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鸿
- 作品数:13 被引量:128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弱化对村级治理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村级选举解决了村民自治的合法性问题,但未提供治理的手段资源。当前基层治理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伴随一系列政策出台和农村现实问题的愈演愈烈,作为过去村级治理重要资源与手段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愈加弱化乃至虚置,这对村级治理造成重要影响,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基层村庄的善治需要坚实的产权基础;未来的土地制度安排,应该增强以集体土地产权为基础的"农民集体"权利。
- 徐嘉鸿
- 关键词:集体土地所有权村级治理
- 作为代际剥削手段的彩礼——转型期华北农村彩礼习俗嬗变研究被引量:24
- 2014年
- 彩礼是婚姻支付的重要形式,其变迁与农村社会的巨变紧密相关。进入新世纪后,华北农村的彩礼习俗发生了质变,彩礼本来是缔结婚约的标识物,也是代际之间均衡的财富转移方式,现在却变成了代际剥削的手段,子代借此向父代索要高额家庭财富,推动了彩礼数目的暴涨。彩礼性质的嬗变是家庭结构、家计模式和代际关系变迁合力型塑的结果,其中代际关系失衡是根本原因。
- 王德福徐嘉鸿
- 关键词:彩礼代际关系社会变迁
- 论集体土地所有权弱化及其对村级治权的影响
- 徐嘉鸿
- 关键词:集体土地所有权治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谐社会
- 乡村社会的国家政权建设与现代国家建构方向被引量:19
- 2014年
- 通过考察新中国国家政权建设的历史变迁可以发现,税费改革之前的乡村组织和乡村常规权力对乡村治理起到了主导型的支撑作用;税费改革之后,国家开始以弱化或绕开乡村组织及乡村常规权力的方式来提高国家基础权力在乡村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但国家基础权力的性质与乡村社会及乡村治理难以完全匹配,单向度建设往往造成乡村治理的诸多困局。鉴于乡村常规权力的性质与乡村社会及乡村治理可以有效契合,为推进乡村社会中现代国家建构,应重新重视和启动乡村常规权力建设,并使之与国家基础权力建设有效衔接。
- 韩鹏云徐嘉鸿
- 关键词:国家政权建设乡村治理
- 黄土高坡托起的圣仪:陕北左村祭仪变迁研究
- 2015年
- 从时间、空间、仪式、信仰、宗教权威、参与人员等六要素考察左村祭祖仪式的变迁。认为在黄土高坡这一古老地域文化的浸染下,左村的祭祖仪式虽然在流动性愈加强烈的社会中有一些形式上的适应性调整,但是仪式中所强调的血缘关系以及对祖先的崇敬始终在族人心中占据重要位置。以家族为主办单位的祭祖以形式之变为主,在信仰观念上仍以尊崇祖先为主导。同时,祭祖强调人伦道德,恢复的是做人的底线,这也是在相对失范的社会背景之下进行的"补救"措施。
- 徐嘉鸿
- 关键词:黄土高坡祭祖
- “信魅”、“祛魅”与“归魅”——基于白族村民宗教观念变迁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关于宗教的现代变迁,马克斯·韦伯提出了"世界的祛魅"的著名观点,在当前的研究中,"世俗化"也被认为是宗教变迁的普遍趋向。韦伯这种看法似乎脱不开单线进化论的嫌疑。通过大理周城两个具有一定典型性的白族村民DSS和YZY宗教观念的民族志描述与分析,认为在当代的现实生活中,宗教并没有随着科学的发展、经济理性主义的高涨而消失,白族基层民众的宗教观念深层存在着一种"信魅"与"祛魅"互融并存状态,以及"信魅—祛魅"或"祛魅—归魅"的变迁过程。
- 朱炳祥徐嘉鸿
- 关键词:白族宗教观念祛魅
- 文化解释的层叠结构——对一次田野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思考
- 2023年
- 围绕一次“知青”访谈的田野实践教学,阐述一个文化解释由“分层”的位置关系与“叠合”的结构关系共同组成的“层叠结构”。这一结构的第一层级是“知青―农民”的单一解释结构,第二层级是“学生―(知青―农民)”双层叠合的解释结构,第三层级是“老师—[学生—(知青—农民)]”多层叠合的解释结构。这种“层叠结构”的文化解释模式形成对格尔茨的“深描”理论的某种技术性补充。
- 徐嘉鸿
- 关键词:文化解释知识青年
- 论田野工作中的主体互动
- 2016年
- 以与大理周城白族村村民杨宗运先生的交往为例,从"互看"到"互识",又从"互识"到"互知"的相互理解与相互改变的过程中,阐述"自我"与"他者"在田野工作中互为主体性的复杂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进行自我观照的意义,进而从"人我相看中吸收教益",由此进一步理解田野工作的基本性质与路径。
- 徐嘉鸿
- 关键词:主体互动
-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中农现象——基于赣北Z村实地调查被引量:27
- 2012年
- 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和土地加速流转的背景下,耕种一定规模土地、并作为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中农,因其与土地等资源密切关联,成为维持农村秩序的重要力量,形成了当前乡村社会特有的中农现象。从中农的产生、特点及其与土地关系的分析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农对村庄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土地使用效率、村庄治理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 徐嘉鸿
- 关键词:土地流转中农乡村治理
- 富人治村:探索中国基层政治的变迁逻辑被引量:37
- 2014年
- 富人治村作为中国基层精英政治的常态在传统时期表现为乡绅治村,在今天表现为私营企业主治村。传统乡绅治村以荣誉为取向遵循地方道义伦理准则,能够实现集权国家的"简约治理",从而保证了基层秩序的长期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在基层实行法律主义民主政治,然而,在今天的富人治村实践中富人以金钱投资收益为取向,破坏了基层民主政治、损害了基层治理权威。在国家法律政治、村干部的金钱运作和"无政治农民"的弱道德期待合力冲击下,中国基层政治正在"去道义化"并出现新的治理危机。道义伦理是政治的必备属性,因而结合法律政治,维护、重塑中国基层政治的道义性势在必行。
- 魏程琳徐嘉鸿王会
- 关键词:基层政治金钱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