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灿

作品数:9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土壤
  • 4篇坡向
  • 4篇高寒草甸
  • 4篇草甸
  • 2篇土壤理化
  • 2篇土壤理化性
  • 2篇土壤理化性质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微生物
  • 2篇理化性质
  • 2篇不同坡向
  • 1篇需水
  • 1篇需水量
  • 1篇遥感监测
  • 1篇叶片
  • 1篇叶片生理
  • 1篇叶片生理指标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原生动物
  • 1篇植被

机构

  • 8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作者

  • 8篇张灿
  • 7篇刘旻霞
  • 7篇李瑞
  • 6篇邵鹏
  • 6篇赵瑞东
  • 1篇石惠春
  • 1篇吕霞霞
  • 1篇李俐蓉

传媒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甘南亚高寒草甸冷暖季土壤纤毛虫群落对坡向的响应被引量:6
2017年
为了揭示坡向变化对土壤纤毛虫群落的影响,于2015年4月和7月,对甘南亚高寒草甸不同坡向的土壤纤毛虫群落及环境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鉴定出土壤纤毛虫97种,隶属于9纲、17目、32科、50属,夏季鉴定出土壤纤毛虫141种,隶属于9纲、18目、32科、55属;随着土层深度变化,土壤纤毛虫群落有明显的表聚性;春季土壤纤毛虫密度和类群数明显低于夏季,不同坡向则是春季的阳坡和夏季的西坡土壤纤毛虫密度最高;从5个坡向的土壤环境因子来看,阴坡的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较高、pH和温度较低,阳坡则与其相反,西坡环境因子较适中;RDA分析结果表明,甘南亚高寒草甸不同类群的土壤纤毛虫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不同,大多数类群适宜西坡水热和营养适中的生境状况,篮口科(Nassulidae)、篮环科(Cyrtolophosidae)适宜全磷丰富的半阳坡,康纤科(Cohnilemebidae)则适应含水量高、营养丰富的阴坡。
张灿刘旻霞李瑞赵瑞东邵鹏
关键词:土壤纤毛虫坡向环境因子
不同坡向对高寒草甸秋冬季土壤纤毛虫群落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为了解微气候生境下高寒草甸土壤纤毛虫群落变化特征,于2015年9和12月,在甘南高寒草甸沿不同坡向采取土样,研究土壤纤毛虫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鉴定出土壤纤毛虫9纲17目32科48属105种,冬季9纲17目32科42属78种;旋毛纲为优势类群;优势种为膨胀肾形虫;土壤纤毛虫的垂直分布具有表聚性;不同坡向中土壤纤毛虫群落的复杂程度最高的是西坡,其次是南坡,北坡土壤纤毛虫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说明土壤纤毛虫群落可以很好地响应坡向的变化;秋季土壤纤毛虫群落较冬季更复杂,表明秋季的生境比冬季更适宜土壤纤毛虫生存.冗余分析表明,不同土壤纤毛虫对各环境因子的敏感程度不同.速效氮与管叶科土壤纤毛虫分布显著正相关,全磷与前管虫科纤毛虫显著正相关,速效磷则与瞬目科和斜吻虫科纤毛虫显著正相关;秋季与土壤pH正相关的土壤纤毛虫有22科,与速效氮正相关的有20科. pH和速效氮是影响秋季甘南土壤纤毛虫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
刘旻霞张灿李瑞赵瑞东邵鹏
关键词:高寒草甸土壤原生动物土壤生态系统坡向
甘南亚高寒草甸不同坡向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被引量:18
2017年
为了探究坡向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影响,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最大可能数(MPN)法测定了亚高寒草甸3年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不同坡向土壤微生物类群及2016年微生物功能群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微生物类群及功能群分布与植物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差异显著(P<0.05),由阳坡向阴坡变化时,土壤微生物类群总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同一坡向土壤细菌数量所占比例最大,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小;2016年微生物总数较2014年与2015年分别下降了61.75%和68.23%。土壤微生物功能群总数随阳坡向阴坡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氨化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固氮菌与硝化细菌数量(P<0.05)。相关分析表明,亚高寒草甸坡向梯度上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是多种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土壤含水量、全磷和土壤p H值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类群分布的主导因子,固氮菌、硝化细菌数量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分析表明,阴坡土壤环境明显优于阳坡,更适宜土壤微生物进行生命活动。
李瑞刘旻霞张灿赵瑞东邵鹏
关键词:坡向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质
黄河甘肃段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探究被引量:6
2018年
从流域生态环境平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符合黄河甘肃段流域生态环境实际的生态环境需水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面积定额法计算的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模型和以水文法计算的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模型。分别计算了河道外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和维持河道流量的河道内河流基础生态环境需水量、河流输沙运泥需水量、水库湖泊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黄河甘肃段生态环境总需水量为312.6亿m3,约占流域年径流量的52%,这一结果远超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地表水资源合理的开发程度为30%的阀值,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流域总径流量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有一些冲突。
