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江

作品数:110 被引量:764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唐山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3篇梗死
  • 50篇脑梗
  • 50篇脑梗死
  • 31篇缺血
  • 26篇急性
  • 19篇急性脑梗死
  • 18篇卒中
  • 18篇脑卒中
  • 17篇预后
  • 16篇血性
  • 15篇缺血性脑卒中
  • 13篇细胞
  • 13篇脑缺血
  • 12篇血清
  • 12篇脑梗死患者
  • 11篇动脉
  • 11篇血管
  • 10篇再灌注
  • 8篇神经功能
  • 8篇神经功能缺损

机构

  • 58篇华北煤炭医学...
  • 43篇河北联合大学...
  • 10篇河北联合大学
  • 7篇华北煤炭医学...
  • 4篇华北理工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3篇唐山市第二医...
  • 3篇唐山市妇幼保...
  • 3篇唐山市人民医...
  • 2篇唐山市结核病...
  • 2篇玉田县医院
  • 2篇唐山市协和医...
  • 1篇唐山职业技术...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开滦(集团)...
  • 1篇唐山市截瘫疗...
  • 1篇唐县人民医院

作者

  • 107篇张江
  • 88篇王大力
  • 43篇赵晓晶
  • 36篇高素玲
  • 36篇常莉莎
  • 30篇彭延波
  • 24篇薛新宏
  • 22篇张丽
  • 16篇安雅臣
  • 15篇陈瑞英
  • 13篇刘国荣
  • 10篇王艳
  • 8篇陈乃耀
  • 8篇王玉浔
  • 6篇李倩
  • 5篇刘会英
  • 4篇张文丽
  • 4篇李玮桓
  • 3篇张云鹤
  • 3篇郑德松

传媒

  • 1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1篇山东医药
  • 9篇中国实用神经...
  • 8篇中国综合临床
  • 7篇华北煤炭医学...
  • 5篇中国老年学杂...
  • 4篇中国煤炭工业...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临床荟萃
  • 2篇医学信息(医...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年份

