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卓萌

作品数:1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存在主义
  • 4篇小说
  • 3篇存在主义思想
  • 2篇游戏
  • 2篇索洛
  • 2篇托尔斯泰
  • 1篇地下室
  • 1篇伊万诺夫
  • 1篇永恒
  • 1篇宇宙
  • 1篇原子
  • 1篇拯救
  • 1篇政教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矛盾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大家...
  • 1篇水利
  • 1篇水利建设
  • 1篇水利建设资金

机构

  • 14篇黑龙江大学

作者

  • 14篇戴卓萌
  • 1篇郝斌
  • 1篇朱晓红

传媒

  • 5篇外语学刊
  • 3篇俄罗斯文艺
  • 3篇俄罗斯学刊
  • 1篇俄罗斯东欧中...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中外文化与文...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索洛古勃长篇小说《编织的传说》中的两个世界
2012年
综观索洛古勃的创作,人与世界、自由与创造构成其作品的核心。人和世界是索洛古勃观照的基本对象,自由是作家所探索的人的本质特征,创造则是作品人物自由的集中体现,构成人和历史意义之所在。人作为存在的主体,受到来自几乎是整个外部世界的限制。人自身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不断冲破种种限制。在长篇小说《编织的传说》中,索洛古勃揭示了人如何运用创造的意志建立一个完美的世界以实现最高的理念。在奋起反抗并否定虚伪的"现象世界"和沉沦生活的同时,索洛古勃预言了另一个理想的彼岸世界的存在。两个世界内涵的对照构成作家象征主义创作的典型特征。
戴卓萌
2000—2014年哈萨克斯坦矿产勘探、开发及投资述评
2016年
苏联时期"社会主义大家庭分工"理论造成了各加盟共和国内部经济部类和区域的非均衡发展,哈萨克斯坦的经济状况同样如此。作为苏联主要畜牧业和第二大农业发展基地,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农业每况愈下。私有化造成农业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大量缺乏,农业赖以生存的水利设施(主要是水库和输水干渠)由于缺乏资金损坏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哈萨克斯坦不再像苏联时期担负各地区农牧产品的供给,农业生产规模日渐趋小。
戴卓萌郝一帆
关键词:苏联时期矿产勘探水利建设资金非均衡发展内部经济社会主义大家庭
《彼得堡》的存在主义与现代性
2014年
安德列·别雷是俄国象征主义主要理论家和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彼得堡》的特殊意义在于作家敏锐地捕捉并展示了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俄罗斯文化观念中人的危机这一现代性主题。别雷选择1905年十天之内的彼得堡这一独特时空,通过现代性语境下人的意识危机的书写,通过对小宇宙和大宇宙关系的研究揭示了本体论的人,凸现出鲜明的存在主义的意识,从而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戴卓萌
关键词:存在主义宇宙疯狂
什梅廖夫小说题目的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伊·谢·什梅廖夫(1873—1950年)是俄罗斯第一代侨民浪潮中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充满了对人民的命运和俄罗斯未来的忧虑,试图探索找到一条化解社会矛盾、消除精神道德冲突的可能途径,概括了作家半个世纪以来对人类社会的思考,是作家关于俄罗斯、俄罗斯人及其在尘世的意义及作用的观察与沉思的结晶。什梅廖夫的小说题目起着有机的、提纲挈领的作用,蕴含着作品的深层思想。本文拟通过对《啜不尽的酒杯》、《死者的太阳》、《上帝的夏天》、《天国之路》等作品题目的研究,揭示什梅廖夫小说题目内在的语义。
戴卓萌
关键词:俄罗斯人俄罗斯文学社会矛盾俄罗斯历史祖国母亲
纳博科夫的两重世界被引量:3
2014年
20世纪20至30年代,俄罗斯文学中的存在主义意识在弗拉季米尔·弗拉季米罗维奇·纳博科夫的创作中达到顶峰。对于纳博科夫的存在主义小说,其艺术世界构思的全部奥秘蕴含在作者创作诗学的两重世界中。这一两重世界由各种相互对立的因素结合而成。本文通过探析纳博科夫的小说《眼睛》、《绝望》和《卢仁的防守》中的存在主义因素,旨在弄清纳博科夫的创作实质。
戴卓萌
关键词:存在主义游戏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存在主义思想——以《地下室手记》为例
2014年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反映了其对危机四伏生活的感受。作家以研究人为己任,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世界中,不仅人与社会、人与人,而且人与自我之间不断发生碰撞。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经验与20世纪的思想意识最为接近,并成为存在主义文学的典范,对存在主义文学的形成影响巨大。可以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对人和世界的思考拉开了20世纪意识的帷幕。
戴卓萌
关键词:存在主义
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宗教存在主义意识——谈托尔斯泰创作中的“死亡”主题被引量:9
2005年
2 0世纪存在主义世界观面临的任务是还人以个人意识。俄罗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早在19世纪 80年代就以其天才的感悟力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先于其他作家完成了从个别主人公的命运向人的存在化理念的转变 (从《三死》到《伊万·伊里奇之死》)。从《战争与和平》到晚期的《疯人日记》、《伊万·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谢尔基神父》乃至《复活》等 ,生存与死亡、界限等问题始终贯穿于托尔斯泰的创作中 ,并最终以作家特有的、宗教的方式得到解决。本文拟从作家作品中对“死亡”的描写入手 ,来探讨作家展示给读者的存在主义意义上的“存在”、“生存”与“死亡”
戴卓萌
索洛古勃与西方存在主义作家之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俄罗斯白银时代作家Ф.К.索洛古勃在其创作中将世界、上帝和人的相互关系的问题置于存在主义的框架中进行思考。在索洛古勃的作品中,物质世界暂短的存在无法自我完善,臻于完美。真正的存在必须通过创造因素的参与获得。创造性的存在成为主人公自我追求的终极。本文试图通过对索洛古勃作品的分析以及与萨特、加缪等西方存在主义作家作品的比较,以揭示索洛古勃创作中"存在"的实质。
戴卓萌
关键词:永恒
论托尔斯泰小说《克莱采奏鸣曲》中的存在主义思想被引量:1
2013年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一些作家开始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出发重新思考个性问题。界限问题是存在主义意识问题之一。伟大的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关于界限问题的艺术形式的寻求过程中,创作出《三死》、《伊万·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等一系列优秀小说。《克莱采奏鸣曲》"也许是列夫·托尔斯泰最令人费解的作品了"。作家直接将自己置于20世纪哲学和艺术的语境中,小说表现了作家对两个时代(古典主义哲学时代和存在主义哲学时代)在艺术方面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复杂的辩证关系的思考过程。《克莱采奏鸣曲》印证了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传统框架中存在主义意识日趋成熟。
戴卓萌
关键词:托尔斯泰存在主义
论格·伊万诺夫的小说《原子的裂变》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2013年
格奥尔吉·弗拉基米罗维奇·伊万诺夫的小说《原子的裂变》浓缩了存在主义的中心思想和精髓。主人公在混乱的世界和碌碌无为的生活中感到了生存的危机。然而,他的心灵却如同一个即将裂变的原子,隐藏着一股随时欲暴发的力量。对人类生存和荒谬世界的认识,关于传统信仰和欧洲文明根基崩溃的看法,对人命定的生存强烈的反抗,这一切使《原子的分裂》与萨特的《恶心》在哲理性、形象性和主题方面具有许多共同之处。
戴卓萌
关键词:存在主义裂变孤独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