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学静
- 作品数:53 被引量:142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检测及临床意义
- 研究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免疫功能的异常可能与该病有着密切关系。Treg细胞作为一类关键免疫抑制细胞,可能在抗骨髓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针对临床MM患...
- 高硕徐学静王森丁海陈军浩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TREG细胞
- 文献传递
-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1例
- 2012年
-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1]。病原体是一种新发现的布尼亚科(Bunyaviridae)病毒,命名为新型布尼亚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蜱虫叮咬[2]。我院血液科于2011年11月诊断1例,报告如下。
- 徐学静夏永泉张葵
- 关键词:新型布尼亚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
- 干细胞标志物Nanog的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32
- 2009年
-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干细胞标志物Nanog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用RT-PCR和Real-timePCR检测62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anog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anog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1%(36/62)、9.7%(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Real-timePCR结果表明胃癌组织中Nanog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Nanog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状态相关,低、未分化组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但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Nanog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及其分化状态相关,可作为胃癌诊断的一个新的分子标志。
- 陈忠许文荣钱晖朱伟王胜步雪峰毛飞曹慧玲徐学静
- 关键词:胃癌NANOGPCR肿瘤干细胞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外周血Treg及Th1,Th2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细胞(Treg细胞)及Th1/Th2细胞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7例临床确诊ITP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及Th1/Th2细胞的比例,并与25例健康志愿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ITP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为(2.20±0.93)%,健康对照组为(2.99±0.45)%,ITP患者组Treg细胞低于健康对照组(t=3.820,P<0.01);ITP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Th1/Th2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h1=0.655,tTh2=0.467,均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减少,其对ITP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 高硕徐学静王森程莉陈军浩孙健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TREGTH1/TH2
- 血培养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及ESBLs编码基因的流行性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对2012年血培养分离121株大肠埃希茵的药物敏感性、产ESBLs情况及ESBLs编码基因blaCTX-M,bla-TEM和biaSHV的分布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血培养非重复分离大肠埃希菌121株,使用wHONET5.6分析耐药性;采用双纸片协同法确认试验筛选产ESBLs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DNA测序法分析产ESBLs茵中blaCTX—M,blaTEMt blasHV基因的流行性。结果121株大肠埃希菌对广谱青霉素和二,三代头孢菌素、左旋氧氟沙星及复方新诺明都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大于40%;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小于12%;121株大肠埃希茵中,86(88.7%)株产ESBLs,blaCTX—M,blaTEM和biaSHV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59.5%(72),38.8%(47)及4.1%(5)株;其中,2(1.7%)株细菌同时携带blaCTX,blaTEM和blaSHV基因,30(24.8%)株细茵同时携带blaCTX和blaTEM基因,1(0.8%)株细菌同时携带blaSHV和blaTEM基因。结论南京鼓楼医院血培养大肠埃希菌大多产ESBLs,以bla(CTX-M-14)的流行为主,对大多数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单环类等常用抗茵药物耐药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茵药物。
- 徐学静曹小利张之烽宁明哲周万青张葵沈瀚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血培养敏感性
- 肿瘤干细胞分离、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8年
- 徐学静许文荣
- 关键词: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肿瘤
- 免疫功能正常肺隐球菌病患者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的意义
- 2024年
-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正常肺隐球菌病(PC)患者血清隐球菌荚膜抗原(CrAg)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60例免疫功能正常P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清CrAg阴性和CrAg阳性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了解患者疾病转归。结果60例患者中,有13例咳嗽咳痰,5例咳嗽咳痰伴气喘,3例咳嗽咳痰伴胸痛,2例咳嗽咳痰伴发热,其余37例(61.7%)无明显临床症状。血清CrAg阳性患者46例(76.7%)、阴性患者14例(23.3%);血清CrAg阳性组和CrAg阴性组咳嗽、咳痰、胸痛、气喘、发热等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Ag阳性组多发结节比例(71.7%)高于CrAg阴性组(35.7%),单发结节比例(17.4%)低于CrAg阴性组(6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Ag阳性患者中有15例(32.6%)治疗6个月内血清CrAg转为阴性。结论血清CrAg检测可快速筛查免疫功能正常PC患者。建议动态监测此类患者治疗过程中CrAg滴度,结合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张燕郑洁刘佳星高硕徐学静刘畅曹小利周万青沈瀚
- 关键词:肺隐球菌病免疫功能
- 慢病毒转染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分离培养人骨髓来源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并进行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染研究。方法:采取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人骨髓MSCs。利用脂质体法进行慢病毒感染人骨髓MSCs。结果:分离培养出人骨髓来源的MSCs,并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慢病毒成功感染人骨髓MSCs。结论:获得人骨髓MSCs并进行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修饰,为间质干细胞基因工程和组织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 张徐钱晖朱伟曹慧玲徐学静司煜安王梅许文荣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慢病毒转染
- 血清转运RNA-LeuCAG-002与相关标志物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 2025年
- 目的分析转运RNA(ts)-LeuCAG-002与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D-二聚体(D-dimer,D-D)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胰腺癌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胰腺占位患者90例,根据病理结果是否良恶性分为良性胰腺占位37例,为对照I组;剩余胰腺癌53例,为观察组。另招募同期健康志愿者49例成立对照II组,比较各组受试者ts-LeuCAG-002、CA19-9、CA125、D-D、NLR水平,并进行胰腺癌诊断价值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ts-LeuCAG-002、CA19-9、CA125、D-D和NLR显著高于对照I组和II组(H=19.91,P<0.05;H=45.056,P<0.05;H=17.771,P<0.05;H=22.189,P<0.05;H=12.415,P<0.05),对照I组和II组血清ts-LeuCAG-002、CA19-9、CA125、D-D和NL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s-LeuCAG-002(OR=2.217,95%CI:1.184~3.821)、CA19-9(OR=1.106,95%CI:1.031~1.187)、CA125(OR=1.039,95%CI:1.000~1.089)是胰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研究结果表明,血清ts-LeuCAG-002表达水平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40。血清CA19-9、CA125、D-D、NLR的AUC分别为0.876、0.694、0.728、0.683(P<0.05)。5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43。结论血清ts-LeuCAG-002在胰腺癌中高表达,ts-LeuCAG-002、CA19-9、CA125、D-D和NLR具有一定的胰腺癌独立诊断效能,5者联合检测诊断价值均高于单项指标诊断,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对胰腺癌的诊断能力。
- 巫杰柏玉沈瀚徐学静
- 关键词:胰腺癌CA19-9CA125D-二聚体NLR
- 小型无绿藻引起的多发性皮肤感染1例
- 2024年
- 本文报道了1例经由小型无绿藻(Prototheca wickerhamii)所致的多处皮肤严重感染病例。通过对患者右手背糜烂处深部皮肤组织样本进行培养,在35℃体积分数5%CO 2环境中培养48 h后于血平板上可见白色干燥菌落生长,经革兰氏染色油镜下可见呈紫色球形或卵球形菌体。念珠菌显色平板上可见浅紫色奶油样菌落生长,经乳酸酚棉兰和钙荧光白荧光染色后于油镜下均可见桑葚胚状的内生孢子,最后该菌经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及VITEK MS质谱仪鉴定为小型无绿藻(P.wickerhamii)。临床医生根据病情及药敏试验结果,先后使用伏立康唑及伊曲康唑进行抗真菌治疗,病人皮疹明显好转并顺利出院。
- 刘佳星刘娅汀孟玲宁徐学静郭建张燕
- 关键词:皮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