篇杨娟
  • 2篇李晓峰
  • 2篇施羽
  • 1篇钱菁菁
  • 1篇陈松
  • 1篇鄢春喜
  • 1篇盛凯华
  • 1篇邢健红
  • 1篇卢春霞
  • 1篇薛学锋
  • 1篇卫东琴
  • 1篇袁佳平
  • 1篇周燕燕
  • 1篇龚海燕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系统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江苏实用心电...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3篇2019
  • 6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0
  • 1篇199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心电图异常的关联研究
2017年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心电图异常之间的关联。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6月启东市人民医院就诊并同时行大血管超声和心电图检查的786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计算大血管病变及心电图异常患病率,采用四格表和列联表χ~2检验评估大血管病变与心电图异常之间的关联。结果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786例,男性406例,女性380例。其中大血管斑块者共438例,患病率为55.73%;心电图异常者258例,患病率为32.82%。大血管毛糙组及斑块组的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大血管正常组,心电图异常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大血管病变分层后,各组心电图异常率的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及下肢血管病变与心电图异常之间存在正向关联,据此可采取针对性的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联合防控措施。
张风雷樊春笋姚红玉施亚娟邢健红
关键词: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心电图
Lown分级对室性期前收缩临床意义的估测价值被引量:2
1999年
根据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的Lown分级,对我院242例室早的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分析,从一个侧面反应Lown分级对室早临床意义的估测情况。认为:Ⅱ级以上的室早常属病理性,但分级中的RonT现象未必具有危险性。指出Lown分级中级别的高低对室早临床意义的估测价值是相对的。
施亚娟
关键词:室早LOWN分级室性期前收缩RONT舒张晚期T波
运动平板心电图在冠脉临界病变PCI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究冠脉临界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采用运动平板心电图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平板心电图结果将全部患者分为3组,阳性患者分为PCI组与非PCI组,阴性作为对比组,对PCI组患者实施PCI术治疗,非PCI组患者选择单纯的药物治疗,持续治疗24个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临床特诊情况予以分析。结果随访24个月后,PCI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5.00%,非PCI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36.36%,对比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0.83%,PCI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非PCI组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心电图对前降支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87.1%,特异度为80.3%;对回旋支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65.2%、特异度为81.3%;对右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89.6%,总敏感度为80.6%,总特异度为82.1%。结论冠脉临界病变PCI术采用运动平板心电图的应用效果显著,其可使对患者的冠脉功能予以有效评定,还可以当作此病介入治疗的重要指标。
刘美群施亚娟
关键词:运动平板心电图
启东地区2013年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临床指标的横断面分析
2017年
目的:观察启东地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并分析与高血压患病相关的临床指标。方法 :从2013年1—12月在启东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参加常规体检的人群中整群抽取7个单位体检对象的数据,采用SAS 9.3软件计算高血压患病率,Logistic回归计算各临床指标与高血压关联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共纳入体检对象4 889例,平均年龄(52.37±14.74)岁,高血压患病率为53.79%(52.40%~55.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男性体检人群,年龄>65岁、超重、肥胖、血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尿素氮升高、肌酐升高、空腹血糖升高、总胆固醇升高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OR及95%CI分别为4.807(3.949~5.853)、1.663(1.426~1.939)、3.310(2.558~4.283)、1.491(1.257~1.769)、1.291(1.118~1.491)、7.944(1.016~62.083)、2.314(1.775~3.017)、1.679(1.265~2.229);对于女性体检人群,年龄>65岁、超重、肥胖、血尿素氮升高、尿酸升高、三酰甘油升高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OR及95%CI分别为4.740(2.934~7.656)、2.548(1.810~3.587)、4.392(2.401~8.035)、1.806(1.318~2.474)、1.545(1.036~2.304)、2.320(1.244~4.325)。结论:启东地区体检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可根据男女各自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张风雷樊春笋薛学锋袁佳平姚红玉施亚娟
关键词:高血压
两种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诊断方法的临床比较
2019年
目的了解Ewing试验及心率变异性(HRV)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中的证据效率,为临床检测结论的判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科2015年3月前糖尿病档案管理数据库中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66例,平均年龄(60.5±7.2)岁。所有受试者在短期内接受两次Ewing试验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分析HRV指标,对比前后结论符合率;分析各自结论变化的特点。分类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 χ^2检验。结果①Ewing试验两次结果一致的比率为69%(69/100),心率变异性(HRV)检测两次结果一致的比率为74%(74/100);初始Ewing试验与心率变异性分析(HRV)结果一致的患者有64例,两者前后结论同步变化的有58例,两种试验结论变化不同步与年龄及性别无关;②分别比较Ewing试验与心率变异性分析(HRV)的前后结论,Ewing试验的结论未变化组(69例)与结论变化组(31例)间,乏氏动作反应指数结论变化(无变化42/11,有变化27/20),卧立位30/15值(无变化35/8,有变化34/23)结论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4、5.419,P=0.019、0.020<0.05),心率变异性分析(HRV)结论未变化组(74例)与结论变化组(26例)间比较,时域与频域结论一致(63/14)与不一致(11/12)的患者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6,P=0.001<0.05)。结论 Ewing试验和心率变异性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可重复性相近,心率变异性分析中时域与频域结论一致时其结果的可信度较高;运用Ewing试验对同一患者多次检查时当乏氏动作反应指数,卧立位30/15值结论出现偏差时,可能导致最终结论的异常,条件允许时,建议重复检测。
