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力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低血压
  • 1篇动脉
  • 1篇多糖
  • 1篇心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血性
  • 1篇血压
  • 1篇移动抑制因子
  • 1篇哲学
  • 1篇思维
  • 1篇女性冠心病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心肌
  • 1篇缺血性心肌病
  • 1篇主动脉
  • 1篇主动脉瘤
  • 1篇主动脉瘤破裂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移动

机构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戴力
  • 2篇王东侠
  • 1篇李磊
  • 1篇张波
  • 1篇刘岩
  • 1篇臧鹏
  • 1篇潘永泉
  • 1篇张东明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黄芪多糖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同期ICM患者103例,包括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黄芪组5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黄芪多糖,隔日1次,250 mg/次,两组均药物治疗20天判定治疗效果;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心搏量(SV)等;24 h动态心电图测定Q-T间期离散度(Q-Tcd);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结果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85.7%,黄芪组分别为32、19例和9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VEDD均显著降低(P均<0.05),FS和SV均显著升高(P均<0.05);黄芪组6MWD和LVEF均显著增高(P均<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黄芪组治疗后6MWD明显增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Q-Tcd、血清MIF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黄芪组则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黄芪多糖能改善ICM患者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为缩短Q-Tcd以及下调血清MIF水平。
戴力王东侠刘岩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黄芪多糖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Q-T间期离散度
浅谈女性冠心病认识中的辩证思维被引量:4
2016年
美国心脏学会新发布的一项关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科学声明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女性的首要死因,女性冠心病症状不典型,在危险因素、机制、诊断等方面与男性均存在明显的差异,由于我们对女性冠心病的特点认识不足,临床上常常出现诊断及治疗的不足,而哲学原理作为一种辩证思维,可以指导我们对女性冠心病特点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
王东侠戴力张波
关键词:女性冠心病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维
腹主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讨论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主动脉瘤破裂手术患者42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术前合并症、年龄、性别、手术时间、输血量、低血压情况等因素,总结影响腹主动脉瘤破裂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0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死亡,病死率为47.62%。单因素分析表明:冠心病、COPD、肾功能不全、年龄≥70岁、瘤体直径≥5cm、术前低血压情况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其P值分别为0.023、0.009、0.023、0.009、0.013、0.037,均小于0.05;多因素分析则表明:年龄≥70岁、低血压持续时间≥2h、术前冠心病是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老人、低血压持续时间过长以及术前合并冠心病对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手术预防具有较强的干扰。通过有效预防低血压,可以较好的提高手术效果。
李磊潘永泉戴力臧鹏张东明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破裂低血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