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林波

作品数:124 被引量:1,818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6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经济管理
  • 16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9篇天文地球
  • 5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8篇生态
  • 18篇生态系统
  • 15篇城市
  • 9篇植被
  • 9篇污染
  • 8篇土地利用
  • 7篇生态环境
  • 7篇生态系统服务
  • 7篇景观
  • 6篇遥感
  • 6篇生态文明
  • 6篇土壤
  • 5篇移民
  • 5篇生态移民
  • 5篇GIS
  • 5篇草地
  • 4篇地理信息
  • 4篇地理信息系统
  • 4篇信息系统
  • 4篇生态补偿

机构

  • 120篇中国环境科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学研究院
  • 5篇西南林业大学
  • 4篇东华理工大学
  • 4篇山西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北京市环境保...
  • 2篇国家环境保护...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长春师范学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国家环境保护...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23篇张林波
  • 28篇舒俭民
  • 19篇李芬
  • 18篇杜加强
  • 16篇李岱青
  • 14篇刘伟玲
  • 14篇王维
  • 13篇张继平
  • 12篇徐翠
  • 12篇高艳妮
  • 10篇郭杨
  • 10篇龚斌
  • 10篇高吉喜
  • 10篇王德旺
  • 8篇齐月
  • 8篇吴志丰
  • 8篇张海博
  • 7篇刘孝富
  • 7篇刘成程
  • 6篇孟伟

传媒

  • 18篇环境科学研究
  • 7篇生态学报
  • 7篇中国工程科学
  • 5篇中国人口·资...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生态经济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生态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农村生态环境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环境工程技术...
  • 2篇2006年全...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7篇2019
  • 14篇2017
  • 5篇2016
  • 16篇2015
  • 12篇2014
  • 14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态足迹压力空间分析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传统生态足迹方法与GIS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了成都市生态足迹占用压力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成都市生态足迹压力为0~40 hm^2/hm^2,其空间特征表现为从山地、丘陵到平原依次增加,从中心城区、主城区、郊区依次降低;按照生态足迹压力将成都市分为压力较小区、压力一般区和压力较大区.通过与成都市实际对比以及为了方便管理的需要,将3个生态足迹压力分级分别作为城市发展重点保护区、引导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根据主城区生态足迹压力空间分布特性,指明了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发展方向,即向东、南发展.
刘孝富张林波舒俭民王维
关键词:生态足迹GIS城市规划
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技术与典型地区研究
孟伟高吉喜张林波胡炳清何萍郑丙辉舒俭民潘英姿李岱青吴向培
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和评价模型,探索景观生态学和遥感要素识别技术与方法,并在海河流域、黄河源区、深圳市和成都平原等典型地区进行了应用研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的技术理论框架、开放性指标体系库和基于GI...
关键词: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生计转型与路径探索——以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为例被引量:13
2014年
本文基于三江源区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155份生态移民户调查样本,对比分析高寒藏区生态移民户搬迁前后生计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差异,探讨其生计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认为应通过提高移民文化素质和技能、发展后续产业、提高补偿力度、加强补偿监管等措施实现生态移民可持续生计。
李芬张林波陈利军
关键词:生态移民生计转型生态补偿
三江源高寒牧区草畜平衡动态变化研究--以果洛藏族自治州为例
洛藏族自治州高寒牧区为例,按照“以草定畜”原则建立草地理论载畜量的估算模型,根据2006-2010年实测产草量资料、1961年以来牲畜资料和三江源区18个气象站点的同期气候资料对载畜能力和草畜平衡动态变化以及空间分布进行...
李芬张林波朱夫静王德旺
关键词:高寒牧区产草量载畜量草畜平衡
基于InVEST-Biodiversity模型的闽江流域生境质量变化评价被引量:31
2015年
基于InVEST模型的Biodiversity模块,测定闽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能,运用模型结果中的生境质量指数和生境稀缺度指数评估闽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参考价值。经模型运算得到:2000年、2005年、2010年闽江流域生境质量指数得分分别为27.90、27.82、27.79,10年间下降了0.39%,2005—2010年期间较2000—2005年期间下降速率降低了62.50%;台江、鼓楼、仓山、长乐地区是生境质量较低的地域,其生境质量指数得分10年间均值为0.15、0.23、0.33、0.53;道路、居住地、工业用地、采矿场4种地类对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干扰是生境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森林地类生境稀缺度指数下降了89.80%,生境质量指数10年间均值为0.99,占地面积增加了0.09%。研究表明,10年间闽江流域整体生境质量处于良好水平,且保持稳定。
白健刘健余坤勇张林波李新通王德旺
关键词:生态环境质量闽江流域
人类承载力“K值”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07年
人类承载力"K值"表示地球能承载人口的极限值。"K值"的影响因素的繁多以及相互间的联系使得"K值"确切数值的计算成为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通过分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人类承载力的微观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从开放生态系统的性质讨论人类承载力的宏观影响因素,从而得出人类承载力受渐变和突变因素的结合控制,以此揭开承载和调控人类种群的机理并预测"K值"的可能发展趋势,达到避免计算"K值"确切数值而又能提出人口增长对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目的。
张林波刘孝富舒俭民王维
关键词:影响因素人口增长突变可持续发展
浅谈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关系农村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大事,不仅直接影响当代人民,而且将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农业面源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是新时期的严峻挑战.提出要开展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战略研究,健全面...
郑烨韩永伟罗遵兰赵彩云张林波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管理宣传教育
文献传递
城市生态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研究——以深圳为例
生态承载力是衡量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概念,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度量和管理决策的依据,也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难点和理论前沿。本文以生态承载力为贯穿整个论文的主线,以城市为切入点,从人类生态承载力的社...
张林波
基于博弈视角的港口岸线资源代际配置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由于利益的驱使以及后代人的主体"缺位",当代人对港口岸线资源进行粗放式的开发和利用,将导致后代人缺乏或无资源可用,在当前的港口岸线资源开发与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代际不公平现象。通过对港口岸线资源代际配置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关于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的政策要求。文章基于博弈论的角度,在后代人主体"缺位"的条件下,建立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的博弈模型,并对得益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1合理规划开发进度,有计划、分步骤的引进新设备、新技术,使单位开采效率逐步提高。2确定合适的贴现系数,通过提高当代人对未来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提高当代人对于代际间的时间偏好。3合理征收资源税,通过提高港口岸线资源的征税税率来限制当代人对港口岸线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舒昶张林波
关键词:博弈
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建议被引量:8
2017年
福建省是我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的经验。本文梳理了福建省自2001年以来在经济建设、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与人居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指出福建省未来发展存在的问题,如资源环境约束依然巨大、与生态文明制度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仍不健全、闽西和闽北山区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等,总结了福建省在生态文明顶层设计、转变方式、绿色治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建议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点在福建省集中示范,形成制度合力,增强引领示范效应;建议福建省在下一阶段应着力推进经济绿色转型、创新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优化国土安全格局。
梁广林张林波李岱青刘成程罗上华孟伟
关键词:生态文明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