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敖海勇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新材料与器件重大专题资助项目福建省重大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化学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电气工程

主题

  • 4篇丙烯
  • 3篇溶胀
  • 3篇溶胀行为
  • 3篇碳纤维
  • 3篇凝胶强度
  • 3篇聚丙烯
  • 3篇丙烯酸
  • 2篇双极板
  • 2篇水凝胶
  • 2篇酸盐
  • 2篇碳纤维增强
  • 2篇纤维增强
  • 2篇聚丙烯酸
  • 2篇聚丙烯酸盐
  • 2篇互穿网络
  • 2篇极板
  • 2篇发泡
  • 2篇发泡技术
  • 2篇丙烯酸盐
  • 2篇丙烯酰胺

机构

  • 7篇华侨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9篇敖海勇
  • 6篇吴季怀
  • 6篇林建明
  • 3篇孙慧
  • 3篇唐群委
  • 3篇黄妙良
  • 2篇李爱菊
  • 2篇王彦明
  • 2篇王威强
  • 2篇阴强
  • 2篇童佳佳
  • 2篇夏利刚
  • 1篇林琳

传媒

  • 4篇功能材料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年份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石墨复合材料双极板的低温热模压试验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介绍了国外制备树脂/石墨复合材料双极板的研究结果。研究了低温热模压成型工艺制备酚醛树脂/石墨复合材料双极板,结果表明:酚醛树脂含量为15wt%时,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满足双极板的要求,但力学性能偏低。提出了碳纤维增强的解决方案,研究了碳纤维表面处理方法以及碳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对碳纤维进行液相氧化处理,碳纤维含量3wt%是综合性能较好的一种试验方案。采用低温热模压工艺制备低成本酚醛树脂/石墨复合材料双极板,双极板材料的性能突破必将促进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发展。
王彦明王威强李爱菊阴强夏利刚敖海勇童佳佳
关键词:双极板碳纤维
温度敏感聚丙烯酸盐/聚乙二醇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合成及重金属离子吸收被引量:11
2008年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新型两步水溶液聚合法合成出聚丙烯酸盐/聚乙二醇互穿网络(PAA/PEG IPN)水凝胶。对其溶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凝胶具有正温度敏感性,其LCST为25℃。基于聚丙烯酸盐与金属阳离子的络合作用,将该水凝胶用于重金属离子的回收。采用SEM、FTIR对其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
唐群委孙慧敖海勇林建明吴季怀
关键词:聚丙烯酸盐聚乙二醇温度敏感性
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石墨复合材料双极板的性能被引量:5
2006年
研究了碳纤维表面处理方法及其含量对碳纤维增强酚醛树脂/石墨复合材料导电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氧化处理碳纤维表面形成微孔和刻蚀沟槽,容易形成应力集中,复合材料的强度不高;空气加液相氧化处理填充了碳纤维表面的微裂纹,对复合材料有一定的补强作用;液相氧化处理有利于提高碳纤维表面活性以及碳纤维的均匀分散性,使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力学性能与导电性能;随碳纤维含量增多,材料电导率变小,材料强度开始增大,达到最大值后材料强度下降。对碳纤维进行液相氧化处理,碳纤维含量在3%~4%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导电性能最好。
王彦明王威强李爱菊阴强夏利刚敖海勇童佳佳
关键词:双极板碳纤维表面处理
新型互穿网络超大孔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水凝胶由于具有良好的吸水、保水及生物相容性等优良性能,在农业、工业、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倍受人们关注。与普通水凝胶相比,互穿网络超大孔水凝胶(SPIHs)具有较快的溶胀速率和良好的机械性能,成为当前研究的热...
敖海勇
关键词:水凝胶丙烯酸丙烯酰胺
文献传递
高压缩强度聚丙烯酸盐/聚硅氧烷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制备被引量:7
2007年
利用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的水解和缩聚,将其引入聚丙烯酸盐水溶液中,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出具有较高压缩强度的新型聚丙烯酸盐/聚硅氧烷互穿网络聚合物。压缩实验表明,压缩强度受KH-560用量,水凝胶溶胀率及交联密度的影响。由于含有离子性基团,该新型水凝胶具有pH敏感性。
唐群委孙慧敖海勇林建明吴季怀
关键词:聚丙烯酸盐聚硅氧烷水溶液聚合
新型互穿网络超大孔水凝胶的制备、性能及表征
以丙烯酸、丙烯酰胺为基体,以乙烯基吡咯烷酮为预聚体,利用新型两步聚合法和发泡技术,制备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互穿网络超大孔水凝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红外光谱 (FT-IR)和扫描电镜(SE...
敖海勇吴季怀黄妙良林建明
关键词:发泡技术溶胀行为凝胶强度
文献传递
聚(AA-co-AM)/壳聚糖IPN超大孔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2
2008年
以丙烯酸、丙烯酰胺为基体,壳聚糖为添加物,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戊二醛为复合交联剂,利用水溶液聚合法和发泡技术制备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壳聚糖互穿网络超大孔水凝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技术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水凝胶的溶胀行为和凝胶压缩强度。实验结果表明,该互穿网络超大孔水凝胶具有较快的溶胀速率和较好的凝胶强度。
敖海勇黄妙良吴季怀林建明
关键词:互穿网络溶胀行为凝胶强度
新型聚丙烯酰胺/碳纤维/石墨导电水凝胶的制备被引量:3
2007年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丙烯酰胺为单体,碳纤维与石墨为导电填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酰胺/碳纤维/石墨高吸水性复合材料,吸水后形成导电水凝胶。考察了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吸水倍率及导电填料用量对凝胶电导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交联剂用量为0.06%(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为1.0%(质量分数),单体浓度为50%(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为80℃,导电填料为35%(质量分数)时,水凝胶的电导率最高可达4.32mS/cm。并采用FTIR及SEM对样品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
唐群委孙慧林建明林琳敖海勇吴季怀
关键词:碳纤维石墨高吸水性材料聚丙烯酰胺电导率
新型互穿网络超大孔水凝胶的制备、性能及表征
2007年
以丙烯酸、丙烯酰胺为基体,以乙烯基吡咯烷酮为预聚体,利用新型两步聚合法和发泡技术,制备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互穿网络超大孔水凝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技术对所得水凝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水凝胶的溶胀行为和凝胶强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水凝胶具有相互连通的孔结构,溶胀行为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以新型两步法制备的互穿网络结构(IPN),大大提高了超大孔水凝胶的强度,新型两步法是制备IPN的有效方法之一.
敖海勇吴季怀黄妙良林建明
关键词:发泡技术溶胀行为凝胶强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