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树文

作品数:46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2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食饵
  • 17篇捕食-食饵系...
  • 15篇脉冲
  • 12篇食饵模型
  • 12篇捕食-食饵模...
  • 9篇周期解
  • 9篇灭绝
  • 7篇脉冲效应
  • 6篇有界
  • 6篇污染
  • 5篇HOLLIN...
  • 4篇时滞
  • 4篇污染环境
  • 4篇脉冲输入
  • 4篇均值
  • 4篇渐近
  • 4篇恒化器
  • 4篇恒化器模型
  • 3篇单种群
  • 3篇种群模型

机构

  • 45篇集美大学
  • 1篇厦门理工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数...
  • 1篇闽南理工学院
  • 1篇大闽食品(漳...

作者

  • 45篇张树文
  • 17篇魏春金
  • 3篇谭德君
  • 3篇陈丹
  • 2篇王凤筵
  • 2篇赵姣
  • 2篇傅晓钒
  • 2篇姚娇娇
  • 2篇刘俊楠
  • 2篇董丽
  • 2篇钟小容
  • 2篇李石英
  • 1篇许宗文
  • 1篇陈兰荪
  • 1篇蔡明夷
  • 1篇王宝童
  • 1篇陈妍
  • 1篇张耘嘉
  • 1篇王玲玉

传媒

  • 22篇集美大学学报...
  • 6篇数学物理学报...
  • 6篇生物数学学报
  • 4篇纯粹数学与应...
  • 3篇系统科学与数...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应用数学学报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具有线性脉冲的周期捕食系统的持久性
2013年
研究具有Holling IV功能性反应和脉冲的周期捕食食饵系统.找到了影响该系统动力学行为的阈值R0.证明了当R0<1时,该系统的食饵灭绝周期解是局部渐近稳定的;当R0>1时,该系统的食饵灭绝周期解变得不稳定且食饵将一致持久.
陈丹许宗文张树文
关键词:脉冲HOLLING局部渐近稳定
具有Holling Ⅲ功能性反应的随机捕食食饵模型的平稳分布和周期解被引量:1
2018年
该文研究了一类具有HollingⅢ功能性反应的随机捕食-食饵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对于自治系统,首先获得,对于任意的正初始值,系统都存在唯一的全局正解;第二,利用随机微分方程比较定理,得到系统的平均持续生存与灭绝的充分条件;第三,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证明了系统存在唯一的平稳分布且具有遍历性;而对于非自治系统,通过应用Has'mintskii定理证明了,系统至少存在一个非平凡的正周期解;最后,给出数值模拟来验证主要结果.
蓝桂杰付盈洁魏春金张树文
关键词:捕食-食饵系统周期解
具有毒素脉冲输入和干扰的非自治随机模型
2015年
建立了一个具有毒素脉冲输入和干扰的非自治随机模型.通过构造比较系统,利用微分方程的比较定理等方法,证明了系统的均值有界性和全局吸引性,确定了系统非平均持续生存和平均持续生存的充分条件,进而研究了系统的一些动力学行为.
王玲玉张树文
关键词:脉冲效应单种群模型
一类Holling-Tanner生态流行病系统的周期解被引量:2
2015年
研究了一类在捕食者种群中带有传染病结构的周期非自治Holling-Tanner捕食者-食饵模型,证明了所有正初始值的解保持正值,并利用重合度理论、Mawhin's的连续性定理,得到了周期非自治系统正周期解存在的充分条件.
钟小容王凤筵张树文
关键词:HOLLING-TANNER捕食-食饵模型周期解重合度
切换状态下随机SIQR模型
2021年
研究切换状态下具有饱和发病率的随机SIQR流行病模型,得到系统全局正解的存在唯一性和疾病灭绝的充分条件。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函数,证明系统解的正常返的存在性。最后,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果。
田竺艳张树文魏春金
关键词:传染病模型灭绝正常返
具脉冲输入毒素的单种群随机干扰模型被引量:3
2014年
文章给出了一个具有脉冲输入毒素的单种群随机干扰模型,证明了系统均值有界且获得了种群灭绝与平均持续生存的阈值,从而研究了系统的一些动力学行为.
张树文蔡明夷
关键词:单种群模型
具脉冲效应和Beddington-DeAnglis功能反应时滞周期捕食系统被引量:4
2010年
研究一类具有脉冲效应和Beddington-DeAnglis功能反应的时滞周期捕食系统,给出系统持续生存和周期解存在的条件.证明了在无时滞情况下,周期解是全局稳定的.
张树文张耘嘉谭德君
关键词:脉冲效应时滞捕食系统
具有时滞和扩散的随机捕食-食饵系统被引量:10
2015年
该文建立一个具有时滞和食饵扩散的随机捕食-食饵模型.首先,确定系统对任何正初始值存在唯一全局正解;其次,给出了种群灭绝与平均持续生存的条件;最后,给出数值例子支撑该文的结论.
张树文
关键词:捕食-食饵模型灭绝
菌种对发酵红茶水溶液香气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为探究乳酸菌发酵、酵母菌发酵及醋酸菌发酵对茶叶水溶液风味的影响,通过感官评价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3种发酵红茶水溶液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使红茶水溶液的果香显著增加,而花香、甜香和青草香降低;此外,酵母菌、乳酸菌还显著降低红茶水溶液烘烤香,而醋酸菌显著增加红茶水溶液烘烤香。酵母菌发酵红茶水溶液鉴定出46种挥发性成分,与原红茶水溶液相比,增加了醇类物质(1605.93μg/L)、酯类物质(7715.82μg/L)和酸类物质(596.15μg/L),降低了醛类物质(69.48μg/L);醋酸菌发酵红茶水溶液鉴定出33种挥发性成分,与原红茶水溶液相比,增加了醇类物质(178.33μg/L)和酮类物质(14.15μg/L),降低了烯烃类物质(19.37μg/L);乳酸菌发酵红茶水溶液鉴定出32种挥发性成分,与原红茶水溶液相比,增加了醇类物质(90.70μg/L)、酯类物质(53.91μg/L)和酮类物质(19.82μg/L),降低了烯烃类物质(10.89μg/L)。本研究发现乳酸菌发酵可显著提高红茶水溶液的香味可接受程度,其主要原因是醇类物质、酯类物质,酮类物质等成分增加引起果香香气强度增加。该研究结果为运用发酵技术提高红茶产品的风味提供了理论参考。
林琦李利君伍菱黄高凌翁淑燚倪辉李清彪张树文黄幼林
关键词:发酵气相色谱-质谱法感官评价
一类具有负面效应的随机浮游动植物模型(英文)
2017年
考虑了一类具有负面效应的随机浮游动植物模型,首先证明了全局正解的存在唯一性以及有界性,然后建立了系统灭绝的充分条件并讨论了解的渐近行为,最后用数值模拟证明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
刘俊楠魏春金张树文
关键词:渐近行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