邵鹏刘旻霞赵瑞东张灿李瑞
关键词:生态环境需水量黄河水资源生态恢复
基于OMI数据太原市NO_2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OMI卫星遥感反演对流层NO_2垂直柱浓度分布,分析了太原市2005-2015年NO_2的时空分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0年太原市NO_2柱浓度年均增幅为26.4%,且年度波动较大,2005-2008年NO_2呈逐渐升高趋势;2009-2010年是一个相对低值区段;2011-2013年是10年内NO_2高值区段,2014年以后呈逐降低趋势;其中2005年为10年内浓度最低。NO_2浓度整体呈沿汾河河谷南北向分布的趋势,远郊区的娄烦县和古交市浓度较低,形成为一个南北向的太原市区-清徐县NO_2高值区域。太原市的河谷地形不利于NO_2的扩散,夏季的丰富降水对NO_2具有显著的湿沉降作用;太原市近10年的地区工业产值变化、发电量增大、工业用电量增加、钢铁产量大和机动车保有量大且增幅快,这些人为因素是对流层NO_2柱浓度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
赵瑞东刘旻霞李瑞张灿邵鹏
关键词:遥感监测
亚高寒草甸植物叶片生理指标对坡向的响应被引量:13
2017年
研究了甘南亚高寒草甸不同坡向条件下矮嵩草、狼毒和棘豆叶片的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稳定碳同位素(!13C)的变化,分析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适应干旱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坡向由北坡-西北坡-西坡-西南坡到南坡的变化,土壤含水量(北坡0.36 g·g^(-1),南坡0.15 g·g^(-1))呈降低趋势,土壤温度(北坡14.76℃,南坡24.85℃)和光照度(北坡540.34 lx,南坡744.12 lx)呈增加趋势;植物物种的组成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北坡主要有灌木金露梅及杂类草,而南坡主要有禾草类物种.3种植物叶片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及稳定碳同位素(!13C)随着坡向的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物种不同,各物种的生理指标变化幅度也有差异.在坡向梯度上,3种植物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与土壤含水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温度和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植物叶片叶绿素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温度和光照强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中,土壤含水量是坡向梯度上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植物叶片生理指标(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叶绿素等)可以作为衡量植物抗逆性的因素,3种植物的抗性大小顺序为:矮嵩草>狼毒>棘豆.
刘旻霞赵瑞东张灿李瑞邵鹏
关键词:植物叶片稳定碳同位素
兰州市南山季节性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5
2018年
为了探究不同季节和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分布的影响,以兰州市南山不同海拔的两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细菌数量占微生物总数的96.22%~99.80%,远高于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土壤微生物类群随季节变化呈现明显差异,其总数整体表现为夏季最高,为89.22×106cfu/g soil,分别是春、秋、冬季的12.02、3.28、2.74倍,其中夏季细菌数量最高,真菌与放线菌数量均在春季达到最大值.人工林样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略低于荒坡,环境因子中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碳含量高于荒坡.随着海拔的升高,p H值逐渐上升,土壤温度、有机碳与全氮含量逐渐下降,土壤微生物总数则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季节各微生物类群与环境因子的相关系数各有不同,春季放线菌与有机碳,秋季真菌与有机碳、全氮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冗余分析表明,环境因子中有机碳与第一物种轴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520,说明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类群分布的主导因素.
刘旻霞李瑞张灿李俐蓉车应弟
关键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质
崆峒山风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景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通过调查崆峒山景区现状和游客情况,依据景区生态旅游承载力理论和测算方法,着重分析了崆峒山景区的资源空间、社会心理、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四个承载力。根据最低量定律,用最小限制因子法将四个承载力中最小的一个定为崆峒山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结合崆峒山景区历年接待的游客量,分析了其旅游承载力,并依据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
吕霞霞石惠春张灿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