李晓峰施亚娟卫东琴施羽
关键词:心率变异分析稳定性
探析老年高血压血压晨峰(MBPS)与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血压晨峰(MBPS)与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MBPS值状况将患者分为晨峰组(n=60;MBPS≥23.6 mm Hg)和非晨峰组(n=60;MBPS<23.6 mm Hg),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及血压监测,统计两组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状况。结果晨峰组患者ST段改变发生率11%与非晨峰组2%相比明显较高(P<0.05)。晨峰组患者T波改变、ST-T改变发生率与非晨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晨峰组患者房速、室速、频发室性早搏、频发房性早搏发生率分别为25%、7%、2%、26%和40%与非晨峰组的5%、1%、1%、3%和8%相比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房室阻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血压晨峰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发生状况存在直接联系,可指导临床疾病防治。
施亚娟张风雷杨娟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血压晨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的RR间期表现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房颤动(房颤)者动态心电图的RR间期表现,包括特点、分布、影响因素等内容,为房颤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接受动态心电图的60例房颤患者的心电图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动态心电图RR间期最值(最长、最短)、发生时间、不同时间段(1.5秒、3.0秒为分界点)内的心率、最高/低心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R间期小于1.5秒16例(26.67%);RR间期大于2秒35例(58.33%);RR间期大于3秒5例(8.33%)。结论房颤患者RR长间期较常见,分布呈昼夜节律性,且RR长间期不受心脏大小、心功能等影响。
刘美群施亚娟
关键词: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RR间期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OSAHS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的生活质量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SF-36量表应用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合并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患者,进行生命质量评分,观察无创性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在其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71例确诊为OSAHS合并IHD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A组)和基础治疗组(B组)。A组在传统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整夜(每晚>7 h)的CPAP治疗,B组仅采用传统的内科治疗手段。在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应用中文版SF-36量表进行生命质量评价。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等,使用SPSS 18.0处理数据。结果:A、B两组患者的年龄构成比、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治疗前SF-36量表8个维度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治疗后基于SF-36量表8个维度分数、躯体健康得分、心理健康得分、总得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B组治疗前、后除精神健康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前后躯体健康得分、心理健康得分、总得分变化率分别为67.66%(74.22%)、26.67%(51.01%)、44.62%(51.57%),与B组的2.71%(13.22%)、5.00%(9.71%)、3.34%(10.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性CPAP治疗OSAHS合并IHD,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加强CPAP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娟盛凯华龚海燕周燕燕施亚娟
关键词: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缺血性心脏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SF-36量表
心梗三联指标辨识心源性胸痛患者接受急诊PCI的价值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评估心梗三联指标辨识心源性胸痛患者是否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价值。方法:70例于胸痛中心就诊并由心电图诊断为心源性胸痛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急诊PCI而分为PCI组和未PCI组各35例。比较两组心梗三联指标—血清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水平,计算心梗三联指标ROC曲线下面积及其预测后续是否接受急诊PCI的能力。结果:PCI组cTnI和CK-MB分别为2.000(7.2525)ng/mL和33.43(218.75)ng/mL,高于未PCI组的0.066(0.6255)ng/mL和5.10(8.9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MYO为258.00(846.570)ng/mL,高于未PCI组的81.72(240.955)n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cTnI、CK-MB及MYO预测急诊PC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6(0.618~0.853)、0.718(0.595~0.840)和0.623(0.488~0.759)。结论:心梗三联指标中,cTnI和CK-MB能有效辨识心源性胸痛患者后续是否接受急诊PCI,值得更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进行证实。
施亚娟陈松张风雷姚红玉樊春笋
关键词:心源性胸痛肌酸激酶同工酶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 :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某院收治的4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设为研究组,将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43例健康人设为参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均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束后,比较两组受检者Pmax(P波最大时限)、Pmin(P波最小时限)、Pd(P波离散度)和房性早搏的起源位置。结果 :检查的结果显示,与参照组受检者相比,研究组受检者的Pmax较长和其pd较大,其Pmin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者房性早搏起源位置的分布情况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受检者中,与房性早搏起源的其他位置相比,房性早搏的起源位置为左房上侧和右房上侧受检者所占的比例均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其Pmax、Pmin、Pd及房性早搏的起源部位,可为诊断其病情提供重要的依据。
刘美群施亚娟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