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明
- 作品数:26 被引量:108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 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在不同级别胶质瘤术后残留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模态成像在显示残留灶范围及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高级别胶质瘤术后残留及13例低级别胶质瘤术后残留患者的灌注加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及氢质子波谱成像(1H-MRS)的影像和临床资料。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相对脑血容量(r CBV)为2.73±0.27、相对ADC值(r ADC)为0.83±0.08,与低级别胶质瘤的1.55±0.34、1.62±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的相对部分各向异性(r FA)值分别为0.91±0.05和0.91±0.04,Cho/NAA值分别为9.73±10.68和7.11±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级别判定方面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可以更加全面完整地显示残留灶的范围。
- 戴峰郭震张秀明乔伟白晨光徐寒子刘念龙
- 关键词:灌注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神经胶质瘤
- MWA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与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Ⅱa~Ⅲa)肺癌患者8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后加用MWA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年、2年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1、3月的Karnofsky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3月明显低于治疗后1月,观察组治疗后1、3月的Karnofsky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3月明显高于治疗后1月(P<0.05);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引导下MWA联合化疗法安全有效,可控制中晚期肺癌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延长生存时间。
- 王玉璜钱昌顺陈仕林张秀明盛浏丽刘念龙
- 关键词:肺肿瘤消融技术
- 经兔耳动脉与经股动脉插管行肝动脉造影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评价经兔耳中央动脉插管行肝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并与经股动脉入路比较。方法将28只健康大白兔随机分成经股动脉入路组14只和耳中央动脉入路组14只(左耳7只,右耳7只)。用泰尔茂穿刺套管针行动脉穿刺,外套管留作后续插管的鞘,以1.8 F微导管行肝动脉插管。了解两种方法插管的成功率,比较两组总的操作时间和每一步操作时间,观察术后动物的生存质量。结果两组动物均成功完成肝动脉造影。经股动脉组所需剃毛时间为(54.0±13.0)s,经耳动脉组不需此步骤。经股动脉组和经耳动脉组获得动脉入路时间分别为(585.0±249.0)s和(83.0±41.0)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动脉造影时间分别为(230.5±86.0)s和(257.0±82.0)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0 2);修复入路时间分别为(211.0±83.0)s和(90.0±0.0)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操作时间分别为(1 125.5±199.0)s和(419.5±134.0)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经股动脉组动物穿刺侧下肢活动受限,经耳动脉组动物无明显异常。结论经兔耳动脉入路行肝动脉造影可行。与经股动脉入路相比,经耳动脉插管的操作时间短、创伤小、且不会留下肢体残疾。
- 武贝高杨席玮张秀明郭震张静渊余辉朱步銮陈世晞陈骏
- 关键词:肝动脉造影动脉动物实验
- 兔VX2门静脉癌栓模型构建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 经肠系膜上静脉插管注入VX2肝癌瘤粒或瘤条,构建不同类型兔门静脉癌栓(PVTT)模型。方法 剖腹后直视下穿刺肠系膜上静脉,在兔门静脉主干近端置入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套管。20只健康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A组(n=10)注入0.1-0.2 cm瘤粒,B组(n=10)注入0.1 cm×1.5-2.0 cm瘤条。术后1周,DSA造影观察癌栓生长情况,处死后作病理学观察。结果 两组实验兔均成功完成门静脉插管,瘤株接种成功率均为100%。术后1周造影显示,A组8只兔见门静脉一级分支癌栓,2只兔见门静脉主干癌栓,10只兔均见肝内弥漫散在的多发转移灶;B组10只兔均见门静脉主干癌栓,肝实质内未见弥漫性转移灶。结论 采用介入技术将不同大小的VX2肿瘤瘤粒或瘤条种植于兔门静脉内,能形成伴有或不伴有肝内弥漫性转移灶的门静脉主干或一级以上分支癌栓模型。
- 武贝高杨席玮张秀明郭震张静渊余辉陈世晞陈骏
- 关键词:门静脉癌栓放射学介入性
- 磁共振指纹成像技术及其最新进展被引量:7
- 2019年
- 磁共振指纹(magnetic resonance fingerprinting, MRF)技术是一种快速、多参数、定量化的磁共振成像新技术.该技术打破现有磁共振技术定性成像的局限性,在磁共振量化成像方式、提高抗噪性能、抗运动干扰性能方面获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并使亚体素级的参数反演成为可能,是支撑精准医学研究的有效测量手段. MRF技术采用具有特殊时域变化特征的射频(radio frequency, RF)脉冲序列对成像对象进行时空域编码采样,产生由其组织生理参数和RF脉冲序列所决定的时空图像并由此获得空域信号的时间演化曲线(指纹);与此同时,利用Bloch方程与计算机仿真在相同的RF脉冲序列下,对组织所有可能产生的指纹信号进行计算机模拟,形成指纹库(字典).然后借助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等信息处理技术在字典中搜索与实测指纹信号相匹配的词条,从而索引到其对应的组织生理参数,实现量化成像.本文从成像机理、字典设计、重建算法等方面对MRF技术进行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对MRF技术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评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预测与展望.
