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映兰

作品数:23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艺术
  • 4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6篇音乐
  • 5篇高校
  • 4篇艺术
  • 4篇民歌
  • 3篇音乐美学
  • 3篇审美
  • 3篇文化
  • 3篇民族
  • 3篇乐美
  • 2篇地方高校
  • 2篇电子音乐
  • 2篇演唱
  • 2篇音乐文化
  • 2篇音乐学
  • 2篇渔歌
  • 2篇展演
  • 2篇社会
  • 2篇社会性
  • 2篇社会性别
  • 2篇子音

机构

  • 19篇湖南理工学院
  • 7篇武汉音乐学院

作者

  • 23篇张映兰
  • 2篇李鹏云
  • 2篇陈文红
  • 2篇柳青
  • 1篇刘振俅
  • 1篇刘振球

传媒

  • 8篇艺海
  • 5篇艺术教育
  • 2篇黄钟(武汉音...
  • 2篇艺术探索
  • 2篇云梦学刊
  • 1篇歌海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音乐教育本土化与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办学特色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音乐教育本土化,是强调本土音乐与学院教育相互生成,而不是立足于本土的经验之谈。本土化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特色班和精品课程,而是一种办学定位、理念和办学模式。不仅仅囿于校园内的音乐文化运行机制,也是与其他学科、社会机构、政府以及民众参与的开放式音乐文化生成体系。文章立足于音乐教育本土化的内涵和本质,对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办学特色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张映兰刘振俅柳青陈文红
关键词: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开放性
“越界飞行”:刘健交互式电子音乐创作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作曲家刘健的电子音乐创作主要涉及专业化电子音乐和社会化电子音乐两大类型。从1999年起至2011年的13年时间里,他陆续创作了包括《半坡的月圆之夜》、《奉献》等4部交互式电子音乐作品。在这些或长或短、或中或西的作品中,他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术、电子音乐技术、中国传统音乐观念、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表演形式等糅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中西融汇、人机交互、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风格。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到,在西方现代音乐影响下,作曲家所具备的现代音乐创作技术和观念,同时也看到作曲家在面对这一"外来"音乐形式时,在交互式电子音乐创作中对本民族特征、本区域特征及个性特征的独特思考。
李鹏云张映兰
关键词:算法作曲计算机音乐
出路还是陷阱:关于世界音乐的思考
2010年
随着人类学的兴起,音乐学的研究也逐渐被引入了人类学的视野,出现了音乐人类学,又称世界音乐。关于世界音乐概念提出的文化背景,世界音乐对世界各民族的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与意义等问题,都是在接受和学习世界音乐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世界音乐对于各国本土的民族音乐以及对于中国音乐文化的现代化,是一种出路还是一个陷阱,也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张映兰
关键词:世界音乐民族音乐比较音乐学音乐人类学
献技献艺不献媚——首次岳阳巴陵戏进高校展演活动启示录
2012年
2012年6月19日星期二晚上7点半,湖南理工学院演播厅进行了一场巴陵戏教学展演活动,展演内容主要有《刘备招亲》中周瑜的示范演唱;《关公盘貂》中貂蝉的旦角示范演唱;《九子鞭》中丑角的示范演唱;《薛刚反唐》中的净行介绍;
张映兰
关键词:展演活动巴陵戏高校演播厅演唱
湖南省高校音乐教育本土化办学特色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本土化办学在中国并不是新鲜的事情,自西方异质文化涌入以来,无论是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还是中西合璧,中国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一直走在学习西方和弘扬本土的路上,一代代学人挣扎在中西论战中。中西关系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要范式和内容。无论是研究西学还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都要站在中西兼顾的比较立场看问题。但是百年后的今天,本土化办学再一次成为学界一个重要的命题。音乐教育办学的本土化也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在寻求复兴传统文化的使命和寻求自身发展特色的生存语境中,开始急切地寻求出路。
张映兰
关键词:湖南高校本土化音乐教育
洞庭渔歌的界定及其分类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洞庭渔歌作为一个歌种,其文化内涵已经超越了一个区域音乐歌曲种类的边界,成为一个地方音乐文化的标签。从歌曲概念扩展到歌舞、舞蹈、文学剧本的名称,其意义已经不是一个区域歌曲的统称,而是一个区域文化的美学象征。要理解洞庭渔歌,必须从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两个层面理解,必须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给予界定,从多方面进行分类研究,理清其历史的边界和当下的使用范围,让本区域之外的人,历史地了解和理解这一区域音乐文化概念,研究洞庭渔歌的概念及其分类主要是为了确立其研究范畴,划定研究疆域,理清审美界限,推进洞庭渔歌研究走向深化、细化、科学化。
张映兰
高师音乐艺术素质课教学反思
2009年
中西方音乐史、艺术概论、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等艺术素质课,几乎是引不起学生兴趣的。学生的兴趣在自己的专业课上,即专业技能训练上。比如,声乐、钢琴等等。一上理论课,严格来说。
张映兰
关键词:音乐艺术素质艺术概论
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综合改革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根据教育教学实践及社会调查,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改行率非常高,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教育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存在错位,另一方面说明现有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跟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之间不对等。国家推行的高等院校音乐学专业综合改革试验点项目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进行的,其改革目标是必须围绕实践育人和合作育人的理念,以期培养出社会急需且具有实践能力和综合知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张映兰
关键词:地方高校音乐学
“重叠渐变”——《Rompido》音乐结构力剖析被引量:6
2004年
《Rompido》是美国作曲家Larry Austin于1993年创作的一首电子音乐作品。作者在作品中抛弃了传统的旋律、和声、调式调性等音乐表现要素,把加工缩混处理后的大理石现场雕刻声及所谓的演奏声有逻辑地组成一首长达近24分钟的音乐作品。本文从音乐发展手法入手,对其音乐结构力进行了剖析。
李鹏云张映兰
关键词:电子音乐LARRYAUSTIN
洞庭渔歌课程建设研究与设置构想
2011年
将地域文化纳入音乐课堂是民间音乐保护和传承方式之一。目前尽管有很多问题,但仍有高校积极呼吁将地方民间音乐引入高校课堂。洞庭渔歌是流传于岳阳洞庭湖地区的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将其作为课程在学校里开设,必需让洞庭渔歌的文化概论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结合,并形成品牌课程体系。目前,作为洞庭渔歌的课程设置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本土教材的建设、教师的培训、学生观念的转变以及实践与审美相渗透的教学方法的探索等。
张映兰
关键词:音乐文化课程设置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