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
- 作品数:24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贵州省省长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镜像的阅读被引量:1
- 2005年
- 在现当代这一特有的语境中,对艺术的阅读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元化”在削减理性(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时候,“观察视点”的多样、多元性将阅读带入到了一个多彩的“视界”中。在这里,我想通过“镜像”这一造型艺术所呈现的视觉对象的知识考察,去获取一种虽然有限、却是有效的阅读途径。让这种阅读将我们带入法代的语境之中去认知艺术和我们都处于的这个“当下”。
- 徐浩
- 关键词:镜像艺术
- “造化”为法——释读明清画学思想之一种被引量:1
- 2007年
- 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表明了“造化”与“法”有极深的关联。明清两代画论在关于“摹拟”的讨论中,提出并论证了以“造化为师”的画学思想。只因“四王”等人在艺术实践上“食古不化”的影响太过强烈,导致后人的辨析与认识难以寻绎出这一可贵的画学思想。“造化为师”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从学理上对“摹古”思想的抗辩和反驳,更在于启迪了“法自我立”“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等画学思想。这一“文本”的阅读,将有裨于对明清两代画史的认识与评价。
- 徐浩
- 关键词:摹拟造化
- 从人物到山水——文化嬗变与美学影响
- 2007年
- 中国传统绘画由人物到山水的画体演变,首先源于文化的嬗变。由儒到释、道、玄学。人文关怀则表现为由追求事功变为对人格品味价值的诉求。山水画体的出现,正应和了这种选择,更为纯粹的山水画的审美意趣和审美评价标准随之出现。
- 徐浩
- 关键词:文化嬗变山水画中国传统绘画人文关怀审美意趣
- 迁徙·寻找——谈《三峡好人》中影象与声音的纪实风格被引量:1
- 2007年
- 电影《三峡好人》以"寻找"精神家园为主题和线索,以影象片段和声音为载体,表达了导演贾樟柯对于三峡两岸在迁徙中失去家园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内心感受和真实记忆的关注与思考。
- 徐浩
- 关键词:迁徙影象声音
- 贵州省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的调查与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现实因素影响,贵州省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所形成的现实关联较为特殊,其关系的处理也极为重要。经济发展水平是文化建设发展的主要制约之一,而旅游发展的方式、手段又成为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将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都推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以安顺、赤水和黎、从、榕三个地区为调查研究重点,是因为:第一,它的基层性和建设、发展的基础性。第二,代表性。这三个地区"生态"(或"原生态")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共同关注的焦点,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发展旅游的重要突破点。其关系表现更典型和集中。
- 徐浩王宇红黄逢祥
- 关键词:文化建设旅游发展整体性
- 略论“书画本来同”
- 2000年
- 中国书法与绘画由于在工具、艺术文化观上有较多的相同相似之处,并且同源,所以就有了“方知书画本来同”的说法。这种观点的提出,当是有条件的。同源未必同流,近似未必同一。就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发展和流程来看,书与画同源而异出,差异性大于同一性。其相交点在于“形”上:绘画必须依其形而求其神,未有置形于不顾者;而字却可在形体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在这一变化和可变的“形”的基础上,去追求一种特殊的“形”上的“势”,以达到对书写手段和对象的艺术化处理。就此考察书与画二者的关系,只能得出二者之间只存在一般意义上的,不同艺术门类的相类或相近关系的结论。只不过,书与画的关系较之于其他更为特殊些罢了。
- 徐浩
- 悲剧与救赎被引量:1
- 2006年
- 哲学的辩证否定思想,使毁灭与失败产生了新的意义———将陷入毁灭和失败中的人类推向伟大。人在面临悲剧的时候将自己从中解救出来,这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和升华,更是一种对自身的救赎。而救赎资格和救赎可能性的获得,惟在于“文化”。“文化”作为悲剧冲突一方的永久性存在,以悲剧结局的形式所捍卫的,与观者在经验了悲剧感之后所升华的是同样的东西。而悲剧的历史发展,亦不过是一种文化的选择、放弃和寻找的过程。
- 徐浩
- 关键词:文化悲剧救赎
- 说“逸品”
- 2007年
- 以品目评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批评的一大特色。它的产生与魏晋时的人物品评有极大的关系。画史上,逸、神、妙、能四品品目的形成是在宋。在由品人之目,到衡艺之标准的转换中,自然包含了以人论画,以画论人的思想观念。也经历了由人画兼评到单纯品评绘画的发展。在艺术思想、作品批评中,品目的标准、内涵及其概念的厘定,是我们理解、认识前人画学思想的一个基本前提。
- 徐浩
- 关键词:绘画品目
- 贵州侗族代表性服饰的文化内涵探析被引量:4
- 2013年
- 贵州侗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为六洞地区(含九洞)、二千九、七十二寨(含四十八寨),这些头饰是承载了以萨母崇拜为根性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侗族族群认同的服饰呈现。
- 项锡黔徐浩杨安迪
- 关键词:头饰族群认同
- “艺术史论”课程体系改革思考被引量:1
- 2017年
- 艺术的根本问题之一是关于其"本体"和"价值"的讨论。本文在艺术学科新的发展空间和艺术教育内容、课程(知识)体系建构的平台和起点上,不仅对"艺术是什么"做出新的回答,更对艺术"为什么是"以及艺术的价值、作用进行回答。在当今艺术"语境"的观照中,艺术史论课程的教学、研究、及知识体系建构等实践,尽管是一个繁复的庞大工程,但是可以集中在两点上:一是关于艺术的本体的认知和态度,二是以这一基本点出发所产生或生成的关联而建构出的体系性或知识结构。对于其建构的完成,只能在基本事实、基本知识已然廓清的条件下,集腋成裘,逐步推进和完善。
- 周惠萍徐浩张文萍
- 关键词:艺术史论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