- 李敏董正超张学武张秀明
- 关键词:参数映射字典模式识别
- 肝细胞肝癌TAE前后血清HIF-1α、VEGF表达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经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前后血清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诊HCC并行TAE36例,分别在TAE前1 d、TAE后3 d和1个月采集血清并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HIF-1α和VEGF。根据TAE治疗后1个月复查疗效结果,将HCC患者分为完全缓解组与部分缓解+疾病稳定+进展组。结果:TAE前1 d血清HIF-1α和VEGF值分别为(136.56±69.36)和(287.83±125.74)ρg·ml^(-1),TAE后3 d分别为(325.15±36.21)和(395.17±98.36)ρg·ml^(-1),均显著高于TAE治疗前(P<0.05)。TAE后1个月,完全缓解组血清HIF-1α和VEGF值均低于部分缓解+疾病稳定+进展组(P<0.05)。血清HIF-1α、VEGF表达与疗效呈正相关(r=0.69,P<0.05)。结论:HCC患者TAE后短期内血清HIF-1α与VEGF均呈高表达,TAE后1个月血清HIF-1α及VEGF表达与疗效呈正相关。
- 戴峰张秀明陈骏朱西琪胡亮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乏氧诱导因子-1Α
- 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值在鼻咽癌颅底病变放疗前的研究价值
- 2013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放射治疗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初次鼻咽癌颅底侵犯放疗后有复发或转移24例为复发组,无复发转移24例作对照组,对两组病例在弥散加权成像上测量其放疗前颅底ADC值进行t检验,研究ADC值在鼻咽癌颅底复发和转移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放疗前患者颅底病灶ADC均值复发组为(0.804±0.031)×10-3mm2·s-1,对照组为(0.813±0.035)×10-3mm2·s-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P>0.05)。且T3、T4期颅底病灶ADC均值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值结合常规序列可更准确地诊断鼻咽癌颅底的侵犯情况,而在放射治疗前测出的颅底病灶ADC值,不能作为判断鼻咽癌颅底病灶是否会复发或转移指标。
- 刘念龙张秀明朱向帜韩晶
- 关键词:鼻咽癌表观弥散系数
- CT灌注成像指导非小细胞肺癌穿刺活检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指导非小细胞肺癌(NSCLC)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4例确诊为NSCLC的患者,于肺穿刺活检前行CTP或常规CT扫描,其中CTP指导穿刺34例,常规CT成像指导穿刺50例。分别比较两组不同成像方法指导穿刺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阳性率的差异。结果:中央型肺癌CTP引导穿刺阳性率高于常规CT引导穿刺(P<0.05),周围型肺癌两者穿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对位置较为特殊的肺癌病灶穿刺活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张秀明戴峰冯勇顾晓荣李康沈文荣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穿刺
-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24
- 2013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1H-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在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胶质瘤复发和13例脑胶质瘤放射性损伤患者的PWI、DWI和1H-MRS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脑胶质瘤复发区平均标准化脑血容量(CBVnorm)(3.34±0.54)与放射性损伤区(1.18±0.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胶质瘤复发区最大CBVnorm(4.00±0.61)与放射性损伤区(1.35±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损伤区标准化ADC值分别为1.49±0.28和1.62±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复发区Cho/Cr和Cho/NAA值分别为2.72±1.18和2.32±0.83,放射性损伤区Cho/Cr和Cho/NAA值分别为2.09±1.41和1.68±0.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WI在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更高的价值,DWI和1H-MRS仅能起到辅助作用。
- 张秀明戴峰乔伟冯勇刘念龙周世波郭震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灌注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学
- 一种新型磁共振成像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磁共振成像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挡板,两个挡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小皮带轮...
- 刘念龙张秀明王玉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