  • 4篇2015
  • 12篇2014
  • 18篇2013
  • 4篇2012
  • 12篇2011
  • 9篇2010
  • 14篇2009
  • 8篇2008
  • 14篇2007
  • 10篇2006
  • 2篇2005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MRI分型与短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MRI分型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0例,按分型标准进行TOAST分型及MRI分型,比较不同亚型间入院时和发病1个月后的NIHSS评分及好转率。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相关性分析,调整年龄、高血压病史、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因素后,TOAST分型与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显著相关(wals=39.402,P<0.001),但加入MRI分型调整后,TOAST分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消失(wals=8.124,P=0.087),而MRI分型与预后显著相关(wals=56.487,P<0.001)。结论 :TOAST分型及MRI分型对急性脑梗死的短期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MRI分型的预测作用优于TOAST分型,且两种分型联合使用并不提高预测效果。
张江麻春玲王大力
关键词:脑梗死TOAST分型MRI分型预后
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
2014年
目的:探究分析青年期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2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124例健康的青年和145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情况相对比。结果对于青年脑梗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高脂血症是常见的因素。结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主要是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饮酒吸烟等生活方式是其危险因素。
张丽李玮桓赵晓晶刘牧张江常莉莎
关键词:脑梗死青年
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脑梗死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方法将同期住院的脑梗死患者按既往史分为糖尿病脑梗死128例及非糖尿病脑梗死234例,对比分析2组年龄及性别构成、发病时间等一般特征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住院病死率等近期预后情况。结果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住院病死率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P<0.05),临床神经缺损改善率有明显差别。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病死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率和预后都差于无糖尿病脑梗死。
高素玲陈瑞英张江甄志刚王大力安雅臣
关键词:脑梗死糖尿病预后
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多态性与北方汉族成人慢性肾功能不全骨密度的关系
2013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BsmⅠ位点多态性与北方汉族成人慢性肾功能不全骨密度的关系,探讨影响骨密度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选取211名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连续收治的汉族成人(年龄≥18岁)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并根据血肌酐(Scr)水平分为肾功能不全组和肾功能衰竭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的方法检测VDR基因BsmⅠ多态性位点,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相关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检测入院24 h内肝肾功能、血钾、钠、氯、钙、磷、甲状腺功能、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腰椎L2~4、颈椎、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年龄及体质指数(BMI)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用协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年龄、BMI校正后各部位骨密度与VDR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肾功能不全组和肾功能衰竭组VDR基因BsmⅠ多态性分布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P=0.591)。年龄、BMI与骨密度的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年龄与各部位的骨密度呈负相关(P<0.01),BMI与骨密度值呈正相关(P<0.01)。采用协方差分析对年龄与BMI进行校正后,对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值与VDR基因型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VDR不同基因型间腰椎的骨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基因型具有较低骨密度(P<0.05)。结论:VDR基因BsmⅠ位点多态性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骨密度存在关联,可能是影响骨密度的遗传易感因素。
王玉浔安雅臣赵晓晶刘国荣高素玲张江王艳史国辉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不全VDR基因多态性骨密度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GF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ELISA法测定52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78例非SIP脑卒中和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发现SIP患者血清HGF高于对照组,血清HGF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P<0.05),随梗死灶体积增加而升高(P<0.05)。认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GF水平升高,可作为衡量脑缺血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且血清HGF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可能与SIP的预后有关。
王大力丁兆日张江王丽荣刘超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脑血管意外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
进展性脑梗死与脑梗死分型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14年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在发病6 h^1 w内,由于脑梗死缺血的进展或组织坏死的加重而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的一类脑梗死。其在脑梗死病例中的发生率约为26%~43%〔1〕,致残率和致死率较一般的脑梗死高,病情呈现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也是脑血管病治疗的难点。目前脑梗死因存在多种分型〔2〕,如TOAST分型、OCSP分型、CT分型、CISS分型等。现就目前脑梗死分型与进展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张江王大力李凤云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
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00只,随机分为5大组: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雌激素大剂量组(EC组)、中剂量组(EB组)、小剂量组(EA组),每组40只,然后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神经元凋亡,比较不同剂量雌激素组和模型组的异同。结果不同剂量的雌激素组,神经元凋亡情况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
薛新宏赵小明王大力彭延波张江
关键词:雌激素脑缺血再灌注
颈动脉易损斑块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经头颅MRI证实的首发或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2例,根据诊断分为易损斑块组56例,非易损斑块组96例,并进行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斑块性质、形态,发病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采用改良的Rankin残障量表(mRS)评估预后,评估各项危险因素,动态观察其入院后7、14、30d时NIHSS评分、mRS评分、梗死灶体积,观察分析患者的脑血管事件。结果与非易损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7、14、30d NIHSS评分及mRS评分所占比例明显增高,大面积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密切相关;NIHSS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年龄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易损斑块患者病情重、预后不良,动态观察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病情变化程度能够更充分的预测脑卒中的预后。
刘国荣高素玲张江张文丽郭静陈瑞英李倩王大力姚林
关键词:卒中颈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C反应蛋白质预后
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与3个月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对患者3个月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46例发病48h内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73例和对照组173例。干预组给予降压治疗,使其住院后第1天收缩压下降10%~20%,但不低于120/80mmHg(1mmHg=0.133kPa),第7天时血压降至140/90mm Hg以下,14d内血压维持在上述水平;对照组原则上不降压。2组患者均完成3个月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袁评价2组患者发病后3个月死亡或残疾发生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降压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3个月死亡或致残率明显降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期降压治疗可降低脑梗死患者发病后3个月死亡或致残风险(RR=0.25,95%CI:0.14~0.43,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可能改善患者3个月的预后。
王大力林楠彭延波张江薛新宏张丽张永红
关键词:脑梗死抗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干预性研究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及依达拉奉对其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及依达拉奉对其的影响,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观察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和治疗1周后血清NSE变化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并观察依达拉奉对其的影响。结果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前血清NSE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第3天时,患者血液中NSE浓度即明显下降,低于常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薛新宏王大力彭延波张江
关键词:脑梗死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依达拉奉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